“平安格勒戰役”中楚雲飛為什麼眼看著六連被殲滅,而不是一起加入戰鬥?

怪獸檔案


平安城外阻擊戰攻守雙方的部隊番號是,日寇第一軍第41旅團吉野聯隊,八路軍獨立團六連黃志勇部,為什麼是六連這個番號呢?《亮劍》那是軍史之大成,每一梗都是有講究的,因為我軍有個成立於1939年3月的“硬骨頭六連”。該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先後作戰138次,用刺刀見紅殺出了“硬骨頭”連隊的英名,雖然它隸屬於八路軍第120師,並不妨礙《亮劍》集中借鑑的文學創作方式。



之前撰文分析過“平安格勒戰役”前的戰場態勢,一旦平安縣城遭到獨立團圍攻,日軍增援部隊可能從三個方向拼死來援,其一是新一團丁偉的防區,其二是新二團孔捷的防區,儘管李雲龍並未與兩個老戰友取得聯繫,但他堅信兄弟部隊一定會自行投入戰鬥,絕不可能輕易放鬼子過來。而唯一不太靠譜的就是晉綏軍358團的方向,楚雲飛如果幫忙純屬意外,作壁上觀那也是本份。

打仗是不能抱有僥倖心理的,儘管攻堅所需兵力多多益善,李雲龍還是在獨立團抽出一個連負責打援,用於放心不下的晉綏軍駐防方向,命令是黃志勇的六連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必須堅守八小時遲滯日軍增援,從而保證團主力攻城戰鬥的側後安全。從作戰經過來看,六連顯然將阻擊陣地進行了超越佈置,位於358團身前的要害位置,這應該與地形有關 。

更與心態有關,如果將阻擊線設在晉綏軍身後 ,八路軍丟不起這個人,細細一品就明白。



換句話說,八路軍的作戰佈署是按晉綏軍冷眼旁觀的預判進行的,根本沒有指望358團主動伸手打援,這樣的超越佈置等於六連擋在了楚雲飛所部的前面,將率先與鬼子交火。這種不信任是確實存在的,之前在蒼雲嶺突圍時,楚雲飛拿著望遠鏡觀戰,雖然有心拉上新一團一把,最終還是在參謀長的勸說下放棄了,方立功的總結很到位:“我們跟八路軍只是理論上的友軍”。

楚雲飛決定“幫幫場子”,是因為他現在與李雲龍已經成為朋友,並且日寇在趙家峪的暴行徹底激怒了他,從炮擊西集據點到將軍嶺設伏,358團早已在事實上進入戰團,只是兩位團長沒有條件溝通而已。為了阻止日軍援兵接近平安縣城,358團已經構建了阻擊陣地,不料卻被獨立團六連擋在身後,楚上校面臨的局面突然很是尷尬。



第一個選項是將所部主力前移,加入六連的防線共同阻擊敵人,這是軍事上最好的選擇,也是政治上最壞的決定,因為那已不是與八路軍“配合作戰”的問題,而乾脆是“聯合作戰”了,方參謀長曾有言在先:“二戰區三令五申,配合八路軍作戰必須有長官部的書面命令”。楚雲飛主動截擊日軍本身就是在打擦邊球,因為在事實上已經配合了獨立團的攻城戰鬥,只不過,單獨攻擊試圖通過本部防區的鬼子還說得過去。

但是聯合作戰可就是越過紅線了,從1937年忻口會戰以後,八路軍和晉綏軍就再也沒有“並肩戰鬥”過,楚雲飛不可能拼著自己的前程公開違反閻錫山的命令,所以這個選項不成立。



第二個選項是勸退八路軍的阻擊部隊,由358團正面抗擊鬼子的增援部隊,一個加強團對付日軍一個野戰聯隊總歸好過一個加強連,所以楚雲飛派出聯絡官請求黃志勇撤出陣地。從純軍事角度來說,讓358團硬頂然後六連在道路上騷擾遲滯敵人推進也是不錯的方案,可惜黃連長不可能同意。

他接到的是堅守八小時的死命令,豈能在友軍面前認慫?小小的感謝可以,撤退大大的不行。

第三個選項就是坐等八路軍首先消耗敵人,晉綏軍負責在縱深繼續攔截鬼子援軍,與六連鏊戰八小時以上的日軍銳氣不再,358團基本能夠擋住日軍,至少也能堅持到平安戰鬥順利結束。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六連和地方部隊會全部犧牲,而晉綏軍的戰鬥損失將控制到最低程度。我要是楚雲飛,也會選擇這樣的作戰方案,事實上他也的確這麼做了。



歸根到底,八路軍和晉綏軍互不信任的微妙關係,造成了楚雲飛和黃志勇不可能協同作戰,只能各打各的;而雙方的團長事前沒有溝通也無法解決戰場指揮權問題,晉綏軍的團長對八路軍的連長也沒法下命令。

所以楚雲飛只能眼睜睜開著六連戰士全體壯烈犧牲,送上幾句讚美之詞,然後說道:“八路軍完了,該咱們幹了。”

——這已經很不錯了,在真實的歷史上,晉綏軍百分百看熱鬧。


度度狼gg


一、情況不明。楚飛雲並不能確定李雲龍軍事行動的作戰目的,也對其達成目的能力有疑問。楚飛雲與參謀長及司令部人員有段對話,初步判斷李雲龍可能在打平安縣城,但“李雲龍從哪借那麼多風火輪”。楚雲飛判斷單憑李雲龍一個團的兵力要完成阻敵增援,並奪佔平安縣城的任務是不行的。有可能是八路軍總部統一組織的作

戰行的,那一定會告知戰區長官部的。所以楚要待上峰命令。

二、李雲龍部在防禦時,楚曾派聯絡參謀前往六連聯絡,請他們撤出陣地,由晉綏軍負責阻擊日軍,被六連連長明確拒絕。

三、楚深知與八路軍是客觀上的友軍,所以並不積極支援(當然六連也不併指望楚支援)。

其實楚既便不出兵支援,也完全可以進行炮兵火力支援。


靜水深行


原因有兩個:1.沒有接到協同作戰的命令,2.代替的要求被拒絕

劇中李雲龍發動了造成晉西北大混戰的“平安格勒戰役”,獨立團六連和區小隊縣大隊的民兵奉命阻擊日軍馳援平安縣城的一個聯隊。

在這場阻擊戰中獨立團6連陣地受到日軍聯隊猛烈炮火攻擊,最終以全部犧牲為代價,成功阻擊了日軍8個小時,為李雲龍拿下平安縣城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而楚雲飛的358團離獨立團6連陣地不遠,358團是一個加上團,配備有炮營,在裝備優越於八路軍,相比日軍還有所欠缺,在六連正個阻擊戰中。358團像一個旁觀者一樣,觀看著整個戰鬥,沒有打一槍放一炮。直到6連打完之後才頂上去。

回到題中,為何358團不是和6連一起阻擊日軍,畢竟人多力量大,而是等到6連打完才上呢?

其實就如我開頭說的兩個原因:

①沒有接到協同作戰的命令

協同作戰又稱聯合作戰,指不同兵種,不同級別,不用地域的作戰,而358團屬於國軍,獨立團6連屬於八路軍,非共同力量,所以在指揮上面會有很大的歧義,容易發生矛盾,所以沒有接到協同作戰的命令358團也不好出兵,就算楚雲飛是團長,也不好指揮隸屬於八路軍獨立團6連。


②代替的要求被拒絕

開戰之後獨立團6連出現巨大的傷亡,隨時都有可能被日軍聯隊吞掉,楚雲飛也有些心疼,雖然各為其主但是總歸是中國的抗日武裝,不能眼睜睜的看著6連被日軍吞掉。

楚雲飛便派聯絡官前去6連的陣地,提出讓6連撤出戰鬥,由358團代替,完成阻擊日軍的任務,但是楚雲飛的好意,被6連連長黃志勇拒絕,他絕的這是李雲龍交給自己任務,沒完成是他自己沒那個能力,如果交給了別人,那自己就是孬種,回去就是被李雲龍槍斃,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放手一搏,死的光彩。


湯裡放藥


軍盲,軍盲,居心不良。

再強調一遍“預設陣地的重要性”。別說是楚雲飛,就是李雲龍自己的部隊在二線陣地,也只會讓打殘的6連撤退到二線陣地後方修整或是構築三線陣地,而不是放棄完整的二線陣地,向已經殘破的一線陣地繼續投入有生力量。


真誠地看著你


如果是影視節目也就罷了,把許多戰例集中在某一個團體和個人無可厚非。但當成軍史就言過其實了,是不是一個獨立團就可以把小鬼子趕到東海喂王八了?連今天主流媒體都肯定了蔣公中正與國民革命軍的抗日功績,你憑什麼還在黑抗日誌士。


橫舟待君歸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線陣地和二線陣地的問題,在正面的阻擊中,一線陣地是八路軍六連鎮守,而二線由358團鎮守,但沒有協調統一指揮的問題,所以六連沒有獨立團的命令不敢擅自撤退!358團沒有加入戰鬥,是因為二線陣地與一線陣地畢竟有較大距離,頂多就是炮火能夠支援一下,所以守住自己的二線陣地,即能更好地阻擊日軍,又能保護自己!


khl心情愉快


國軍助八路,傳到閆長官那裡,還有他楚雲飛的好嗎?不是有通共的嫌疑嗎?八路全陣亡了,不是也算借刀殺人了嗎?至於後面的戰鬥,也僅僅是裝裝樣子,擺個姿勢給眾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