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島主說社群——社群運營:如何打造高質活躍的社群?

最近,我發現,社群這個崗位招的平臺多了,但是卻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本身從事這個崗位的人也比較少。我們公司自己也在招人,但是也不好招!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重視社群運營?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群運營:如何打造高質活躍的社群?

我先分享三點,當然,社群的價值不僅僅是這三小點。

第一點,社群可以實現平臺與用戶之間的深度社交,強化兩者之間的關係。

拿公眾號為例,你的號上可能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粉絲,但是平臺與用戶之間的溝通路徑是狹隘的,這直接影響了平臺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頻次和質量。但是如果你將粉絲沉澱到社群這個場景就不一樣了,這就可以解決我們上面說的問題,同時可以篩出真正的鐵粉,實現更大的價值!

第二點,社群可以實現精準營銷。

但是在這裡要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在推廣前選擇的社群應該儘量是垂直社群,同時推廣的內容與社群用戶的需求比較貼合的情況下,才可以稱之為精準營銷。當然如果你的推廣內容如果是滿足大眾的需求的,那是例外了,比如曾經在社群裡非常火的遊戲類小程序。

比如,有人做了一個武術類的賬號,同時積累了一百五十個較精準的武術群,而且他的內容平均閱讀量在七八百那樣,在這裡,社群就是他的武術內容的比較不錯的推廣渠道,效果比較好。在新榜的指數是550,預估粉絲八千多,然而實際沒有那麼多。

第三點,社群可以促成口碑傳播,成就品牌。

這一塊不需要多講了,社群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傳播節點,有的人可能還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傳播節點,我們把社群前面的工作都做好了,自然就可以產生這樣的一個結果。

下面我們圍繞如何建一個活躍的社群,分享五點經驗:

1、建群前,你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了嗎?

在戰爭上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話,就是“不打無準備的仗”。在社群運營上也是如此,只有在建群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才能降低社群后面的運營成本,減少阻力,儘快達成運營目標。

那麼,我們要做哪些準備?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確定社群運營目標

舉個例子,你是要做服務型社群、轉化型社群,還是單純的興趣愛好類社群,我們的目標一定要清晰,我們後面的工作最終都是為社群的運營目標來展開的。

(2)確定社群定位

如果你說不會做定位怎麼辦,那你以嘗試套用下5W2H法則,如果你說不知道這是啥個法則,可以去百度一下了。最基本的我們要確定以下四方面的定位內容:人群、規模、提供的價值、價格。這個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核心的關鍵點就是做出差異化,有識別度!

(3)確定社群的基本玩法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運營類社群,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如下的這些玩法:早報、晚安密語、固定時間請群內群外大咖分享,固定時間做專項答疑、固定時間做案例解析、組織讀書會等等。不管做什麼類型的社群,建群前都要預先構思一套社群的基本玩法,後期再根據粉絲的反饋做優化增減。

(4)確定社群的運營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家老生常談了。麻雀雖小,但是也要五臟俱全。建群前,群規一定要準備妥當。

我簡單講一下,比如:

(1)禁廣告違規一次提醒,二次移出;違規大額紅包懲罰;違規需完成一次轉發任務或者其它任務;違規直接移出。

(2)做任務比如定時簽到、做讀書筆記、做分享等等。此外群規裡面也往往會加入該社群能夠提供的服務和價值!

2. 拉新

你真的拉對人了嗎?可能有的朋友會問,拉新不就是把用戶拉進一個群裡就可以了嗎?把微信公眾平臺的粉絲沉澱到個人號,拉群;把線下店面的客戶微信好友拉到一個群;或者把從其他平臺導流過來的人直接拉到一個群裡。

我想很多人都會經歷過這樣的事,我自己曾經也踩過這樣的坑,頭腦一熱,有了一個想法,朋友圈發佈通知,有人響應,匆匆拉群,然後後面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拉正確的人?

首先一定不要忘了我們前面做的定位,堅守住這個陣地。

其次,在確定要拉的人群后,要清晰地向其傳達社群的定位。

我們建群后遇到的最尷尬的一種情況是什麼?就是有人冷不丁的冒出來一句:“這個群是幹嘛的?”然後設定入群門檻,篩選人群。

常見的門檻有哪些?比如付費進群,完成指定任務進群,通過資質審核進群。這個要根據每個社群的具體情況設定門檻。

最後,入群前群規則的明確告知,同意後再做決定。

3. 用戶分層,你做徹底了嗎?

我們常見的社群用戶分層是怎麼做的?

大致是下面這樣的層級:群主、管理員、KOL、普通群成員。這樣的用戶分層具不具備強鏈接?

最近我常說一句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一個社群當中,普通群成員是大多數的,如果距離金字塔尖太遠,也不太合適,所以我們要從普通群成員中挖掘人才,塑造多個個性化的角色,並激勵其做內容輸出。

最近我們的社群在做一個什麼事,就是挖掘塑造群內的一些角色,比如:首席資訊官,首席段子官,首席健康官等等。在這塊,其它社群也有過成功的先例。

4. 線上三大連接,讓你的社群結構更加緊密!

閒言少敘,咱們今天主要說這三點鏈接:信任連接、價值鏈接、情感鏈接。

首先我講一下如何建立信任鏈接的。

比如一個拍賣群,曾經出現過拍品圖片與實物有偏差的情況,這一塊滿足購買者的退貨的需求;當群中出現新貨的時候,(因為這個群做的是古玩類型的社群,新貨其實也就是假貨,價值會大打折扣),群主及時的指了出來,潛在中避免了小白上當受騙;此外,群主還充當了一箇中間擔保平臺的角色。群裡兩個人之間交易,可以走我這的中間,買家收到貨確認無誤,群主再把錢打給賣家,金額由小到大,從沒有出過差錯,群主與大家之間的信任感就是這樣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當然,關於這塊每個社群不同,要做的事也會不同,大家需要因群制宜。

價值鏈接,言外之意就是對於社群的組織建立者,你能提供哪些價值給大家。

比如咱們群邀請群內在某方面有一定經驗的人做乾貨分享就是一種價值鏈接。這一塊,每個群的人群不同,他們的需求自然也不同,需要不斷地去挖掘。

情感鏈接這一塊,再舉幾個例子,比如有的群成員結婚了,群主帶頭髮紅包表示祝賀,群裡很多人也會跟著發,結婚的人也會發;趕到大的節日了,大家也會發紅包表示祝賀;圈子裡的朋友家裡人得了重病,群主會允許他發輕鬆籌這樣的籌款鏈接,群主自己也會捐一些錢,很多和他熟悉的群友也會捐一些。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情感上一點點走近。

5. 沒有線下連接,社群或也終將成為浮雲!

線下鏈接對於上面我說的三種鏈接其實是一種強化,並且在我看來是不可或缺的。無論線上大家聊得多開心,多熟絡,如果大家沒有線下見過面,沒有產生過交集,大家在線上的鏈接可能也不會太長久。

我覺得線下面基可以算作是社群的一個高一些的門檻,可以當做判斷鐵粉的一個重要指標。比如一個將近三年的社群,一直保持活躍,大家沒事聊聊生活,有運營的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拋到群裡,大家聊聊。為什麼這個社群的生命週期可以這麼長久,現在依然活躍,最後我總結了一點,就是大家產生了線下鏈接。群主曾經組織了一次七八個人的線下聚會,跟群裡面的幾個人又單獨的約過飯,時至今日,社群裡最活躍的幾個人就是他們。小圈子帶動了大圈子,62個人的小群,人數不多,但是氛圍始終很好,這就是線下鏈接的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