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1億農村戶籍人口城市化,大城市落戶要放開放寬,這對房價有何影響?

張淑苗


4月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官網上掛出了一個重要通知。在這份名為《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重要通知中,釋放出了一系列重大信號: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加大推進力度;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房地產調控將實現城城協同。

通知提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國家發改委的這項重要通知,無疑是要進一步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這則通知實際上就是對中小城鎮落戶限制完全取消。同時,對稍大一點的省會城市,是放寬落戶條件。而是對特大型的一線城市,則採取積分制,降低落戶門檻,增加落戶家庭的規模。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是56%,這與發達國家至少80%以上的城鎮化水平相比,似乎還有進一步推升的空間。

實際上,國家發改委的這份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通知,希望達到兩大目的:一是,農村人口進入中小城市成為市民,可以帶動當地消費和就業市場的發展,可以對中小城市的經濟穩定起到積極作用。二是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可以買房置業,去化商品房高庫存,防止中小城市房價大起大落。

對此,很多人認為,國內的房價又要上漲了,趕快到三四線城市去佈局,否則將會錯過中國城鎮化推進步伐的最後一杯羹。但是,我們認為,城鎮化的推進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你即使放開落戶政策,廣大農村人口也未必願意到中小城鎮來落戶,可能中國的城鎮化率也不及預期這麼高。

首先,近期,因經濟形勢不佳,工作難找,就出現了農民工返鄉潮。很多農民工返鄉找工作或者自己創業,覺得在自己家鄉待著也不錯,既可以照顧老小,又可以在當地找一份穩定工作,又何苦擠到小城市,再去找工作。所以,現在的中小城市的吸引力遠不如過去。

再者,農民工進城,成為了市民後,也並不是有了房子就可以了,還要當地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交通等配套設施的跟上,如果將來有幾億農民工要成為市民,恐怕一些基礎的社會福利都要由當地政府來為此買單。實際上,每安置一戶新市民家庭,當地政府都要有鉅額投入的。從目前情況看,城鎮化並非一夜間,農民工都進城,有了其夢寐以求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這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最後,中小城市的高房價也限制了農民進城,現在一些小縣城房價也有8000至9000元/平方米,有些三四線房價甚至超過萬元/平方米。而對於農民來說,呆在家鄉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產,造別墅也只有二十幾萬。而到了中小城市,一套房子價格70至80萬以上,而且在城市裡生活的成本也比農村高,不如家鄉有地種、有家禽可養,蔬菜和魚肉基本不要花錢買。所以,廣大農民現在不見得願意進城做市民。

發改委推出的新型的城鎮化改革措施,就是要讓更多的農民人口成為市民,這樣可以刺激當地消費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可謂一舉三得。不過,我國城鎮化過了56%之後,推進速度就開始放緩,這主要是現在很多農村人口不願意離開家鄉,去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做市民,再加說進城之後的生活成本高,高房價更是買不起。同時,還要有很多城市配套設施要跟上,這不是大手一揮就能搞得定的。中國的城鎮化進程肯定要有一個漫長的推動過程。


不執著財經


你怎麼不問一下,如果取消城市戶口轉農村限制,會怎麼樣呢?。。。為什麼城裡人想落戶農村就不行呢?很多城裡人想轉回農村戶口,想去農村蓋棟別墅養老,但是,辦戶籍那不給辦,我真想不明白。

我是農村人,我想來想去,你叫我去城裡幹什麼,俺不是鴨子,你趕著俺上不了架啊,你說城裡房子要升值,是的我承認,那你就留著升值唄,幹嘛要賣,賣了不是虧啦,你還叫我去買,我是鄉巴佬,就認得那些磚頭,我買了我又不吃磚頭。。。所以別忽悠我了好不,我去落戶城市,去做“城裡人”幹什麼嘛,我去了我農村的土地不要啦,你以為我傻啊,農村空氣好,現在有錢人都想住農村,農村有山有水,這是多麼好啊。

所以啊,農村人,得跟上時代囉,得改改陳舊觀念了,別想著去做什麼“城裡人”,俺的牛上不了樓,俺也做不了那個“接盤俠”。綠色農村,有山有水,田園風光多美麗,有故事有夢想,有錢人夢寐以求的地方,為什麼不珍惜啊。。











小嬌初嫁了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主要有:珠海、海口、濰坊、撫順、銀川。這些城市的特點是弱省份的省會、首府(如海口、銀川),或者是強省份裡面的二線城市(如山東的濰坊,廣東的珠海)。這些城市會全部取消落戶限制。


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昆明、石家莊、南昌、福州等城市。這些城市要麼是省會城市,要麼是一個省裡面經濟實力前三甲的城市,幾乎都是一些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將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也就是說,這些城市不是全面取消,而是大幅放開,重點人群可能是學歷後者技能較高的人群,也可能是長期居住的人群。當然,這些二線城市也有最極端的:比如石家莊就完全取消了落戶限制,沒有任何門檻。


還有一些二線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以上,甚至破千萬,這些城市絕大部分被稱之為“新一線城市”,具體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瀋陽、長沙。這些城市的落戶限制仍然會存在,但強調簡化積分落戶,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中北京上海是對人口有嚴格限制的,它們的戶口仍然非常值錢(至少價值百萬元以上),由於有“人口紅線”的存在,所以北京和上海落戶仍然會非常艱難;廣州和深圳落戶是比較寬鬆的,尤其是深圳,落戶基本等同於沒有限制。


在瞭解了這四類城市之後,我們就能簡單分析,戶口放開對於這些城市房價的影響。


首先,一線城市不在此次政策之內,所以這個政策對於它們的房價不會有太大影響。即便是低一級別的城市能夠“搶走”更多人口,也完全不能和一線城市的吸引力相提並論,一線城市的房價會照著自己的邏輯繼續……漲。


其次,“新一線城市”大幅增加落戶規模,這其實是它們一直在做的事情。2017年開始的搶人大戰,各個城市底線越來越低,最開始要求本科落戶,後來調整為專科,最極端的甚至不要學歷。比如杭州被譽為科技業發達,按理說對高科技人才要求很多,但杭州將落戶門檻設置在了大專這條線上。所以,這些“新一線”城市的搶人舉措,其實已經大大超過了這次發改委發佈的內容,所以新政策對於新一線城市房價的提升作用也是有限的。


再次,弱一點的二線城市,要求放開放寬,最終的結果可能大家都選的是放開(而不是放寬),即直接取消落戶限制,因為這是搶人大戰一步到位的“大殺招”。這些城市的房價可能受益於新的政策,比如昆明、廈門、合肥、蘇州、西安等等。以西安為例,它是搶人大戰中表現最兇悍的,甚至有派出所民警拿著話筒在街上宣講落戶新政。現在西安的門檻是大專,接下來可能就是直接取消限制了,由於西安在山西、甘肅兩地是最好的城市,所以會大大受益於新政策。而廈門則是整個福建省最熱門的城市,是泉州諸多商人的後花園,落戶限制取消帶來的購買力可能非常驚人。還有合肥、昆明等省會,也是一個省稍微有經濟實力的人都想聚集的地方,放開落戶也能刺激當地房價。


最後,是一些城區人口低於300萬的城市。這些城市之所以人口一直沒有突破300萬,是有歷史原因的:要麼整個省份經濟實力較弱,人口較少——比如銀川;要麼是整個省份經濟實力太強,自己存在感不強,比如山東濰坊、廣東珠海。這些城市受到新政的影響可能有限,因為城市發展還是依賴人口+經濟,如果自己沒有突出的優勢,是很難吸附產業和人口的。比如去廣東的,大概率往深圳、廣州、東莞、佛山跑,而不是往珠海跑;比如山東人,大概率往濟南、青島跑,而不是濰坊。


總結:與其說發改委的政策會影響城市發展,倒不如說發改委是根據城市已有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城市的發展不會以人(發改委)的主觀意志而轉移,城市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政策或許有幫助,但教育、產業、資本流入、人口變遷才是決定性因素。長期來看,這些政策並不會對房價構成實質影響。但房價和股票一樣,炒的都是預期,如果大家都(或者大部分人)預期房價要漲,那麼房價就要漲;而且開發商、房產中介是最善於解(wai)讀(qu)政策的,他們推波助瀾可能會對城市短期房價帶來助力。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一邊是限購,限購的最大門檻是戶口,如今戶口放寬,間接就放開了限購的門檻。這就折中了限購的力度,看樣子房價是要漲了。

一邊是城市化繼續推進,城市化的象徵之一就是農村人進軍城市,就要蓋更多的房子,統一調配更多的資源。這個邏輯也會推進房價上漲。

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雖然有種種好像推高房價的可能,但我還是非常激動地歡迎這類政策的出臺,這是大勢所趨。條件成熟後,超大城市也可以放開戶口限制呀,本來我們就是流動自由,因為戶口的限制帶來了太多的不方便,教育的不方便,醫療的不方便,一些便民服務的差別對待,都是需要改進的。

當然,不能說因為有這類政策就直接推高房價,這也是不成立的。現在房價太高了,更多人成為城裡戶口的人,多數原本就在這個城市居住生活的,只是戶口有變化而已,如果工作條件生活條件不提高的話,在各大城市的競爭中,還不一定就真的淨增多少人呢。

另外,移民到新城市也是逐漸的過程,是十幾年幾十年緩慢的進程,不會擠在三五年內,直接讓住房成為稀缺品。甚至因為房價太高,而延緩了這個城市化的進程呢。

總結來說,放開落戶限制,是影響國人的長久政策,是比限購之類的政策影響更深遠的。而房價呢,我一直認為,一定會有讓人刻骨銘心的下跌,才真的算走完了一個完整週期,而我們多數城市並沒有這類陣痛,還是危險的,令人擔心著呢。


財經作家邱恆明


針對現在消費能力不足,經濟不景氣,房子要去庫存,國家發改委此政策,他們認為是解決各種困境的良方。這一億農村人口,真準備幾百萬上千萬到城裡來買房的不是多數,因他們要首付也沒有那麼多錢,其中少數人想進城付首付買房,本來他們手裡錢是隨時可去買商品的購買力,流通領域的血液,現在被房貸整成房奴,加上銀行利息,幾代人的很大部分消費能力都被銀行消滅,這不是提高消費能力的良方,而是進一步消滅消費能力的利器,會使經濟進一步惡化。而且這部分農村朋友進城,城裡有這麼多工作崗位嗎?與這些人口進城配套的軟硬件條件都具備嗎?我們出每一政策前,出發點是好的,是為國為民的,但一定要有前瞻性科學性專業性,不能只為了眼前我們看到的能解決的問題而引起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這些我們在政策研究制定時都要研究分析透,要做科學性的可行性研究。但不管最終發改委推不推出此政策,效果怎樣。對房價中央是絕不允許上漲再炒,而是希望穩在現在這房價,穩的時間長了,使更多房奴能多幾年還貸,避免風險轉到銀行,所以不要希望房價再有新一波炒作。


上海申庫許工


長遠來看,這個政策未必正確。不斷推高的生活成本及較高的土地價格,正促使大量的企業搬遷至運營成本較低的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所以,搞不好,回有幾年的三四線城市的繁榮期。再加上最近幾年高速與高鐵的快速發展,在我看來大城市未必有前途,相反,二三四線城市更有機會。不信可以查一下不同級別城市的工業用地成本。畢竟,中小企業才是廣大普通群眾的主要就業渠道,而他們已經不堪重負,我知道的好多老闆,都在往地方走,很簡單,那兒工業用地便宜,工資便宜,住房便宜,高鐵,高速機場也基本都有。比起大城市高啟的成本,那兒更適合他們,那,人流呢?可想而知,為什麼北上廣這幾年人口甚至靜減少。春江水暖鴨先知,不信走著瞧


正峰


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短期內是見效蠻快的,看遠一點這就是個惡性循環!老百姓買房大部分都是勒緊了褲帶,掏空了口袋,買了房還要還銀行的貸款,掙點錢全都填吧銀行了,日子自然過得緊吧!就是有點錢也得攢著家裡還有老人孩子!就不會有太多的錢去消費,這些年國內實體經劑為什麼一直萎靡不振?拉動內需為什麼效果不好?老百姓手裡沒錢啊!整天喊著促進消費,拉動經濟,靠誰呢?靠銀行嗎?所以說房地產是實體經濟的最大毒瘤,只能解眼前之急,如果國家管控的好房價不高,老百姓手裡都有餘錢了,自然消費就多了,消費多了內需自然拉起來了,實體經濟自然就好了,靠房地產?還有一點如果有一天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時候也就是大城市房地產的崩盤之時。


用戶640524484


對於此次大城市落戶門檻的放寬,還是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對於城區常住人口規模,還是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實際上,這些年來國內一直積極推動城鎮化的進程,且積極推動農村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為大城市尤其是二三四線城市帶來更多的剛需以及新增人口補充。

但是,對於農村戶籍人口,一旦進城,將會面臨另一種的發展局面,而以往的生活方式以及奮鬥方向也會因此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不過,對於農村戶籍人口的加快城市化,可能會加速農村地區的人口空心化,大量勞動力轉移向大城市,反而留下老年人或勞動能力不高的人,最終導致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

或許,對於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進程,積極推動農村戶籍人口城市化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充分考慮,做好足夠的配套措施,這樣才能夠均衡城市與農村發展,不至於農村戶籍人口過快城市化,而導致農村地區發展完全失去了活力。


郭施亮


利好房地產。此政策的出臺估計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極度相關,並非僅僅針對房地產。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方向和政策的正確調整肯定是主因,但龐大的勞動力人群也是工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今年國內外諸多因素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大,放開城市戶籍限制,補充東部發達城市勞動力不足,促進人才競爭和增加就業,保GDP的同時,提高城鎮化率,增加整體居民收入,刺激消費,帶來的房屋銷售也增加企業產品銷售,提升內需動力,房屋市場總體應該是在多種因素和利益的博弈中求得一種適度平衡和穩定,保持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消費能力,同時有利於農村土地的集約化種植管理


hi去去吧


<strong>大城市落戶要放開放寬,簡單的說,不僅是增加了樓市的需求,而且對房價預期會產生影響。

首先,對人口較有吸引力的大城市,面臨落戶政策的寬鬆,這對房地產來講是一個利好。

4月8日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重要通知,顯現了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的持續加大。這一重要通知,對各型城市的落戶政策有一個明晰的表述:

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可以看出,對人口較有吸引力的大城市,按城市人口規模不同也有不同的政策導向: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而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即使對人口有的已有控制的超大特大城市,亦有對積分落戶政策的完善與調整。

大城市的落戶政策之所以廣受關注,一方面是落戶者子女獲得在大城市義務教育的權益,另一方面可以分享大城市較為充分的公共資源。更多的人口進入大城市,對房地產來講,是一個利好:有需求的增量在,房地產的發展就有保障。

其次,落戶政策的寬鬆化,有利於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這對房地產來說是一個正面影響。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有“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以大城市為核心,構築都市圈與城市群,使得區域經濟一體化得以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帶來的不僅是人口,更使得與之關聯的房地產,也獲得正面影響。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這一規律還將發揮效用。

第三,大城市落戶要放開放寬,對房價會有一個短期的影響,或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房價預期的變化。

但這種影響不會是較長遠的。其一,2019年的樓市政策面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這基本也代表未來的樓市取向;其二,房地產長效機制亦在不斷的構建與完善中。房價過高影響實業發展這是個共識。中國通過人口聚集增強也是經濟發展的動能,假設房價過高將會消解人口往大中城市聚集的意願,並使得資金流向實業的意願減弱。

兩年多的樓市調控可以看出,中國樓市還沒有硬著陸的現象發生,而從政策面而言,也是不斷強調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所以不用擔心大城市房價因此會被鬆綁。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