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提到香奈兒,我們肯定繞不過老佛爺。今年2月19日,老佛爺卡爾拉格斐與世長辭,去到另一個世界繼續設計衣服了。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1983年,他成為CHANEL品牌設計師,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成功使品牌復活,令CHANEL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時裝品牌之一。當然,香奈兒除了時裝,還進軍葡萄酒這個向來被認為是高檔消費的產品。老佛爺就給魯臣世家莊園(Chateau Rauzan Segla)設計過藝術酒標。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魯臣世家莊園是在1994年便被CHANEL集團收購,而它只是被眾多奢侈品品牌收購的酒莊中的一員。除了魯臣世家莊園,CHANEL還坐擁三個酒莊:法國聖埃美隆的卡農酒莊(Chateau Canon)和貝爾立凱城堡(Chateau Berliquet),以及美國納帕谷的聖蘇瑞酒莊(St. Supery Vineyards)。下面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師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香奈爾的葡萄酒帝國。

1魯臣世家莊園

魯臣世家莊園(Chateau Rauzan-Segla)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梅多克(Medoc)產區的瑪歌(Margaux)村,在1855年的梅多克分級中,魯臣世家莊園位列二級莊(Second Growth)。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魯臣世家莊園的歷史可追溯至1661年,當時波爾多知名的大酒商皮埃爾·德摩舒·魯臣(Pierre Desmezures de Rauzan)從蓋斯克(Gascq)家族手中收購了瑪歌地區的一塊土地,並在其上建立起了魯臣莊園(Chateau Rauzan),這也是魯臣世家莊園的前身。1692年,皮埃爾逝世,他的三個兒子繼承了他在瑪歌的地產,他的女兒特蕾莎(Therese)則繼承了波雅克(Pauillac)的土地。18世紀初,魯臣莊園分裂成了兩個獨立的酒莊:其一為魯臣世家莊園,因凱瑟琳·魯臣(Catherine de Rauzan)與路易斯·塞格勒男爵(Baron Pierre Louis de Segla)聯姻而得名;另一座則是露仙歌城堡(Chateau Rauzan-Gassies)。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此後的近兩個世紀中,酒莊一直由魯臣家族精心管理。18世紀末時,魯臣世家莊園的葡萄酒已美名遠揚。1787年,時任美國駐法大使的第三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曾到訪波爾多,在品嚐了魯臣世家葡萄酒後,他對其品質大為讚賞,並訂購了十箱。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1866年,尤金·杜蘭-達西(Eugene Durand-Dassier)從魯臣家族手中收購了酒莊。1956年,一場嚴峻的霜凍災害摧毀了酒莊葡萄園內的許多葡萄樹。此後,酒莊幾經轉手,在1994年被布倫特·沃克(Brent Walker)轉讓給了香奈兒(Chanel)集團的所有者韋特海默(Wertheimer)家族。香奈兒集團購入魯臣世家莊園後,對莊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實行了翻新酒窖、改用更小容量的發酵罐以實現分地塊釀造、新增葡萄分揀臺、完善葡萄園排水系統等一系列措施,使酒莊得以煥發新的生機。2014年,曾擔任安第斯白馬酒莊(Cheval des Andes)釀酒師一職的尼古拉斯·奧德伯特(Nicolas Audebert)成為了酒莊新的管理者。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魯臣世家莊園的葡萄園佔地面積約72公頃。葡萄園的底土主要由黏土和石灰岩構成,黏土的顏色由藍灰至深紅不等;表層土壤則以排水性良好的礫石為主,這種底土和表土的結合為葡萄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園內主要種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比例佔到62%,其他葡萄品種包括36%的梅洛(Merlot)、1%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1%的味而多(Petit Verdot),種植密度為每公頃6,600至10,000株,平均樹齡為35年。在葡萄園管理上,無論是整形、修剪還是採收等各個環節都有專人精心料理。在葡萄生長的每個環節,酒莊也都會對葡萄樹進行密切監測,以確保收穫健康成熟的葡萄。而在釀造正牌酒時,所有釀酒葡萄均由人工採摘,使用溫控不鏽鋼罐發酵,再經過蘋果酸-乳酸發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發酵完成後,葡萄酒會在新桶比例為50%-60%的法國橡木桶中陳年18個月,然後按一定比例調配,使最終的成酒達到最佳的平衡。

2卡農酒莊

卡農酒莊(Chateau Canon)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的聖埃美隆(Saint-Emilion)產區,是產區內知名的一級B等酒莊(Saint-Emilion 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B)。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卡農酒莊坐落在聖埃美隆的一塊高地上,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聖埃美隆村。1760年,雅克·卡農船長(Jacques Kanon)購下這片莊園,當時整個酒莊還只有13公頃。慢慢地,雅克·卡農開始擴大葡萄園和酒莊的面積,對原有的酒莊架構進行修整,並於1767年修建完成。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僅僅過了10多年,他就把酒莊賣給了波爾多的一名酒商雷蒙德·凡特莫(Raymond Fontemoing)。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1857年,凡特莫家族將卡農酒莊賣出。1857 至1919年之間,酒莊多次易主,在多個酒商和酒農之間轉手,因此這段時期,卡農酒莊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甚至無法進入聖埃美隆的主流酒莊之列。1919 年,福涅爾(Fournier)家族購買了該酒莊。該家族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引進現代化設備,很快建立起酒莊的名聲。其中最大的貢獻體現在,1980年,福涅爾家族為酒莊打造了全新的大橡木發酵桶,使卡農酒莊的葡萄酒品質有了較為穩定的表現。但在80年代末左右,酒莊的葡萄藤受到了病菌的襲擊,大量老藤葡萄樹感染致死,酒莊發展十分不順。

1996年,酒莊被艾倫·韋特海默(Alain Wertheimer)和赫拉德·韋特海默(Gerard Wertheimer)收購,也就是著名奢侈品品牌香奈兒(Chanel)的持有人——韋特海默兄弟。在韋特海默家族的管理下,卡農酒莊的葡萄園、酒窖和酒莊建築如今已修葺一新。 這座18世紀的莊園在全球知名建築師彼得·馬裡諾(Peter Marino)的擘畫下,以最高規格重新裝修,使得酒莊煥然一新。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韋特海默家族接管卡農酒莊以後,便立馬開始了葡萄重植工作,以改變之前因為疾病和疏忽管理造成葡萄樹壞死、葡萄園衰敗的狀況。時至今日,在韋特海默家族的勵精圖治下,卡農酒莊擁有面積達到34公頃的葡萄園,園內種植了70%的梅洛(Merlot)和30%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葡萄樹種植密度為5,500-6,500株/公頃。卡農酒莊葡萄園的土壤相當有特色,其中淺層土壤是黏土和石灰岩,第二層土壤是海星石灰岩,而第三層則是長達30公里的石灰岩地道,葡萄根系從富含石灰岩的土壤中汲取養分。獨特的土壤類型造就了酒莊葡萄酒多層次、清新和優雅的特點。

香奈兒的葡萄酒帝國-藍裕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