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實體店一天比一天難做,到底難在哪裡?

希諾軟件


個體戶實體店從來就不曾好做過,這幾年電商崛起,更讓實體店有做不下去的感覺,我也是做實體店的,在深圳華強北做了近25年,對現在實體店的迷茫處境深有體會和感觸。

近期看了很多網絡相關文章和留言,對這個問題認真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記得剛下海經商就選擇了租櫃檯,做零售,那時手裡沒什麼產品,基本就是抓過來就擺賣,不管那麼多先把租金賺回來,不虧就行,多學習經驗是當時心中的一個信念。

競爭當然也是激烈的,那時大家基本都是代理廠家品牌產品銷售,先零售,做的好了就兼顧批發 。後來工廠之間的競爭也大了起來,產品種類規格也越來越多元化,一個工廠的產品好賣,大家都搶著去做,拿不到工廠代理權的,就找別的廠家拿類似的產品做,總之競爭的很激烈很殘酷,你今天剛賣好一個產品,利潤還不錯的時候,別人就跟上來了,如此這般,讓你時刻都處於緊繃的焦慮狀態,但隨著時間久,經歷的多了,累、但為了生存和發展下去,也就接受習慣了這種生活工作狀態。有點跑題😜,接著說主題,經過不斷學習磨合,為了能輕鬆一些,也為了對銷售的產品質量進行把控,減少售後環節出現的大量問題,註冊了“密視銳MYSTERY”商標。(這裡要特別感謝我一個臺灣顧客,是他建議的商標名字稱,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雖不經常見面,但節日都會互相問候,現在他把小兒子也送來深圳開公司營商,我們也有業務往來)。接下來就是圍繞商標進行設計,研發,屬於自己風格的產品,開始挺難的,不太容易被市場接受,畢竟不是知名的品牌,產品外觀功能定位很容易看走眼,其中有的產品進入了正常銷售環節,有的滯銷、廢棄了,做自己牌子,工廠夠意思的給退換貨,有的不給退貨,風險還是挺大的,特別是自己設計研發開模的產品,要求判斷要特別準確,不然就是砸錢賺忙乎白玩。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和努力運營,產品線慢慢進入了穩定狀態,價格不求暴力,只願有合理利潤,能輕鬆一點的生存、發展。質量方面在品牌的前提下,工廠也給予了保證,售後問題少了很多,前行的方向似乎也明確了很多。

這時華強北開始修地鐵,人流量開始下降,銷售額開始萎縮,整個銷售鏈又開始變得不穩定,整整四年,充滿期待的堅持著。電商在這期間由於政策扶持,支付系統的普及也開始崛起。其實在電商剛開始,就參與並運營了,也投入了不少資金和精力,運營的還算過的去,但市場總是多變的,這時租金開始上漲,人工自然也開始上漲,很多沒有實體店的純電商移步到了關外 ,以謀求更便宜的運營成本。由於有實體店在,不可能突然把電商和實體店分離運作,選擇留在了商業街繼續發展,自然壓力也越來越大,說到這裡整個操作並沒有脫軌,但有一個關鍵問題出現了,不是所有商業街個體戶的實體店都進入了線上線下,個性化品牌銷售階段,很多還處於代理廠家品牌,或者啥好賣就賣啥,整個商業街沒有形成大面積的自主創新,個性化品牌產品購物的氛圍,無法利用自身現場購物的優勢和電商形成有效的差異對比,反倒被雙方不對稱的運營成本所牽制,那麼問題嚴重了,根據趨勢,廠家為了生存不得不也把品牌代理權給了電商,還有其它工廠各種……產品,這下就炸了,你想價格這玩意誰不喜歡便宜的啊,(產品到底是不是一樣先不說)所以電商輕裝上陣,一通瘋狂奔跑後,把實體店暫時壓制住了,同時也造成了實體店大量的滯銷品在手裡,運營和產品更新週期開始變慢。之後網絡銷售平臺,又開啟了競價排名的營銷策略,逐漸形成了小部分行業寡頭壟斷格局,此時沒進前一兩瀏覽頁的電商,也感到了陣陣寒意。

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在和電商不對稱的運營成本下,個體戶實體店成本雖是硬傷,這種不對稱也許未來能得到解決,但眼下個體戶實體店,應該根據除了現場體驗感優勢外,結合自身銷售經驗,經濟實力,客戶市場需求,儘快建立,設計,研發屬於自己的個性化品牌產品線,線上線下銷售融合,合理定價,統一定價,把控質量,熟悉產品功能,隨時給顧客提供現場體驗感及技術支持。形成強大的個性化品牌產品商業街,創新產品集散地。結合自身優勢和電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生意最終還是以人為本,消費者無論對人對產品都是有情感的,購買的目的不是隻貪便宜,而是又好又實用,適合自己的個性和需求。價格公道,特別是沒被宰,是對我們個人的信任和魅力的認可。

每個個體戶實體店,小微電商都有自己的發展夢,願我們在這個寒冬裡,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用我們下海時美好的初心,利用自身優勢和工廠共同創造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個性化品牌產品,引領個性化消費產品潮流,擺脫冰冷的機械化單一產品,壟斷式營銷,一窩蜂跟風模仿複製的惡性循環銷售格局,百花齊放,祝願個體戶實體店,小微電商都能有錢賺,都能得到消費者認可,大家你買我的我買你的,產品不斷進步,生活越來越富裕,國家越來越強大。


MYSTERY密視銳


我以前也賣過鞋沒覺得生意受網絡影響太大,我是擺攤的都是些時裝女鞋,後來擺攤範圍越來越小,城市裡沒有地方可去,下鄉又賣不掉,

店面服裝鞋帽生意受網購影響確實很大,很多專賣店都是抗不過兩年關門大吉,

但是也有生意好的,我們以前一起擺攤一個朋友現在還幹著女鞋,而且在大學門口一城中村開了店一間精緻而又雜亂的小店,生意特別好,平均每天賣1500的貨是沒有問題的,

他的貨都是去鞋城掏的斷碼貨,都是大廠家的貨質量都很好,款式特別多就是沒有碼,貨架上地上扔著亂七八糟的,很吸引人,

賣價都在100以內,冬天的100左右,平時都是三50左右的樣子,

我以前也去鞋城淘過幾天斷碼貨,太麻煩了一個人每天又得收貨又得賣貨,倆人可以做,

沒有獨特的眼光是不能幹女鞋的,款式換的特別快,容易壓貨。




馬井木


電商!和消費心理!問這個問題有意思麼?

而且電商的服務體驗好於實體店

一次淘寶李寧旗艦店買了一雙鞋,穿三個月,脫膠了,我打了李寧400電話,我說你們是李寧,你們這樣你們覺得合適麼?然後給我換了雙新的,實體店交涉起來就很麻煩了吧

另一次京東的自營店,感覺小了,換貨,手機迅速操作,第二天上午,京東快遞小哥帶著新鞋來給我換了,如果是實體店,我起碼要去跑一趟吧

話說有的人說電商質量不好,說淘寶質量不好,我想說你非要20塊買一雙皮鞋,無論電商還是實體店質量都不會好的,很多人買二三十一雙鞋就是買著玩的,穿兩三次而已,消費心理不同了好吧~_~


小明政經話


我的想法正好與你相反。服裝店實體店正在做迎來春天。

我14年開始做生活超市,面積650平方,年流水800萬左右,也算頗為成功。

17年底認識做服裝的朋友,開始經營服裝。

第一店面積350平方,18年1月1號開業。

第二個店面積1600平方,6月1號開業。

第三個店面積500平方,10月1號開業。

經營的模式為中等檔次+低利潤策論。

截止今天,營業額總額為650萬,毛利率28%,淨利率12%,不知道這個數字大家看起來怎麼樣。

19年度,三個店全年營業額預計1200萬,預計淨利潤可達150萬。

服裝從來都不是一個暴利行業,追求暴利者,必死無疑。薄利多銷,亙古不變。服裝也是如此,特別是適合大眾消費群體的服裝,價位不一定要特別低,但要適中,質量不一定非要多好,但要可靠。

想起服裝,大家必定認為暴利,也不排除有些店確實暴利經營,但真正有盈利能力的服裝超市,是沒有暴利存在的,因為服裝超市要的是人氣和營業額,要的是銷量,沒有人氣就沒有銷量,也就沒有營業額,利潤的多少更取決於銷量。

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質量可靠,價位適中,就能越走越遠。


西果


我有好幾個朋友都在開服裝店,也有做電商的。經常在一起聊天,也就知道了現在鞋服生意的現狀。我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競爭激烈,利潤太薄

由於現在鞋服類的門店太多,大家只能靠壓價做活動來提升銷量,也造成了大量門店利潤越來越薄。而且價格越來越透明,中間流通環節和房租成本也越來越高。



電商衝擊

由於電商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價格也比實體店的要便宜很多。使得很多人不再願意逛街去買鞋服,在網上購買樣式更多,即使去了門店也是拍個照,回頭去網上找同款。門店的鞋服生意並沒有什麼優勢,加上品牌店也逐漸進駐電商平臺,選擇也越來越豐富。

潮流更迭速度加快

現在的90後,00後,對於潮流得要求越來越高,更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以前一個經典款式可以賣兩年,現在幾個月就已經落後了。類似抖音這樣的網紅製造機,每天都在刷新穿衣品味的高度。對於很多沒有轉變思路的商家來說,根本就跟不上節奏,即使意識到了,也沒辦法快去處理庫存。



哪些還在賺錢

當然也有賺錢的,有個朋友在廣州開的批發檔,經營了十幾年,老客戶比較多。而且因為專做批發,很多電商和門店都在他這裡拿貨。加上對新品敏感度高,週轉的速率很快。所以現在還一直經營的不錯。

總之,鞋服類實體門店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想要突圍就得有創新。


小魚聊創業


再難做的生意也有人做的紅紅火火,再不賺錢的行業也有人賺的盆滿缽滿;我覺得鞋服實體店難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均收入增長導致開店成本降低,實體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做,隨著我們的經濟條件變好,開店的門檻越來越低。尤其是各種直營、連鎖、加盟店的出現,更是大大降低了開店的門檻,但開店與經營是兩回事,很多人只是看到別人賺錢而想跟著賺錢,最終倒閉,所以實體店看似難搞,只是因為自己不懂行。

2)互聯網電商、網購造成的衝擊;傳統實體店有很多缺點,比如無法做數據分析、宣傳侷限性、宣傳成本高、開店成本高、利潤被透明化、無法跨區域銷售等,而這些缺點卻成為了網購的優點,在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一旦出現質量高、價格低、可選擇、可售後的競品店時,傳統實體店肯定會受到衝擊,導致實體店行業遇冷,越來越難做。

3)高昂的運維成本讓實體店陷入尷尬境遇。如果你經常與實體店店主聊天的話,如果你問他賺不賺錢,他會告訴你:“別說賺錢了,能維持日常生活開銷,能保證回本就不錯了”,但如果你問他賺不賺錢,他肯定會告訴你賺錢。那麼錢賺哪去了?賺的錢有一大半都交了房租。而除了房租之外,還有水費、電費、物業費等相關運維費用。早些年運維費用佔純利潤的15%左右,但近幾年因為土地貨幣化的原因,費用已經佔到30%-50%以上,所以鞋服實體店行業根本不賺錢。

4)同行競爭導致商品利潤透明化。其實很多實體店行業不是毀在正當競爭上,而是惡意競爭上,同行互相殺價,互相競爭,最終導致商品利潤透明、降低,最終大家都賺不到錢。甚至很多商家喜歡模仿、克隆別人的模式,你敢開第一家,我就敢在你旁邊開第二、第三家,然後大家一起完蛋。

5)潮流變換過快,導致成本增加、庫存積壓,現代的快消品、日耗品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只要出現一個流行款,那麼各種品牌、山寨廠家立馬模仿,先不說價格的差異,就說商品的種類、樣式、型號的更新換代就不是一個小小的實體店能應付過來的,如果再缺乏一些經驗,基本上賺的錢都用在了更新商品以及庫存積壓上,甚至會陷入死循環,最後把自己拖垮。

綜上,導致鞋服實體店行業難做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說實體店行業發展真的遇到了什麼瓶頸,而是出現了另一個行業的經營模式替代了一部分實體店的功能,比如京東、淘寶店的出現。要知道商家是逐利的,在哪開店無所謂,只要賺錢、只要省錢,哪裡需要去哪裡。


實體店老王


鞋服裝實體店受到這個新零售,電商的衝擊太大了!我們先總結一下這類實體店的劣勢吧!先把問題擺出來,然後咱們再交流,如何解決解決的方向?

這類實體店的最大問題集中表現在這五點:1.客源難,獲客的成本高!2.租金高,高租金!3.貨不全,不賣錢,貨全了壓錢!4.互聯網思維薄弱,傳統經營面對強大的互聯網!5.很難形成會員生態化,缺少後端營銷能力!看一看自己的實體店是不是存在這五個問題?五個問題不解決呀,那實體店不會好!

如何解決這五個核心呢?而且要同步解決,少一個都不行!那首先就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客源呀!所以我們要做線上,社群+區域自媒體,做好線上社交,做好社群化電商,比如線上有很多個群,線下有一個實體店!你有了線上這個基礎,你就可以開展預售,團購,眾籌,如利用小程序!還可以裂變,招線上合夥人等!實體店還要做好,場景的社交化展示,你看現在有很多服裝工作室,做抖音,做短視頻,做直播,這些其實都沒有增加你的營銷成本,只不過是一部手機嘛!

當我們無法降低高房租的時候,我們叫增加額外的收入,即提高業務鏈條的收益能力,比如前端銷售,我們不賺錢,我們可不可以利用中後端的轉化?我們能否整合供應鏈,利用線上互聯網的平臺和工具,融合的創業思維,這些都是需要實體店應用和考慮的,還有啊,我們必須要做好會員化的經營啊!以前的人家來了,從哪裡來?咱不知道,買了去哪裡,咱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買,還不知道,這就不對啊!充分發揮實體店的優勢,結合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工具,互聯網的方法,升級自己的傳統經營模式,這樣才能夠抵抗風險!你的抗風險能力越大,你的日子可能也就越好!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創業相關的短視頻,大家可以自己關注查看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實體店朋友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能成朋友!



孫洪鶴


鞋服實體店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理由和見解,但我認為本質上關鍵難在:客源不足帶來的業績不振,但是房租和人工的成本逐年上漲,大家又沒有什麼好辦法都選擇痛苦的支撐,撐不下去倒閉的就成了競爭對手收割所剩無幾顧客的來源。

造成這樣的原因,我是這樣理解的。不論經濟如何變化,附近人群的消費額總數是固定的,只是過去當地就那麼兩三家鞋服實體店相互競爭,不去你家買就去他家買。現在呢?互聯網電商可以買,微信朋友圈可以買,親戚出國旅遊都可以代購,太多太多的消費渠道去滿足本來就是固定的鞋服消費額。哪怕是有人說買房後為了還貸款縮減消費,也算是一種“截胡”的行為。好比就一碗水,喝的人多了自然大家都口渴了。

那麼該怎麼去應對和解決呢?其實這是趨勢,不可避免,誰讓咱中國人擁有那麼強的“競爭意識”呢?但是有兩個方向還是值得去努力的:

  1. 開源,顧客永遠是從競爭對手那裡爭取來的,所以每天研究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顧客到店,哪怕花費大量時間卻無利可圖。這是實體店必修課,是命脈的來源。

  2. 延伸效益,如何通過不斷延伸經營項目,把握和深挖顧客的各方面需求,在日益枯竭的客源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單客效益。針對鞋服門店,我就見過部分老闆組織形體管理活動,組織戶外登山活動,從顧客中篩選更多忠實的粉篩組織起來,在活動中潛移默化進一步產生延伸消費獲取利潤。互聯網公司不就是讓我們免費使用他們的服務,再通過其它業務賺取效益嗎?

這時候很多老闆就會陷入疑惑,我不會做那麼複雜怎麼辦?那你就需要擁有與人合作的能力,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陸續通過故事案例的形式不斷分享如何實現這方面的具體操作。感謝邀請!

實體創業那些事


終於有一點是開店的人,不會做生意,以前沒有淘寶,沒有,京東拼多多,隨隨便便就可以了,為什麼有了競爭對手就賺不了錢呢?證明在強大的敵人,就投降了,其實淘寶平多多,我們大多數都是轉發圖片,然後了嗯,一件帶代發,質量不保證,基本上買過,都後悔了

實體店最重要的就是採購,每一個的銷量就跟你的採購水平掛鉤的,是店店的店主,整天把時間放在手店那裡,不是放在採購那裡,你採購的回來的東西不超值,質量不好,價錢又高,那怎麼賣啊?這只是最大的全因,服裝店的很多的理念都是把稻草賣黃金價,這個想法得往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做,用最高水準的採購,最有性價比的產品,醉死在的價錢,最良心的定價,最親民的銷售,唯有這個辦法,這種行為,實體店是無往而不利的






新零售衣服鞋爆款批發


我比較有經驗:

1.因為還在幻想有一天生意能起死回生,像以前那麼好;

2.不會利用互聯網,微信,抖音等招攬生意;

3.人流量都被分流了;

4.貨品單一,沒有爆款;

5.被網絡衝擊,沒有價格優勢......

我就是實體經營者,深知自己的苦與悲,但是,沒辦法,只能咬牙堅持,退不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