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全貌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都井下探秘遊入口處

完成綠色轉型跨越

同煤集團晉華宮礦地處雲岡旅遊區內,左側有北魏的雲岡石窟,明代的戍邊城堡;右側有康熙題字的佛字灣,遼金時期的觀音堂。整個景區有十里河貫穿,可謂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但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雲岡溝內小煤窯紛紛出現,山上植被大片破壞,工業汙水、生活汙水充滿十里河河道,清澈的河水逐漸變成了臭水、髒水。這座古老的礦井也把曾經的華彩塵封在漫天飄舞的黑色塵埃中。

在這種發展困境下,晉華宮人都在思考:如何將廢棄的礦山變為可利用的資源,走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呢?大家提出各種設想,經過反覆討論和研究,最終決定,創建礦山井下旅遊項目,拓寬舊有煤炭產業發展的路徑。緊接著,一場改革的盛宴拉開帷幕。

2003年,晉華宮井下探秘遊項目正式投入運行。項目推出後引起各方關注,全國各地的遊客都來礦山參觀。2004年,晉華宮礦申報了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規劃。2005年,晉華宮礦獲得礦山公園建設資格,成為我省第一家擁有建設資格的企業。2009年,同煤集團決定關閉年產120萬噸的晉華宮礦南山井,將“煤都井下探秘遊”和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進行整合,並對博物館和主碑工業遺蹟等景觀作出系列規劃,打造出一個與雲岡大景區相匹配的旅遊景點。2010年,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標誌性建築——煤炭博物館舉行奠基儀式。2012年,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全部建成併成功開園。由此,晉華宮礦完成了綠色轉型跨越的華麗轉身。

七大園區實現產業延伸

建設國家礦山公園是推進煤炭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同煤集團的重點項目,也是大同市實現煤文化、佛教文化、地域文化有機結合,打造雲岡旅遊大文化圈的一項“名片”工程。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項目的建設,不僅在同煤,在大同,甚至在全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意義。

公園的整體規劃重點突出“七大園區”:發展礦山旅遊文化產業、為世人留下礦業完整記憶的文化創意園;集工業遺址保護、體味燦爛佛文化與厚重煤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園;走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之路的轉型示範園;體驗生活樂趣、倡導綠色環保的採摘體驗園;集聚山西地方風味小吃的特色美食園;集吃、住、行、購、遊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園;集環境治理與綠色礦山建設於一體的生態示範園。

七大園區整合的理念,將大同市特有的“煤文化、佛教文化、地域文化”有機融合,向大家展現了中國煤炭行業發展的歷程,也成為了人們瞭解煤炭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晉華宮礦把許多珍貴的近代工業遺蹟保護起來,科學利用礦業遺產,以文化形式傳承下去,逐步實現產業的延伸。

殊榮背後還有挑戰

國家礦山公園自開園起,累計接待中外遊客330萬人次。特別是在2013年“5·19”中國旅遊日當天接待遊客達26000人次,創開園以來日接待遊客量歷史最高紀錄。

近幾年,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先後被國際休閒產業協會授予“國際休閒生態旅遊示範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被國際文化旅遊推進會、中國旅遊品牌協會、中國生態旅遊發展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特色生態旅遊目的地”,井下探秘遊景區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1月27日,還被中國科協列入首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園區建設雖然初見規模,但是後續發展問題仍不容小覷。”項目部負責人說。

現在,礦山公園的參觀類型比較單一,如果單純依靠景區參觀項目吸引遊客,將會導致遊客看點少、興趣低,無法實現“二十四小時經濟”。因此,發展多元經濟才能實現盈利。“下一步,我們還要與教育部門積極合作,打造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礦山公園,瞭解我們煤炭行業的發展史,普及煤炭文化,探秘井下神奇,體會煤炭開採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引導學生愛家、愛省、愛國,珍惜能源、奮發圖強,將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真正做實。”礦山公園副經理陳霞說。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主碑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址區一角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京、港、澳學生交流營在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參觀



同煤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海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址區——英模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