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人力,荷蘭5個農民“搞定”1公頃番茄管理,怎麼做到的?

對於番茄來說,它有自己適宜生長的環境,過於極端的天氣環境會降低番茄的產量與果實的質量。如溫度高於30度的時候就不利於番茄紅素的轉化。荷蘭的種植者們依靠豐富的種植經驗以及龐大的溫室產業提供的各類環控設備,對溫室環境進行調整,保證番茄能夠達到高產。

為節省人力,荷蘭5個農民“搞定”1公頃番茄管理,怎麼做到的?

在適當的時間打開、關閉天窗來調整溫室的溫度,選擇打開不同方向的天窗來提高排熱、排溼效率;在合適的時機使用遮陽幕布來避免強光直射對番茄植株的傷害,降低溫室的溫度;合理使用溼簾風機或其他通風設備來降低溫度,改善溫室內空氣循環;在計算成本後使用水暖、補光燈等設備來應對冬季溫度低、光照缺乏的問題;利用專用設備生成(或是引入供暖鍋爐產生的)CO2,來直接提高番茄產量。

儘管有這麼多複雜的設備,但是荷蘭溫室裡生產番茄的人卻不多,一般一公頃的種植面積只需要5名工人。由於荷蘭的用工成本很高,必須最大程度地提高每個工人的勞動效率。依靠優秀的勞動力管理系統,這五名工人每天各司其職可以管理上萬棵番茄的落秧、繞頭、打叉、剪葉和採摘。

為節省人力,荷蘭5個農民“搞定”1公頃番茄管理,怎麼做到的?

落秧:無限生長型的番茄可以無限長高,但是溫室不可能無限加高。有時候過高的植株即使有采摘車,工人也無法作業,所以需要將吊起來的番茄降低,提供生長空間。

繞頭:將番茄的頂芽纏繞在線繩上保證向上生長。

打叉:對於種植者來講只需要無限生長型的一個頂芽(極少數某些情況下可以留下一個分叉),必須將多餘的叉子(腋芽)去除掉,因為叉子會消耗根部吸收的養分,降低果實產量。

為節省人力,荷蘭5個農民“搞定”1公頃番茄管理,怎麼做到的?

剪葉:老葉子因為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無法接觸到足夠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導致老葉只能無謂的消耗能量,遮擋需要光照的果實,所以也必須減去來提高產量。

採摘:工人會根據種植者制定的標準或是市場需求來採摘。

而種植者本人以及其他技術人員,則負責番茄整個生長過程的掌握、管理策略的制定,對植株果實每日狀態的觀察以及對控制計算機參數的調整,是種植團隊的核心。

其實,總的來說,就是依靠強大的硬件設備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減少用工成本,也讓番茄能夠在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下生產。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