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據悉,近日美媒稱,目前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大約是上次全球變暖主要時期的10倍。據記載上一次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這麼高的時候,北極地區成了棕櫚樹和鱷魚的家園。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2月25日報道,在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的《古海洋學與古氣候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測了目前二氧化碳的產生速度,並將其與大約5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交替時期熱極值(PETM)的情況進行了比較。

在PETM期間,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從5攝氏度飆升到8攝氏度。全球氣溫在巔峰時期達到了約23攝氏度——比當前高出約7攝氏度。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目前的氣候變化模型顯示,除非我們大幅減少向大氣中注入的溫室氣體,否則全球氣溫將上升大約4攝氏度。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目前的軌跡發展下去,我們可能只需140年就能達到自PETM以來從未達到的二氧化碳水平,到2159年將排放3000億噸二氧化碳。到227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過7000億噸。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淡水資源異常昂貴

冰川消融一水難求

黃榮輝院士說:“由於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由於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溫室效應,在過去100年裡,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大約已升高了0.3——0.6攝氏度,到2030年估計將再升高1——3攝氏度”。由於全球氣溫升高,就會導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區降水減少。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如西非的薩赫勒地區從1965年以後乾旱化嚴重;我國華北地區從1965 年起,降水連年減少,與50年代相比,現在華北地區的降水已減少了1/3,水資源減少了1/2;我國每年因乾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另外,喜馬拉雅冰川是恆河水的主要來源。恆河為5億人提供飲用水和灌溉水,據說現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減少。

熱浪侵襲

在最近的50到100年中,熱浪的發生頻率比往常高出了兩到四倍。據預測,在未來40年中,還會有高過100倍的情況出現,持續的熱浪會導致火災發生的頻率增多,還會有相關疾病出現,地球的平均氣溫也會升高。

疾病

氣候變暖,一些熱帶疾病將向較冷的地區傳播。海拔較高處的環境也越來越有利於蚊子和它們所攜帶的瘧原蟲子這樣的微生物生存。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生物多樣化喪失

全球氣溫的上升,對物種生存的危害越來越大。如果年平均氣溫保持1.1到6.4攝氏度的增長速度,到2050年約30%的現有動植物都會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大量物種會因為荒漠化、海洋變暖、無法適應氣候等原因而滅絕。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一棵樹,究竟有什麼價值?

一畝樹林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並釋放49千克氧氣

放出的氧氣可供65人呼吸一輩子

1、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

2、防風固沙,涵養水土。不僅能改善水質,還能在豐水期滯洪蓄洪,枯水期調節水源。

3、吸收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4、減少噪音汙染。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

5、減溫、加溼。炎炎夏日,躲到樹蔭底下納涼,那叫一個爽~

6、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

可如果有一天,世界上一棵樹也沒有,那麼……

約450萬個物種將不復存在;

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

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加60%~80%,風災造成的損失無法想象……

現在

未來

孩子,家人...

需要你種一棵樹

這個世界

這個地球

需要你

需要你種一棵樹

關注“億森林”小程序

線上種樹養成記

瞭解一下

140年後的地球有多熱?科學家:北極能長樹!

注:億森林小程序用輕度遊戲化、娛樂化的方式創新公益,用戶通過步數捐贈等綠色公益行為獲得養護材料,在遊戲中通過澆水、施肥等養護過程,養成一棵樹。養成之後,將由億森林團隊幫助用戶在庫布其沙漠實際種下這棵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