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猖獗一時的電腦病毒如今不見蹤影,背後的真實原因?

說道電腦病毒,以前是經常聽到身邊誰的電腦又中病毒了,哪個病毒又大肆蔓延之類的,不過近幾年卻很少聽到電腦病毒。這是什麼原因呢?是電腦病毒沒市場了,還是電腦系統做得非常安全了,又或是做電腦病毒都沒利益可圖了呢?


曾經猖獗一時的電腦病毒如今不見蹤影,背後的真實原因?


在以前,人們通過電腦上網,最怕的就是電腦中病毒,電腦中毒就是一場噩夢。硬盤數據被清空,網絡連接被掐斷,好好的機器變成了毒源,開始傳染其他電腦,嚴重的還會毀壞電腦硬件,會記錄你的鍵盤操作盜取你的QQ密碼銀行卡密碼。

很多電腦用戶都經歷過中病毒的煩惱。彼時的互聯網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發一個影響較大的計算機病毒。2005年的時候,金山反病毒監測中心共截獲或監測到的病毒達到50179個,以盜取用戶有價賬號的木馬病毒(如網銀、QQ、網遊)為主,病毒多達2000多種。至於2007年的熊貓燒香病毒,曾經影響到了數百萬臺電腦。

在那個年代,聯網的電腦很少敢裸奔的,裝上殺毒軟件也經常能查殺到病毒。但最近這幾年,好像沒聽說有電腦病毒大範圍爆發,用殺毒軟件也檢測不到電腦有病毒了。很多網友電腦裸奔也沒中毒了,是電腦病毒慢慢開始消失了嗎?製造它的人幹什麼去了呢?

首先,自PC互聯網時代開始,360安全衛士、騰訊管家、百度、金山等殺毒軟件開始在電腦端日益普及,特別是360、騰訊等殺毒軟件的免費,促進了相關應用的普及率。而在十多年前,部分殺毒軟件還存在收費的問題。所以,因為殺毒軟件普及率的提高,電腦對於計算機病毒的整體防禦能力也相應提高。


曾經猖獗一時的電腦病毒如今不見蹤影,背後的真實原因?


其次,經歷過熊貓燒香病毒的洗禮,自2008年開始,國內殺毒軟件的防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並逐漸形成自我保護功能,就算病毒庫沒有相應病毒,也能起到部分攔截作用。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互聯網監控力度的加強,電腦病毒製造者相對減少,造成互聯網上的病毒不再那麼猖獗。也即進一步來說,對於電腦操作系統,以及搜狗、谷歌、QQ、360等瀏覽器,都在健全防護功能。在上網地過程中,很多瀏覽器會針對問題網站給予風險提示。而電腦操作系統在遇到計算機病毒時,也會在權限上給予一定的限制。此外,因為骨幹網的攔截,很多計算機病毒並沒有到達個人客戶端這個層面。


曾經猖獗一時的電腦病毒如今不見蹤影,背後的真實原因?


最後,非常明顯的是,如同垃圾電話、垃圾短信相對減少一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智能手機,特別是微信、支付寶等移動APP上了。所以,雖然人們感覺電腦病毒的問題少了,不過針對智能手機端的病毒木馬卻多了起來。比如部分用戶就曾因為手機中病毒,導致微信、QQ等賬號被盜的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智能手機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工具。伴隨著智能手機端的普及,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智能終端的崛起,很多人花在電腦上的時間也就相應減少了。與此同時,很多人電腦也很少發生中病毒的問題。當然,後門木馬依然存在,但是隱蔽性更強,比如用加密算法每個受害者的木馬樣本都不一樣,識別虛擬機,使得防護程序很難識別。所以雖說電腦中毒幾率小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