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養和攝影創作,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柳侍墨


首先我們引用一個在攝影領域中繞不過去的一個人說的話:

“我們不只是用相機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

——安塞爾·亞當

首先文化素養我們不能簡單認為就是學歷,是一個人整個成長過程中生活學習形成的綜合素質,而這個素質對攝影創作的影響也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技術層面,比如相機的操作和拍攝的小技巧可能影響並不大,一些基礎內容都不會涉及到很高的文化素養要求,所以當前也會有很多人認為攝影是一個入門門檻非常低的行業,買了相機就可以拍攝。

其次是內容方面,就像開頭中的名言講的,攝影作品一定不只是按快門,一張簡單圖片,作品應該是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體會和觀察,有自己的情感表達,而有較好文化素養的攝影師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就會更細膩,有更好的視角,能夠獲得更多觀眾的理解,甚至也能影響別人,影響這個世界,歷史上很多優秀的攝影作品就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為了能夠有更深度的攝影作品,我們還是要不斷學習

我是攝影讀書會潘慶華 與你一起學習進步

最後發上兩張手機作品



攝影讀書會


一、文章總論述

攝影的文化藝術修養,是攝影創作的源泉 ,是攝影創作的基石,是攝影創作的底蘊,是攝影創作審美觀察力的具體體現,是攝影創作“發現美的眼睛”,是整個攝影藝術創作“詩情畫意”的作品的支撐點,所以說,文化藝術的修養才真正是攝影創作的靈魂。

文化藝術修養與攝影創作之間是一種血緣的內在同源關係,也就是說,沒有文化藝術修養和文化藝術功底,就不可能有攝影藝術。

二、攝影愛好者怎樣才能具有文化藝術修養?

1、攝影愛好者要具有攝影的美學思想,攝影是根據美學的審美標準,把攝影中的構圖的元素,都看成是一種美的符號,把大自然現實中的的點,面,線條,形體,影調,色彩,看成是各種元素的形象符號,按照攝影的美學思想,去安排這些元素的符號,一切審美標準都按照攝影的美學思想來安排。這些元素符號巧妙的組合和安排,並注入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就成為一幅優美的攝影作品。

2、要學習辯證學原理,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攝影創作中,要把攝影的形式和內容高度的完美的統一,兩者相互融合,互為關聯,使攝影作品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這就是攝影的辯證學的原理。

3、要學習和觀察幾何學的優美圖案,利用幾何學的線條,影調,以及組合的圖案,進行攝影構圖創作攝影作品。

4、學習攝影要學習邏輯學原理,特別是在攝影的構圖中,攝影的畫面構圖一定要嚴謹,構圖要簡潔,在攝影的構圖中,要把可有可無的構圖元素通通去掉,突出審美意境的,突出主題思想的一定要完美的安排好,這就是攝影的邏輯性。

5、攝影愛好者,要學習雕塑學。雕塑體現雕像的立體感,形象感,現場感,環境感。雕像與拍攝人物的肖像息息相關。攝影要學好人物攝影就必須學習雕塑的藝術原理,運用到攝影創作中去。

6、學習攝影要學習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特別是要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詩詞歌賦”的創作手法。把古代詩詞歌賦的平仄,韻律,韻腳,押韻,特別是“詩詞歌賦”的創作意境,運用到攝影創作中去,只有這樣,將很快的提高你的攝影藝術水平。

趙許生原創 書寫一篇原創文章很不易,假如對您有幫助,歡迎評論和轉發。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攝影家趙許生


其實任何成功的攝影家,文化素養都是很高的。沒有文化素養,肯定不會成為優秀的攝影家。

攝影作為藝術,必然要有思想,有內容,有內涵,有主題,有故事。要讓你自己拍攝的照片成為藝術品,就必然會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感悟、思索和體會。獨特的文化素養和攝影風格,是攝影家成熟的標誌,而攝影者文化素養的高低、好壞、優劣,對他攝影的創作和表現風格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

從事攝影創作,攝影師離不開他所處的生活 環境、民族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影響;同樣也深受他思想情感、藝術素養、文化底蘊、審美理想、生活積累、心理結構等個人綜合素質的制約。人民大眾肯定不會承認:要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攝影家,只需要攝影器材,不需要文化和思想。

東方傳統美學講究意境美, 西方攝影更注重形式美,其實也是各民族文化素養的薰陶和傳承。要成為攝影名家和大家,文化素養的積累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共勉。


司馬紅塵


文化素養和攝影創作沒有太大的必然相關性。 對於藝術來說很多是處於本能審美直覺激發起的一種創作激情。然後通過攝影這種技術手段形成攝影作品。簡單的講,有一些人拍出了非常漂亮的風光攝影作品,但是他們的文化素養並不一定特別高,但是拍出來的風光攝影作品卻非常美。但是文化素養高的人。拍出來的人文圖片可能會比文化素養低的人。拍出來的人文圖片更加深刻,更有思想內涵。

我們很多人理解攝影也好,藝術也好喜歡用一種規範的美的標準去要求這些作品。其實藝術有的時候是一種另類的思維。比方說達達主義藝術。 像畢加索的立體畫法等等。這些表藝術的表現方式不符合於我們傳統美學中所認為的藝術應有的表現方式。但是從全球對這一類藝術的接受程度來說你卻無法否認他們是當代偉大的藝術。那麼攝影也是如此,如果一定要給它套上一件文化素養的外衣。有時候會限制藝術家靈動飛揚的藝術思緒。所以,文化素養不一定是攝影創作的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任吉的雲吹


文化素養和攝影創作有著必然的不可或缺的聯繫!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這裡且只說前者。

素養,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

文化素養,是一個包含非常廣泛概念,這其中就包含著文化的品味。所以,文化素養就是一個人長期對生活的體驗、感受、實踐不斷積累而行成的主觀觀念。一旦這個主觀的觀念體現在了攝影的作品裡,文化素養和攝影作品就有了不可缺少的必然的聯繫。

任何一幅優秀精美的攝影作品,無不包含著攝影者對其所拍攝的內容的感受和理解,而這感受和理解都源自於拍攝者以往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反應在最後的作品中。

如果說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那麼這個理解的過程就是學習,也就說審美大多是通過學習才能具有的能力。人的先天的本能是有侷限的,主要是表現在生存的方面。天賦異稟也只是說有可能在同樣的學習的過程中有可能比別的人稍稍的敏捷一點罷了。

文化素養和學歷的高低不是對等的關係。








老貓的雜貨鋪


攝影者的文化素養決定了攝影作品的優劣高下,雖然攝影表面上看是線條、光影、構圖、色調為造型的要素,但它同繪畫等其他藝術一樣將創作者的主觀意向融入於攝影作品中,同樣的拍攝對象,拍攝角度不同、技術不同,尤其是創作者的審美能力不同,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對美的觸感,並不是科班幾年或者參加什麼攝影培訓就能迅速增強審美能力,更不是靠零打碎敲自學一些理論就能奏效的。我們分析很多有成就的攝影家,他們從小就有著許多方面的藝術培養,比如受到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父母的影響,或者從小就在父母的引導下,對各種藝術展覽感興趣,長年的薰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審美能力,這一能力早早就滲入到了血液、骨髓中,因此,在創作中的審美反映到作品裡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有的在紀實攝影領域或者在新聞攝影領域裡搞了一輩子的攝影人,成果斐然,並在攝影協會機構擔任著重要職務,可是,讓他們想拍出一張藝術攝影作品感到力不從心,什麼原因呢?因為藝術創意不是僅僅像新聞攝影或紀實攝影那樣真實、客觀的記錄,它要像繪畫一樣,通過自己的創意、構想、審美,實現常規攝影手段所難以達到的效果,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夢幻情境。





遠鏡頭X8


似乎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和拍攝者的生活閱歷倒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三個扎伊採夫


你看過的文章,不管散文、詩歌,看到的影像,不管是油畫、素描、國畫還是攝影,只要觸動了你的心靈,它們都會伴隨你一生,會幫助你在真實生活中發現好的影像。


T227308


文化素養能幫助攝影人提升審美能力,提煉生活中深刻的內在美和簡單的形式美。攝影創作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養之上,沒有跨越審美的攝影那就叫照相、拍照。通過文化素養的點滴積累,是學習攝影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