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發生突發事件,醫療機構不得拒收傷病員

本市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後,院內醫療急救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佈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應急預案》,以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後迅速展開救援,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

最先抵達救援隊有現場指揮權

當本市發生突發事件後,市、區衛生健康委緊急醫學救援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並按照“集中收治、集中管理”的原則,調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預案明確,最先抵達現場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擁有緊急醫學救援現場指揮權,由級別最高的醫生擔任現場臨時指揮,組織制定急救方案、開展檢傷分類、實施現場搶救;並負責調度現場救援力量,安排現場車輛、協調相關單位、反饋現場信息、提出增援請求等。

當上一級醫學救援指揮到達現場後,現場指揮應及時向其彙報工作情況,並逐級移交指揮權。後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後,首先應向現場指揮報到,並服從現場指揮的統一安排。

“先救命後治傷、先救重後救輕”

現場急救與轉運。緊急醫學救援人員應開展現場安全評估,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醫學救援工作。

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現場分區管理,充分利用現場條件設立特定功能分區,將不同級別的傷病員分區、分級進行急救處理。同時,現場救治要依據“先救命後治傷、先救重後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分別用綠、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中、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進行標記,認真記錄檢傷分類結果,並按優先順序開展現場救治工作。

轉送傷病員要依據“先重後輕”的轉運送則,優先轉運危重和重傷病員,儘快將符合轉送條件的傷病員轉運至醫院。傷病員分流應遵循“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的原則。

另外,當突發事件發生在地理條件惡劣、或者傷員急需轉運但受地面交通等因素限制時,可實施航空緊急醫學救援。

醫療機構建”綠色通道“

根據預案,院內醫療急救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收治傷病員的醫療機構應按照本機構相應預案,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建立傷病員院前院內銜接以及院內救治的“綠色通道”。

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在做好傷病員救治的同時,做好相關信息記錄、彙總,並及時向市、區衛生健康委緊急醫學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此外,為持續加強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機構、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專業醫療救治基地及其他相關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每年至少組織2次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或應急演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