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有斑塊需要做手術嗎?

陳威峰


有些朋友查體發現頸動脈有斑塊,很關心會不會發生嚴重的後果?怎麼處理才最合適?需不需要手術?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和斑塊的性質和大小有關,需不需要手術要看有沒有相應的症狀和斑塊造成的頸動脈狹窄程度,不能一概而論。

  • 對於頸動脈顱外段(可以簡單理解為頸動脈分叉前後在進入大腦前的那一段)

1.如果動脈斑塊在無創檢查下發現狹窄達到70%以上或者造影發現狹窄大於50%,且半年內有過腦梗死或近期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如果考慮到手術死亡率和再梗死率小於6%的話,應當進行動脈支架置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這個是強烈推薦。

2.如果動脈斑塊在無創檢查下發現狹窄達到70%以上或者造影發現狹窄大於60%,沒有過任何該血管支配區域的腦血管病症狀,或者血管造影等檢查發現斑塊不穩定,在權衡利弊後,可以考慮進行動脈支架置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

3.如果狹窄在50-70%,半年內有過腦梗死或近期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同時手術死亡率和再發腦梗死率小於6%,可以在權衡利弊後,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治療。

4.如果狹窄在50-70%,沒有過腦血管病症狀,同時手術死亡率和再發腦梗死率小於3%,可以在權衡利弊後,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治療。

5.如果狹窄小於50%,無論有無症狀,均建議保守治療,控制危險因素,同時可選擇口服他汀類藥物。

6.如果狹窄大於50%或70%,或有過腦血管病症狀,又不能進行手術治療的,不論血脂是否異常,均建議控制危險因素並加用他汀治療,血脂控制目標值在1.8mmol/L以下。對於老年人(70以上),頸動脈內膜剝脫更安全,對於較年輕的患者,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均可選擇。不穩定斑塊更建議選擇頸動脈內膜剝脫。

  • 頸動脈顱內段(就是頸內動脈已經進入大腦的部分)頸動脈顱內段狹窄,無論狹窄程度,都首先建議行內科保守治療,控制危險因素,服用他汀類藥物等。如果狹窄大於70%且有相應動脈供血的腦血管病症狀,內科積極保守治療但療效不明顯時,可以考慮行支架置入術治療。無論是否是手術的適應徵,或者是否已經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首先要控制危險因素,即使在行手術治療後,控制危險因素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時要在術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再狹窄。



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自己有頸動脈斑塊,因為聽說頸動脈斑塊很危險,就很害怕是不是需要手術。那麼頸動脈斑塊嚴重到什麼程度的時候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有哪些手段呢?

首先,頸動脈斑塊與頸動脈狹窄密不可分。

大約有一半的人發生中風是與頸動脈斑塊或者頸動脈狹窄相關的。一般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腦缺血、腦梗死以及中風的情況進行推測是否有頸動脈斑塊,診斷方法最為簡單的就是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發現頸動脈斑塊之後,首先要開始服用降脂藥物。在中老年人發現頸動脈斑塊後 ,降脂藥物口服可以幫助穩定、軟化斑塊,是血管狹窄的進程變慢。此外,醫生還會建議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以預防形成血栓。

手術療法是去除頸動脈斑塊的最為徹底的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是CEA,即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如果患者病情很難進行手術,還可以選擇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在頸動脈內植入支架,撐開頸動脈,使通向大腦的血管變通暢。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

頸動脈斑塊患者進行手術是有一定的治療標準的,目前業內手術指徵主要是根據患者頸動脈的狹窄率來進行判定的:

1.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狹窄超過70%,那麼無論患者有沒有出現症狀,都必須進行手術;

2.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狹窄超過50%,患者出現了腦部缺血癥狀,那麼也必須進行手術;

3.如果頸動脈斑塊是混合型、不穩定型或者潰瘍型的,且頸動脈狹窄超過了50%,那麼無論患者有無症狀,都必須手術治療。


康復匯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個神經外科大夫,為你科普健康與快樂知識。

一般而言頸動脈斑塊是比其他動脈斑塊是相對比較危險的。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通向大腦的主要血管,頸部左右兩側各有一條頸動脈和一條椎動脈,大腦70%左右的血液是由頸動脈供應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頸動脈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則會導致血管變窄,就是我們所說的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最大的危險就是斑塊隨時可能脫落,形成血栓後順著血流堵塞腦血管,導致急性腦梗塞。

頸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斑塊以後,頸動脈的血管直徑就會變窄。臨床上對於治療頸動脈狹窄主要根據頸動脈狹窄的分級有著明確的做法:

如果狹窄率低於50%,屬於輕度頸動脈狹窄,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可以服用他汀類藥物,並且要堅持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改善生活習慣,戒菸、控制體重,並且每半年需進行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

如果狹窄率超過50%,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也建議採用保守治療的方式,檢查服用藥物並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建議藥物治療的,那就是當頸動脈致狹窄超過70%或狹窄50%但伴有臨床症狀的患者,即便採用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2年內腦缺血事件發生率也高達26%以上。所以建議應考慮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和頸動脈支架置入手術。

當頸動脈狹窄完全閉塞的時候,此時應該儘快手術治療,而完全閉塞的情況下,是不可以再進行剝脫及支架,應該進行腦血管搭橋治療。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個神經外科大夫,為你科普健康與快樂知識。


潘海鵬大夫


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體檢的增多和老齡化的嚴重,頸動脈斑塊的發現幾率已經遠遠高於原來,而頸動脈斑塊的科普也就顯得很重要,今天,咱們就來一起學習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手術?

一、頸動脈斑塊需要手術嗎?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長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結果,事實上,大多數頸動脈斑塊都是沒有症狀的,即便是有症狀,也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需要手術!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手術,主要取決於狹窄程度,有無症狀,有沒有側枝代償以及手術風險獲益比幾項原因有關係!所以,一旦需要手術,大多數都是狹窄嚴重,有明顯症狀,服藥後無改善,手術價值較高的情況,反之,則不需要手術!其實,需要手術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最常見的是口服藥物治療,如果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者其他原因,需要進一步治療。則還有其他方法,比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斑塊內膜剝脫、人工血管置換等等,但不管哪一種治療方法,藥物治療都是其治療基礎!

三、發現頸動脈斑塊需要注意什麼?

頸動脈斑塊發現以後,除了口服藥物或實行其他治療以外,還有其他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改變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和運動,控制好飲食,控制好原發疾病等情況!如果不注意以上這些情況,僅僅只是進行藥物治療或者其他治療,那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不會有好的預後!



頸動脈斑塊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認真對待,頸動脈斑塊也可以和我們和睦相處……

親,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

有些朋友查體發現頸動脈有斑塊,很關心會不會發生嚴重的後果?怎麼處理才最合適?需不需要手術?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和斑塊的性質和大小有關,需不需要手術要看有沒有相應的症狀和斑塊造成的頸動脈狹窄程度,不能一概而論。

頸動脈是從心臟發出向上供應我們頭面部及大腦前2/3的一組動脈,分左右兩條,並且在進入大腦之前兩側各分成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兩支。

一、對於頸動脈顱外段(可以簡單理解為頸動脈分叉前後在進入大腦前的那一段)

1.如果動脈斑塊在無創檢查下發現狹窄達到70%以上或者造影發現狹窄大於50%,且半年內有過腦梗死或近期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如果考慮到手術死亡率和再梗死率小於6%的話,應當進行動脈支架置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這個是強烈推薦。

2.如果動脈斑塊在無創檢查下發現狹窄達到70%以上或者造影發現狹窄大於60%,沒有過任何該血管支配區域的腦血管病症狀,或者血管造影等檢查發現斑塊不穩定,在權衡利弊後,可以考慮進行動脈支架置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

3.如果狹窄在50-70%,半年內有過腦梗死或近期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同時手術死亡率和再發腦梗死率小於6%,可以在權衡利弊後,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治療。

4.如果狹窄在50-70%,沒有過腦血管病症狀,同時手術死亡率和再發腦梗死率小於3%,可以在權衡利弊後,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治療。

5.如果狹窄小於50%,無論有無症狀,均建議保守治療,控制危險因素,同時可選擇口服他汀類藥物。

6.如果狹窄大於50%或70%,或有過腦血管病症狀,又不能進行手術治療的,不論血脂是否異常,均建議控制危險因素並加用他汀治療,血脂控制目標值在1.8mmol/L以下。

對於老年人(70以上),頸動脈內膜剝脫更安全,對於較年輕的患者,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置入均可選擇。不穩定斑塊更建議選擇頸動脈內膜剝脫。

二、頸動脈顱內段(就是頸內動脈已經進入大腦的部分)

頸動脈顱內段狹窄,無論狹窄程度,都首先建議行內科保守治療,控制危險因素,服用他汀類藥物等。

如果狹窄大於70%且有相應動脈供血的腦血管病症狀,內科積極保守治療但療效不明顯時,可以考慮行支架置入術治療。

無論是否是手術的適應徵,或者是否已經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首先要控制危險因素,即使在行手術治療後,控制危險因素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時要在術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再狹窄。頸動脈斑塊的內科治療可以參考我的問答:頸動脈斑塊可以預防嗎?該怎樣預防?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在回答問題前,請允許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血管外科護士長,我們科經常收治頸動脈斑塊的患者,治療效果都不錯。所以,我想我是有權回答這個問題的。


首先跟大家科普一下頸動脈斑塊的相關知識。頸總動脈就像鐵水管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久了難免會生“鏽”,也就是動脈內膜粥樣硬化,粥樣硬化斑塊長年累月地沉積,最終出現頸動脈狹窄或者阻塞兩個結局。


  頸動脈病變以頸動脈壺腹和頸內動脈起始部粥樣硬化狹窄尤為常見,常規是採用開放手術切除增厚的頸動脈斑塊內膜或DSA下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以增加腦組織血供和避免反覆性或致死性腦卒中發生。

  頸動脈壺腹部和頸內動脈起始部粥樣硬化是大腦供血不足和腦卒中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又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吸菸、肥胖、高齡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精神緊張、缺乏運動等)同樣會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要及時抓住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蛛絲馬跡,早期預防,必要時及時行內膜斑塊剝脫術,是將腦卒中危險儘早消除的關鍵。

(以上觀點由南醫三院血管外科護士長謝鳳姣提供,希望能幫到您。如需進一步諮詢,歡迎登錄好大夫在線,與血管外科主任周忠信進行互動)


南醫三院


頸動脈長斑塊後會對人體造成兩大影響。一就是斑塊導致血管增厚狹窄,從而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另外就是頸部長的斑塊,如果斑塊不穩定,就有可能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或血栓脫落會導致遠端血管堵塞,導致腦部急性的缺血缺氧壞死,從而導致中風偏癱的發生。



頸動脈斑塊雖然都其危害,到危害的程度有輕有重,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需要手術治療。

目前來說大部分的頸動脈斑塊都是可以通過吃藥保守治療的。只有少部分的頸動脈斑塊需要通過手術干預。


那麼哪些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呢?

第一、頸動脈明顯狹窄,大於70%的患者,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第二、頸動脈狹窄,雖然沒有達到70%以上,但大於50%,且有明顯的腦部供血不足的症狀時,需考慮手術治療。

第三、頸動脈狹窄,在70%到50%,頸動脈斑塊為混合回聲斑塊,低弱回聲斑塊或頸動脈斑塊表面有潰瘍時,即使沒有腦部缺血的症狀,也需考慮手術治療。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無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都應該給予最基礎的內科藥物治療(如降血脂穩定斑塊兒的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和基本的生活飲食方式調整。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


劉醫生驛站


  頸動脈斑塊即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多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一旦發生頸動脈斑塊,不及時控制的話,斑塊會逐漸增大導致管腔明顯狹窄,則會造成腦部缺血缺氧,形成腦血管病,嚴重者還會發生腦中風。因此對於頸動脈斑塊一定要充分重視。那麼,頸動脈有斑塊怎麼治療,需要做手術嗎?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需要糾正兩種情況,一是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二是驚恐不已,顧慮重重。應明確頸動脈斑塊的致病原因,対因調理。

  為什麼會出現頸動脈斑塊呢?

  究其原因多與增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等密切相關。因此,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該更加註意控制上述危險因素,否則斑塊會越來越多、越長越大,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發生。

  然而,發現頸動脈斑塊後一般無需過度恐慌,如果斑塊不是很大,沒有造成管腔阻塞或嚴重狹窄,一般不會對腦部血液供應產生明顯影響。只要採取充分的防治措施,可以延緩斑塊的繼續增多增大。如果治療措施得當,一些人的斑塊還可能縮小甚至消失。

  發現斑塊後的治療措施因人而異。具體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果斑塊很小,頸動脈沒有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並且沒有腦缺血的症狀,一般不用對斑塊本身進行處理。主要治療措施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應長期堅持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戒菸、加強鍛鍊、控制體重、低鹽低脂飲食等,這是避免斑塊增長的有效措施。

  2.藥物治療。如果斑塊較大,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超過50%,則需要立即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治療。

  (1)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2)抗血小板治療: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強化降脂治療: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他汀類藥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據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併其他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酌情使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服用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肝酶、肌酶的變化。

  3.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頸動脈斑塊治療一般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而手術的金標準是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率,如果大於70%,無論有沒有腦缺血的症狀,均應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或支架治療。如果狹窄率在50%到70%之間,還有腦缺血的症狀,也需要手術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我們平常會遇到有頭痛、頭暈等情況,到醫院檢查,醫生除了讓做個顱腦的相關檢查,有的還需要做一個叫頸動脈血管的彩超檢查,頸動脈有問題也會引起頭部的症狀嗎,是的,頸動脈供應腦部的血運及營養,這個血管有問題了自然會影響到頭部。

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油膩等因素,我們的動脈系統開始老化,形成粥樣硬化,沒有了之前足夠的彈性,逐漸出現狹窄,動脈內的血液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聚集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彩超下可探測到的斑塊。如若斑塊形成,必然會引起頸動脈狹窄,會影響到頸動脈的血液循環,引起腦缺血癥狀,比如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意識障礙、言語不利,甚至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

是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有斑塊,有狹窄都必須要手術,當然要根據頸動脈狹窄的程度來決定,可分為①輕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②中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69%;③重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70%~99%;④完全閉塞。在臨床上,一般狹窄程度大於70%,或者小於70%但是有很明顯的臨床症狀,才考慮行手術治療。手術的標準方式為頸動脈內膜切除,隨著介入手術的發展,也可以選擇行頸動脈支架植入等手術。不需要進行手術的頸動脈斑塊最好能堅持服用藥物,戒菸戒酒,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穩定斑塊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運動,保護好自己的血管。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如今頸部動脈斑塊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B型超聲的普及,很多人在體檢或者是就診的過程中,做頸部血管彩超,發現有這種疾病,於是很多人就很擔心,這個病會不會會不會引起中風啊?會不會引起腦梗啊?其實頸部動脈有斑塊,是需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穩定斑塊,手術治療主要是取出斑塊,但是臨床我們也要治療為主,藥物治療是比較普遍的主要治療方法。



臨床上對於手術治療頸部動脈斑塊的指症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比如頸部動脈狹窄,達到75%以上,影響腦袋供血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是建議需要手術取斑塊,否則頸部血管堵塞之後,就可能會誘發腦缺血甚至腦梗死,並且如果頸部血管脫落,隨著血流流動的話,就會引起腦中風。



在臨床上發現頸部血管有斑塊的時候,建議完善血脂全套檢查,判斷是否有高血脂症存在,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強化降脂治療,因為高血脂是形成頸部動脈斑塊的主要危險因素,建議平時適度運動,控制體重,然後清淡飲食,低鹽低脂,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定期複查頸部血管彩超,明確斑塊是否有擴大,如果斑塊兒太大,你要考慮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