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家庭被“黑惡化” 輿論憂成打壓民眾訴求工具

失独家庭被“黑恶化” 舆论忧成打压民众诉求工具

3月21日,廣東省佛山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佛山市掃黑除惡辦”)通報,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截至2018年底,佛山市打掉涉黑惡團伙319個,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3.38億元人民幣。(中新社)

失独家庭被“黑恶化” 舆论忧成打压民众诉求工具

輿論擔憂,基層政權主觀、片面地詮釋掃黑除惡,可能讓這項行動成為打壓民眾合理訴求的工具。

各地大力推進掃黑除惡之際,湖南、山西、河北等近期接連被曝把失獨家庭列為重點排查對象。輿論擔憂,基層政權主觀、片面地詮釋掃黑除惡,可能讓這項行動成為打壓民眾合理訴求的工具。

據澎湃新聞、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等報道,湖南湘潭多張“掃黑除惡十類重點工作”的展板圖片上星期在網上傳開,被列出的“重點監管對象”中,失獨家庭人員赫然在列。

在網民議論、媒體曝光後,當地政府撤換展板、表達歉意,解釋不恰當內容屬於“工作失誤”;把“黑惡化”失獨家庭的責任,歸咎於印刷宣傳海報的打印社。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推行一胎化政策,直到2016年才放開全面二孩。獨生子女因各種原因死亡,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願意收養子女的家庭,被稱為“失獨家庭”。

湖南失獨家庭被“黑惡化”的餘波未平,媒體又起底山西忻州市中心血站微信公號去年9月發佈的一篇文章,顯示當地衛計委也將失獨家庭納入掃黑工作對象。

河北井陘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去年3月發佈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施方案”,也被曝光將失獨家庭、原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赤腳醫生、計劃生育手術併發症等人群,列為涉黑涉惡摸排的重點群體。

地方政府採取糾錯動作

上述地方政府隨後均採取刪除稿件、文件等糾錯動作,並澄清將失獨家庭列為掃黑除惡對象為“誤會”,是“工作做得不到位”。

去年初拉開一場由中央領導與啟動的掃黑除惡行動。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去年1月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要求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深挖黑惡勢力“保護傘”。

這場專項鬥爭歷時一年多,在打擊黑惡勢力、整治中國基層政權黑社會化和改善社會風氣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引發掃黑除惡陷入運動化勢態等擔憂。

近期接連被曝光的地方政府將失獨家庭“黑惡化”的做法,就被質疑是有關權力部門把給基層帶來“麻煩”的人員一律歸為掃黑除惡對象,也暴露出掃黑除惡簡單化、擴大化苗頭。

光明網前天發表評論說,掃黑除惡打擊的是“黑社會”“惡勢力”,目的是保障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其外延不該無限擴大,以至於誤傷無辜。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受訪時向《聯合早報》指出,基層政權從自身立場考慮,趁著中央掃黑除惡行動,把提出正常訴求的群眾歸入黑惡勢力,“很顯然是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這些社會矛盾”。

他呼籲,對掃黑除惡的對象和範疇進行清楚界定,“否則一些地方政府利用這個工具,把有不同意見、或有正當需求的人,都當成黑惡勢力,就會成為一個大笑話,甚至造成新的不穩定。”

全國老齡辦曾發佈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中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大約7萬6000個。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也確實出現失獨家庭通過上訪等方式爭取權利,也有個別人士提出不合理訴求,或是做出過激言行,被地方政府視為維穩中的重點關注對象。

不過學者認為,把失獨家庭籠而統之歸納為黑惡勢力,是對失獨家庭的傷害,也是對維穩的片面理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受訪時說,失獨家庭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和計劃生育政策有直接關係,無論是社區、政府都應視他們為援助和救濟對象,把這個群體歸為危險分子,從人情法理上都站不住腳,“這樣理解維穩的話,是會失去民心的”。

(文:楊丹旭 原載2019.4.1《聯合早報》)

失独家庭被“黑恶化” 舆论忧成打压民众诉求工具

慶陽政法

合水政法

合水法院

合水公安合水檢察合水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