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很多人認為,寫作需要天賦,寫小說更需要天賦。天賦是什麼?又沒有人說得清楚。很多時候,這更像是一個藉口,或者是一個打擊別人的手段。當你對自己說,你沒有天賦時,你不過是不想努力嘗試,打了退堂鼓;當你對別人說,你沒有天賦時,你是在否定別人的可能性,然而你並沒有這資格。

在學習寫作之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寫。

艾麗斯•馬蒂森是英語小小說最高獎項——小推車獎獲得者,她是哈佛大學的文學碩士、作家,從事了多年的寫作教學,也從事了多年的小說創作。馬蒂森在《寫作課》中,修正了人們對作家不切實際的看法,她認為作家不是站在雲端的人,寫作不是浪漫的童話,不是絢爛的婚禮,寫作就是日常生活,是平淡如水的婚姻。寫作和其他工作一樣,是一種職業,可以全職來做,也可以兼職來做。打破對寫作的幻想,才能真正持續寫下去。你得知道你想做的事情,本質是什麼,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知道了真實的寫作生活是什麼樣,如果你還想寫,那麼你就認真去學、去讀、去寫。不管別人說什麼,不管其他人多厲害,你就努力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就夠了,結果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連盡最大的努力都做不到,他們只會告訴自己或別人:你沒有天賦。

《寫作課》不是一本告訴你一步步怎麼寫小說的具體教程,更像是提高你寫作審美的指導。馬蒂森從自己的寫作經歷出發,結合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讀了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的構思過程和結構,幫助我們瞭解到:小說作家在創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01 過分關注主觀描寫,而不注重設置人物行動

新手作家常常在小說中,長篇大論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和心理活動,而忽略了讓人物行動起來。馬蒂森認為:“敘述的要義就是不僅描寫內在狀態,還要將它具象化——即在客觀世界為內在狀態找到對應的事物。”

小說創作要把人物心中的抽象感覺,通過文字來變成具體事件,當讀者讀到這個場景,就能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像一個翻譯者,文字是翻譯的工具,通過駕馭文字,作者才擁有了影響讀者情感的力量。

馬蒂森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把抽象情感具象化。比如,在現實中,一個女孩嫉妒她朋友的家世,在小說中,不是直接寫她嫉妒,而是通過事件:

她把從朋友那借的垂涎已久、價值連城的某件東西扔到水溝裡:她停下腳步,剝開散落在臉上的頭髮,一鬆手,借來的古董銀手鐲就掉了。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有時候,我們遇到很有意思的一個事兒,寫出來卻感覺索然無味,這是為什麼?看了馬蒂森關於短篇小說的講解,我明白了,相比日常小故事,小說對趣味性和衝突的要求更高,小說不是事件的簡單羅列,還要在事件之間形成一種緊迫感,能夠一步步吸引讀者讀下去。

職業作家一般會用一個或多個事件開頭,然後思考同時還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不斷用新事件推動故事向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作家需要提出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適當地安排轉折,把故事講得圓滿,還不能讓讀者一眼看到結局,在情節變化中調動讀者的情緒轉變。

02 小說創作過於依賴現實原型

所謂的好小說,其情節必然與作者內心最強烈的情感實現了某種共鳴。人物及其行動可以虛構,但是情感一定是真實的。

作家創作小說,有的是基於現實生活,有的是憑空創造。小說的角色原型可能來自於生活,但是小說又不能完全依託於現實原型,因為現實會束縛小說創作的空間。因此,當現實無法支撐起一部小說時,需要作家用想象力來填補空白。

新手作家常傾向於照搬現實生活,這一方面說明作者在想象力方面有欠缺,另一方面也說明作家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提高。為此,作家需要突破自我,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這一點要求作家要能夠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敢於剖析自己,並且具備承受負面情緒的能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很難寫出有生命力的小說。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馬蒂森建議,如果你做不到坦誠地自我剖析,你可以試著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一個人毫無保留的釋放,一個人對此持保留態度,然後轉移後者的注意力,讓前者暢所欲言。

另外,作家可以從現實中尋找能夠促進事情發展的具體事件。這時,作家要把自己帶入到故事中的處境,思考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都羅列出來,然後在從中挑選。

如果你實在腦子打結,什麼都想不出來,還可以去人多的地方觀察陌生人,猜測他們的關係、生活和他們是什麼樣的人,這能鍛鍊作家編故事的能力,說不定就能從中有所收穫。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03 刻意打亂時間順序和大量使用間接敘述,有時是信心不足的表現

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在敘事時間上存在跳躍,卻產生了一種奇特的閱讀效果,一些新手作家也很喜歡打亂時間順序,似乎認為順序敘事是索然無味的。

然而,馬蒂森指出,新手作家之所以喜歡打亂時間順序,很可能是因為“思維過程本身就是亂序的”,他們希望通過讓讀者忙於整理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而忽視了作品情節本身的薄弱,這來自於作家內心深處的不自信。

這是一種創作上的小機靈,而不是像伍爾夫那樣,因為寫作技術精湛,只是選擇無序作為一種呈現手段。因此,新手作家在寫作時,首先應該打好寫作基礎,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架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塑造人物和安排具有推動作用的事件上。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與刻意打亂時間順序類似,大量使用間接敘述也多少是來自於作家的不自信。

直接敘述像是向讀者宣告,作家要開始講故事了,並用“簡單樸實但滿載信息的句子”向讀者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間接描述則是像佈滿了迷霧,作者和小說中的人物似乎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唯獨讀者被矇在鼓裡,這樣造成的懸疑效果,其實並不是因為作者的水平高,而是因為敘述方式給讀者帶來了困惑,換句話說,是因為情節不夠曲折、不夠出人意料,才需要用大量的間接敘述來增加作品的懸疑性。

打亂時間順序和間接敘述並不是不能用,只是對於新手作家來說,需要提防用這樣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寫作能力上的缺陷,畢竟創作好小說依靠的是寫作實力,而不是自欺欺人的煙霧彈。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04 借鑑“採石場”筆記

寫長篇小說,要不要提前寫好“故事大綱”,這個因作家而異。馬蒂森自己不寫,因為她認為故事大綱過於理性,會束縛她的創造力。

小說雖然是虛構文學,然而敘述又要真實,寫作的過程,作家要摘下理性的面具,釋放自己的感性和衝動。然而,長篇小說的創作不僅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還要構思出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通過人物的行動、事件的設置推動整個小說的走向。僅靠感性來寫長篇小說,難免造成結構鬆散、不合邏輯,甚至讀起來令人費解的情況,這時,又需要藉助於故事大綱的理性來調和。

怎麼來平衡小說創作過程中的感性直覺和理性思維呢?

馬蒂森在書中,詳細介紹了喬治•艾略特在寫《米德爾馬契》期間的創作筆記,即“採石場”筆記。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即使如喬治•艾略特這樣的偉大作家,也會遇到所有寫作者的困境:情緒低落,寫作進程一籌莫展。然而,藉助“採石場”筆記,艾略特最終完成了這部優秀的長篇小說。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在“採石場”筆記的前半部分,喬治•艾略特主要記錄了收集到的素材。《米德爾馬契》的主角是醫生背景,在這一部分主要記錄了十九世紀的醫學材料。

寫長篇小說之前的廣泛閱讀和資料整理,不僅能幫助作家瞭解專業領域,還能因為了解產生靈感,創造出全新的情節。作家對專業瞭解得越深,對人物的刻畫便越容易。這也是這個筆記本被稱為“採石場”的原因:

“採石場把原始天然的材料轉化成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的材料。想要有所收穫,去採石場就對了。”

“採石場”筆記的第二部分是喬治•艾略特對小說的構思。她首先記錄了小說發生的歷史背景,為小鎮和周邊村莊之間的佈局畫下了地圖;接下來她用到了寫長篇小說很厲害的一招:人物關係列表。馬蒂森認為,人物關係列表能夠幫助作家處理多個人物同時出現的場景,同時,作家又能根據情節的需要靈活調整人物關係。

喬治•艾略特在創作筆記中,還記錄了事件列表,她先把能想到的事件全都列出來,然後為每個事件標註上時間,再根據時間重新排序,補充上細節。

除此之外,喬治•艾略特還製作了場景列表、分章概述、動機列表等。可以說,雖然喬治•艾略特沒有寫故事大綱,但是她的創作筆記擔當了大綱的作用,又比故事大綱更靈活,可以隨時調整,但是又能把握住小說的主線,兼顧了作者的感性和作品的理性呈現。

雖然創作長篇小說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喬治•艾略特的“採石場”筆記很值得我們借鑑。

寫作課:小說作家應該知道的4件事

通過學習是不是真的能獲得寫作能力?

對此大家往往心懷質疑。他們認為那些有寫作衝動,並通過自行參悟就能獲得寫作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但在我認識的作家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學習中多多少少獲得了一些寫作要義,不管是上寫作課、參與寫作小組,還是看書評、看指導書。這樣的學習即便無法面面俱到地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每一步,但最起碼讓你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如何開始。

——艾麗斯•馬蒂森

海明威說過,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我們能不能通過學習獲得新的能力,取決於我們持有的是固定思維,還是成長思維。如果你想保持終身成長,就不要讓“沒有天賦”成為自己放棄的藉口,也不要讓“沒有天賦”成為別人打擊你的手段。

對於任何告訴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人,都要心存警惕。我們每個人的可能性,不取決於他人的看法,而只在於自己是否盡力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