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祕的民國老洋房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東門萬壽裡陳家老洋房正門

無錫城中最繁華鬧市有好幾座老洋房,你卻未必知道這座在哪兒?這座老洋房就是東門萬壽裡的陳家洋房。

據常住在這裡的老人說,這幢洋房的主人是陳大明,他所經營的木行曾在無錫家喻戶曉。

雖然歲月的痕跡已使東門萬壽裡的這幢老洋房盡顯滄桑,牆磚裸露,網線凌亂,透著一絲破敗的氣息,但當你駐足仔細端詳,羅馬石柱、拱形窗戶、彩色玻璃、精緻浮雕……卻能尋覓到許多精緻獨特的細節。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牆上裸露的青磚,還清晰可見HC的印跡

房子的主人叫陳大明,他在東門開的陳義茂木行,在當時的無錫可謂人盡皆知。家裡起屋買木頭,是必到東門頭陳義茂木行的。

老洋房何時建成謎


這幢老洋房建於何時,就是在這裡住了五十幾年的常克明老人也說不清楚了。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老洋房的水泥樓梯

在洋房的左側,有一條水泥樓梯,梯階上的菱形花紋依然完好。住在這裡的一位老先生說,這是條逃生樓梯,以前樓梯出口的這扇門是不開的。這座洋房結構極為堅固,老先生指著裸露的磚縫說,“因為是老闆自己住,所以造得十分考究。普通房子是用水泥蓋的,這個是用生礬加糯米蓋起來的”。常克明的老伴還記得宜興發生過一二次地震,無錫震感明顯,“只聽見地底下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房子裡的電燈搖來搖去,但房子卻紋絲不動”。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逃生樓梯出口處的一塊石匾

在樓梯出口的門頭上,筆者發現了一塊石匾,上有“琴韻”和“甲戌仲春”字樣。這是否代表這幢洋房是建於民國二十三年春(1934年春)呢?據陳大明的孫子陳鎔回憶,這幢洋房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那麼這極有可能就是老洋房建成的時間。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老洋房牆壁上的浮雕十分精美

對於老洋房的印象,陳鎔還歷歷在目,一個挺大的花園,正廳左右兩個天井裡,各有一個大花壇,種著臘梅、棗樹等,後廳則是一大家子吃飯的地方。

當時,陳義茂木行的員工比較多,為此,陳大明在老洋房靠東面沿街一帶建起了二個十間門面二層樓的中式房子,中間以一扇石拱鐵柵欄大門連接,供員工及其家眷居住。

陳義茂木器行女小開當家


小時候,陳鎔曾聽祖父陳大明講起自己的發家史。陳大明夫妻倆是蘇北人,早年以務農為生,後在河裡以撐木排為生,順帶著做點賣木頭的小生意。沒想到,這木排一撐便撐到了無錫城,兩人繼續賣木頭,待積攢下些錢後,就開始在無錫造房子。早年陳家曾居住在輔仁中學原址附近和遊泗弄。多年經營之後,終於發家。

陳大明還有個弟弟,在南門帶鉤橋開了另一家陳義盛木行。當時無錫城裡的塘河、內城河、裡城河裡飄的都是陳家木行從江西等地販回來的原木。陳鎔與,解放前,陳家木行生意做得最大。彼時木行的生意已不僅僅限於木頭買賣,陳家木行就有自己的加工廠,將原木加工成木板、木方,還專門打製棺材。

當時的木頭講“兩”、木板則講“方”。造三間門面的二層普通樓房,大約需要20兩木頭的樣子,費用約為三擔半白米,一擔為100斤。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老洋房東面現還保留著當年陳家沿街造的十間中式門面老房子

因陳家木行做得風生水起,家裡資金也可稱雄厚,所以當時無錫的一些布廠、紡織廠,陳家都有股份。

陳大明有二子四女,次子因病早折,長子也去世得比較早。因此,陳大明晚年已無精力管理木行,只得依靠三女兒陳文琦打理。但在舊社會,女人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無奈之際,陳文琦只得剃了個西裝頭,穿西服、打領帶,女扮男裝繼續經營父親的生意。當時無錫城裡,一提起東門頭上的小開,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女兒身,卻也並不點破。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陳家老洋房屋頂一景

但陳文琦卻因此一生未嫁,而她的妹妹陳文華,也按照老規矩,“姐未嫁,妹豈有嫁之理”,也選擇了獨守一生。這其中的無奈,怕只有當事人才能知味了。

解放初期,陳家老洋房的前廳還曾經被改為襪廠,專門生產女士穿的玻璃絲襪。這在當時絕對是時髦玩意兒。當時的襪廠並不需要很多的資金,也不需要很大的面積,陳家洋房前廳二、三百平米的面積已經足夠。因為就在東門綠塔路,那時的陳鎔還在小學裡,他記得當時玻璃絲襪的牌子就叫“綠塔牌”,成品襪被裝進硬紙板盒子,再貼個商標就能上市,頗受當時趕時髦女性的追捧。“後來襪廠關了,家裡還留著許多綠塔牌的商標,那時我還帶到學校去給同學們貼著玩。”

年關年夜飯、送木頭


像無錫其他的老洋房一樣,陳家洋房也經過了經租時期。1958年,公私合營。陳家木行就和無錫十幾家木行一塊合併成為無錫大力磚瓦廠,搬到了望亭,陳文琦是私方代表之一。陳家木行的一些員工也由南長區政府安排到了各個單位。


發現無錫|無錫城中最隱秘的民國老洋房


陳家老洋房側面一景

南門原屬菜園地,無錫城裡的蔬菜多是出於此。譚俊清打小就住在綠塔路,家裡也是以種菜賣菜為生。據他回憶,陳家發家後,也挺重視子女的教育,家裡的幾個女兒都被送去讀書。譚俊清小學的老師便是陳大明的大女兒。在鄉鄰眼裡,陳家的為人還可以,也不勢利。在過年的時候,陳家木行還會半賣半送給鄉鄰人家每戶一根木頭。

臨近年關,陳義茂木行都是要請當地的鄉鄰人家吃頓年夜飯的。陳家木行的木頭都歇在河浜裡,也算是給鄉鄰帶來麻煩的。請吃年夜飯,也有聯絡感情的意思。譚俊清說:“大約十來桌的樣子,小菜也是稍微高級些的,比如用到鴿蛋湯、炒頭之類。”

陳家的後代大都不住在這幢老洋房裡了,唯剩常克明一家四代人和一些在這裡已經住了很多年的租戶。

部分圖片潘部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