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自己也搞了個組織,結果賠大了

文|黃金生

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的儀式上發表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明確宣佈,美國政策的目的是“在全世界恢復有效的經濟制度,促進自由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的出現”,6月中旬,馬歇爾進一步指出,歐洲復興的計劃適用於亞洲以西的整個歐洲大陸。為應對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分別同保、捷、匈、波、羅簽訂一系列經濟貿易協定,這些協定統稱為“莫洛托夫計劃”。為實現東歐各國與蘇聯更廣泛的經濟合作,不但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還制定了“金盧布”計劃。

為對抗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自己也搞了個組織,結果賠大了

20 世紀 80 年代經互會成員國示意圖

1949—1950年,蘇東之間的貿易定價直接採用世界市場的價格。以蘇聯向東歐國家出售石油為例,其價格5年一定,且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價格。20世紀70年代世界石油價格上漲15倍,蘇聯改為以前5年國際市場平均價格出售石油給東歐。後又改為1年一定價,但仍趕不上國際石油價格水平,蘇聯吃了大虧。但是,東歐國家同樣感到自己出售給蘇聯商品的價格也低於國際同類商品的價格,自己也吃了虧,紛紛要求提高本國商品的價格。總的看來,經互會的定價機制使進出口商品所制定的價格偏離了同期的世界市場價格,存在著質次價高和不等價交換的現象。

斯大林還曾設想過“金盧布”計劃。1952年4月,來自蘇聯、中國和東歐國家的代表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探討在社會主義國家發行全新的貨幣,以及建立國際貿易區的問題。斯大林在會上提出了創建新的國際結算貨幣,並使之成為在未來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市場”裡流通的基本貨幣的思想。言外之意,以黃金為基礎的金盧布,就是未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貿易的結算貨幣。這次會議甚至還探討了蘇聯金盧布的設計樣和標準稱謂,會上有人甚至提議,將蘇聯金盧布稱為“斯大林幣”。蘇聯前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薩布羅夫說,1952—1953年間,該委員會提交的貨幣轉型議案達5種之多,預計貨幣轉型從1955—1960年間開始正式實施。但是,斯大林全然不顧經互會成員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這些國家的貨幣支付能力,計劃1955年便開始強行推廣貨幣轉型,1953年斯大林逝世,此事不了了之。

為對抗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自己也搞了個組織,結果賠大了

1988 年舉辦的經互會會議上,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正在發言

1963年7月,經互會第十八次會議批准使用轉賬盧布進行多邊結算。1964年以後,經互會內部貿易一律使用轉賬盧布。轉賬盧布與蘇聯盧布等值,但不能兌換成黃金或西方可自由兌換的外匯,也不能兌換成成員國貨幣,只能用於雙邊貿易結算。出超賺取的轉賬盧布,只能用於購買其他成員國按計劃提供的貨物,或對方願意提供的商品。所以,成員國間的“外貿收益”只停留在賬面上,無法轉化成購買力或資本。這樣一來,經互會就與國際市場基本上是脫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