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陽頂天不死,六大派打得過明教嗎?

一生一滅


陽頂天要是沒有死,六大派怎麼敢去摸老虎屁股。

六大派之所以敢去圍攻明教總壇光明頂,就是因為明教自陽頂天死後成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誰也不能服眾。


紫衫龍王去了靈蛇島,金毛獅王去找成昆報仇,白眉鷹王自立門派,青翼蝠王去向不明,光明右使範瑤也隱姓埋名,五散人和五行旗不服楊逍的管制。整個的明教就只剩下楊逍一人,所以六大派才敢如此的猖狂,才敢去圍攻光明頂。

六大派沒想的是,五散人,青翼蝠王,白眉鷹王,五行旗都在危難之際救援光明頂。

可是終究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者來統一調遣,致使楊逍和五散人,韋一笑比拼內力,兩敗俱傷,五行旗也被各個擊破。


如果陽頂天沒死,坐鎮軍中,領導全局,協調各方面兵力,那麼六大派根本就不堪一擊。

如果我是陽頂天,

一、我會命令韋一笑,利用輕功優勢,暗殺,或者暗地裡下毒,消滅六大派的主要人物。

二、令五行旗埋伏於六大派行進的途中,利用自己的優勢,消滅六大派的大部分弟子。

三、令殷天正帶領五散人於崑崙山下截擊六大派的中堅力量。

四,令楊逍和範瑤帶人守住光明頂,防止成昆或者其他人竊入光明頂圖謀不軌。

五、令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率領各地義軍圍攻六大派老巢,逼其回防,然後圍點打援,殲滅六大派僅存力量。

六、我則坐鎮全局,統一調配,不令各地有失。

呵呵,若是如此安排,六大派還能攻上光明頂,我把蛋蛋摘給你當下酒菜!



啊酒瓶裡的菸頭


陽頂天不死,六大派一樣爆錘明教。

原因很簡單,六大派裡真正的核武器高手都沒去光明頂,張三丰和少林三渡沒下山,沒出手。

張三丰有多恐怖?

咱們先不說三渡在這幾十年裡,功力到底增長了多少,能否兌子陽頂天,單單是一個張三丰就可以碾壓明教了。

還記得張無忌小時候嗎?張翠山殷素素夫婦被五大門派逼死,無父無母的張無忌又受了玄冥神掌的重傷,眼看著小命不保,於是張三丰帶著張無忌去少林寺求救,因為少林九陽功能解張無忌的寒毒。

張三丰來到少林寺以後,少林寺如臨大敵,他們還以為張三丰來給徒弟張翠山夫婦報仇呢。

即便張三丰說明來意,少林寺也沒放下戒備。

此時,你道少林高僧說了句什麼話?

“最後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他嘴裡雖說“不懼”,心中其實大懼,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擁而上的主意。”

空性是少林寺四大神僧之一,武功之高自不待言,至少是明教四大法王和逍遙二仙的水平,見了張三丰,竟然怕到這種地步,還要全寺上千僧人群毆張三丰。

說實在的,即便陽頂天在世的話,整個明教都未必能挑了少林寺。可是一個張三丰就讓整個少林怕得發抖。

如果張三丰出手,一個人挑了明教雖然不能說輕而易舉,但是把明教打殘絕對沒問題。

還記得不可一世的玄冥二老嗎?被張真人秒擒,想跑都跑不掉。

如果張三丰親自下山,再來兩三個陽頂天,恐怕也扛不住。

如果張三丰和三渡一起來到光明頂,明教再來五個陽頂天,也未必頂得住。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武當五俠留了力。

光明頂大戰,看起來是因為明教高層內訌,導致慘敗,如果陽頂天在,在他的領導下,明教是否能扭轉這場慘敗呢?

我看未必。

原因很簡單,武當派的武當五俠,還沒發力呢。

在光明頂大戰的時候,殺得最兇的是滅絕師太,她仗著手裡有倚天劍,就大開殺戒,然而,我們看武當派的五個人,卻似乎沒怎麼動手。

武當五俠固然武功參差不齊,有高有低,然而宋大俞二,卻都是一流高手了,他們兩個單打獨鬥,大概每個人都能對上明教一個一流高手。

武當派大殺招,真武七截陣。

更厲害的是,武當派還有武當七截陣,最少能抵抗幾十個一流高手,一個陽頂天,恐怕擋不住武當七截陣,三個五個陽頂天也未必。

假如陽頂天沒死,武功也比一渡厲害,饒是如此也扭轉不了戰局。

武當派上了武當七截陣,就能將陽頂天打敗。

其他的明教高手,一樣被少林為首的五派爆錘。因為,明教高層內鬥時,那裡面也就楊逍算是一個高手。

可是,少林三空,無論哪個人,都能兌子楊逍。

據說恐龍時代,代表戰鬥力的是牙齒,誰的牙齒多,誰就實力強。因此霸王龍能稱雄恐龍時代。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也是一樣的道理,張三丰和三渡這四顆最厲害的大牙不用出動,六大派的牙齒就比明教多的多。

少林武當,更是排排大門牙。

多一個陽頂天,沒有用的。少林三空齊上,或者武當五俠齊上,就能幹趴下他。


西堤君


陽頂天若在。六大派根本不敢挑釁明教,不敢,真不敢,要去你去,反正老子不去。我的門派也不會去。你去我佩服。佩服你找死的精神。繼任明教教主的張無忌,完全是全盤接受了陽頂天的班底和實力,說是撿便宜一點都不為過。張大教主當教主以後,沒有‘’招聘‘’一個高手入教。都是陽頂天的班底和老臣。張無忌除了和四個美女談情說愛之外啥也沒幹。趙敏用‘’小淫賊‘’評價張無忌簡直一點錯都木有。


陽頂天如果活著,六大門派只會喊,剷除明教,但明教的大門朝南朝北他們大概都不知道。六大派為何要剷除明教?原因就是明教過於強大,擠壓了六大門派的生存空間。換作你弄要急眼。但偏偏要一‘’匡扶武林‘’的名義剿滅明教實在是好笑的很,六大門派和明教的從本質上說,根本沒有任何區別。當時六大派除了掌門之外,實在是沒有特別出色的人物(武當不算)而明教則是人才濟濟,光明二使。四大法王。五散人。哪一個去六大派當個掌門或是長老都夠資格。而六大派的人去明教‘’應聘‘’,人家未必都要。


我們首先看一下陽頂天在位時候的實力,就陽頂天個人實力而言,他不遜於六大門派任何一個人,完全可以橫掃天下。張三丰我們暫時不算,放一放。陽頂天麾下光明二使因為基本上可以抵住六大門派掌門。四大法王也不遜於六大掌門,五散人雖然弱於六大掌門,但對付他們的徒子徒孫也是綽綽有餘。

圍攻光明鼎的時候,六大掌門是:少林掌門是智空,少林空聞大師為首攻打光明頂的。 峨眉的就是滅絕師太,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 武當掌門是張三丰,也沒去,武當是接班人宋遠橋為代表攻打光明頂的。 崆峒掌門不知道,是以唐文亮,宗維俠二人為首,沒說掌門是誰。 華山派掌門人鮮于通。 崑崙掌門也不知道是誰,以何太沖和班淑嫻夫婦為首攻打光明頂。這裡面除了少林武當還算可以的話。其他都是酒囊飯袋,不值一提。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原武力何其的‘’衰弱‘’和‘’疲軟‘’偌大的中原武林就一個張三丰拿的出手。在此之前。中原武林前後五絕何其風光。現在卻是皆是碌碌之輩。如果不在明教最衰弱的時候將他殲滅,中原武林恐怕就此完結,這才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原因。可以相見,如果張無忌是個野心勃勃之輩。統一武林和天下真是易如反掌。真是可惜了。


再說張三丰,張三丰載強也是一個人。大不了群毆而已。完全可以這樣說,陽頂天讓四大法王輪流守護光明頂。自己帶著光明二使,五散人和三個法王,不說橫掃中原武林,也差不多了。從金庸大師的倚天屠龍記以後。天下武林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群雄爭霸的局面出現了。衰落已是必然。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以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七大門派人全去(包括張三丰的情況下)的情況下(姑且把丐幫算上,因為攻打光明頂丐幫也上場了):

神級:張三丰

頂級:空見神僧,三渡

一流高手:武當七俠,滅絕師太,何太沖班淑嫻(算一個組合),高老頭矮老頭(算一個組合),圓真(混元霹靂手成昆),史火龍(丐幫幫主,會十二層降龍十八掌),會龍爪手的空性等。

二流:崆峒五老(雖然有點貶低,但一流也覺得算不上),丐幫那群長老等

論人數肯定比明教多的多,光丐幫就幾十萬了,在數量上肯定是壓倒性的優勢,但是質量不怎麼樣。就當和五行旗打平吧。

明教

頂級高手:陽頂天

次頂級:光明左使楊逍,右使範瑤

一流高手:四大護法王:白眉鷹王(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被人海戰術弄得喘不過氣),金毛獅王(估計那時候還打不過成昆),青翼蝠王,紫衫龍王。

次一流:五散人

人數:五行旗。

如果對打,三渡肯定能壓制住陽頂天,面對金剛伏魔圈連武功在陽頂天上面的張無忌都很吃力,陽頂天就更不用說了。實在不行,就把三渡換成張三丰。

再看看四大護法王:估計金毛獅王還是打不過成昆,紫衫龍王打不過空見神僧(在原著裡面,紫衫龍王對於謝遜打死空見神僧一事甚感恐懼,可見紫衫龍王肯定打不過空見)。

白眉鷹王大概可以和會龍爪手的空性打個平手。青翼蝠王輕功最好,然而如果在高手對打這種情況,不偷襲不見得能佔到便宜。

至於光明左使以及右使,我覺得張三丰一個人就能把他們兩個收拾掉了。

五散人嘛。。。武當七俠足以對付。

除此之外六大門派還有滅絕師太,班淑嫻何太沖等一流高手沒有上場。

我個人覺得如果陽頂天還活著也打不過六大門派。

最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喜勿噴,不喜勿噴,不喜勿噴。我真的很害怕噴子和人身攻擊




桔梗KIKYO


假如陽頂天不死,居士我認為,六大門派根本不會圍攻明教,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命運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因為如果陽頂天在,明教將佔盡地利、人和兩大優勢,能將六大門派一網打盡,根本不用趙敏出手了。

首先我們看明教的地理優勢。明教總部位於崑崙山光明頂上,海拔極高,又是我國邊陲之地,距中原極遠。六大門派想圍攻光明頂,除了崑崙派同處崑崙山脈,較為便捷,其他五門派都要經過長途跋涉,甚至可能要穿越半個中國才能到達。而且崑崙山海拔那麼高,六大門派中的低級弟子們說不定會出現高原反應,降低戰鬥力。

古人云:“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六大門派就是勞師襲遠,陽頂天謀略過人,可以在途中不斷侵擾各大門派,只怕六大門派還沒有趕到光明頂就已經鬥志全無了。等他們到了光明頂,明教又是以逸待勞,個個摩拳擦掌,鬥志昂揚,再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可以給六大門派以迎頭痛擊。

然後再分析一下人員優勢。明教之中人才濟濟,陽頂天武功僅在老張之下,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都是掌門級別的高手,剩下的五散人、五行旗使個個身手不凡。可能明教高手沒有六大門派多,但明教乾的是造反的事情,是一個準軍事化組織,從上到下令行禁止,如臂使指,這是人和。六大門派看似人多,但是互不統屬,如一盤散沙,遇到眾志成城、上下用命的明教,很有可能被各個擊破。

而且別忘了,明教還有五行旗這個秘密武器。雖然五行旗眾全是低級教徒,並沒有什麼高手,但那是專門為戰場所設計的大殺器,其組織性、紀律性和殺傷力絕對不是六大門派這種江湖組織能比的。

綜上所述,如果陽頂天還在,明教沒有內訌,六大門派遠征明教的唯一後果就是全軍覆沒。

不過,根據小說情節推測,如果陽頂天沒死,六大門派根本不會與明教有那麼大仇恨,絕不會遠征光明頂。

如果陽頂天不死,那麼陽夫人也不會死,成昆就不會發誓顛覆明教,會一直與陽夫人偷情。成昆不恨明教,就不會害死謝遜一家,謝遜也不會四處殺人,也不會去搶奪屠龍刀。明教與六大門派的仇,有一大半是謝遜結下的!

而且陽頂天不死,明教不會分裂,殷天正就不會自創天鷹教,張翠山就不會與殷素素相識、結婚、生子,也就不會雙雙在武當山上自殺了。張三丰本不恨明教,只因愛徒張翠山被殷素素累得自殺,才因此對明教產生了成見。

所以,如果陽頂天不死,六大門派和明教這場架根本就打不起來!而且就算打起來,六大門派也絕對會全軍覆沒。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夢露居士讀文史


由於五行旗群毆太逆天,武當七俠用陣法也是無敵的存在,很難討論。所以先設定前提條件:只能一對一單挑!

明教派出陽頂天、逍遙二仙、四法王、五散人,共12人。

六大派派出張三丰、三渡、空性、成昆、滅絕、武當五俠。也是12人。

陽頂天vs張三丰:張三丰太強大,先拿下一局。0:1。

楊逍vs成昆:逍遙二仙的武功和招數明顯高於四大法王,成昆只比謝遜強一點點,楊逍贏。1:1。

範遙vs空性:龍抓手雖強,但張無忌實戰經驗為0還能現學現賣幹掉對方,範遙招數變化多端,內力也高,應該能贏。2:1。

紫金青vs三渡:三渡聯手陣法強,單挑也就四法王水平,明教估計能兩勝一敗。4:2。

鷹王vs滅絕:鷹王勝。5:2。

五散人vs武當五俠:五散人也就能拿下一局。6:6。

總的來說差不多,陽頂天和張三丰這一戰基本要輸,而明教的二護法四法王是必須要拿下大部分比試的,最多輸一場。五散人就看天意了,冷謙雖強,面對俞連舟或宋遠橋也是夠嗆。


一生一滅


陽頂天不死,張無忌如何在光明頂大戰六大派,達到人生裝叉的巔峰,他喜歡的周姑娘又如何能夠刺他一劍,從此對他又愛又恨。

可以說,陽頂天的死,是整個倚天故事能夠展開的基礎之一。

如果陽頂天不死會怎樣?六大派敢不敢去圍攻光明頂?這是個問題。

首先,假如陽頂天不死,那麼明教的幾大法王不會和楊逍大打出手,導致明教的高手們被成昆算計,身負重傷。

後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其實是六大派的頂尖高手,對戰明教的三四流高手,類似於田忌賽馬中。用上等馬對下等馬,所以成功的很僥倖。

陽頂天一死明教四分五裂,沒有真正的領導人。楊逍這個代理領導人,威望又不能夠統領全局。導致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明教的人各自為戰像一盤散沙。

如果明教有統一的指揮,那麼,很可能六大派根本靠近不了明教的核心光明頂。

和六大派這種傳統的武林門派不同。明教首先是一個組織健全,人員廣大的教派,光明頂只是它的核心指揮機構,類似於大腦。

在教主之下,設有左右光明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承擔護教職責的五行旗。在各地還有深入民間的分壇,底蘊深厚。這些是很多門派所無法比擬的。

陽頂天死了很多年,楊逍勾搭峨眉弟子紀曉芙,謝遜亂殺各派高手,韋一笑到處吸血為生,明教在江湖上名聲很臭,但是六大派卻不敢動手剿滅明教。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知道自己和明教差的太遠。

後來武林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進攻明教總壇還是有賴於成昆的算計,因為他對明教了如指掌,知道明教內部為了教主一職勾心鬥角,亂自內起,六大派有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他們這一次的圍攻光明頂,聚集了六大派全部的高手,聚集了武林中幾乎所有的高手,想著畢其功於一役他們幾乎成功,但是,也損失慘重。

其實即使沒有張無忌出手。六大派進攻光明頂,也只是用很大的代價剿滅光明頂總部的頭腦人物,但是對於遍佈全國的明教他們是無能為力的。

很可能的一個結局是明教首腦死去,六大派慘勝,各地分舵知道光明頂之役光明使護教法王五散人都身赴光明,分舵教眾勢必會化悲憤為力量,展開瘋狂報復,大約六大派慶功會還沒開完就會陷入另外一場更加殘酷的鬥爭中。那時六大派更加沒有安寧的日子過了。

所以張無忌不止救了明教,更是挽救了六大派。

明教大約吸取了陽頂天去世後,差點兒覆滅的教訓。對其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到了明朝中葉,明教衰落成魔教,一個毫無武功的楊蓮亭,曾經長期執掌魔教。內部各派互鬥,亂的一塌糊塗。

但是武林各派卻再沒有進攻黑木崖的勇氣。甚至連魔教這倆字都成了禁語。

明教是一個自成長的組織,雖然後來因為大勢所趨衰落了,但是,依舊不是六大派能夠覬覦的存在。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現在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就是蝴蝶效應,說是南美洲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可能引發北美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說的就是世間萬物都有聯繫的,可能一個地方極小的的變化,都有可能引發整個系統長期的巨大反應。陽頂天之於整個武林,影響力要遠超一個蝴蝶,他如果不死,整個局面會大不一樣。

首先來說,明教在陽頂天之前,經歷了長期的低谷,是陽頂天一手振興的明教,為此,他籠絡了大量的人才,從後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陽頂天是一個性格寬厚雄才大略的人物,但並非野心勃勃。如果陽頂天活著,儘管明教和名門正派一直不和,但是陽頂天也不會去引爆和六大門派的大規模戰鬥,因為這樣他好不容易中興的明教就要垮塌。

那為何陽頂天死後,明教和六大門派的矛盾就白熱化了呢,這裡主要還是成昆作的妖。開始成昆因為心愛的師妹嫁給陽頂天,懷恨在心,就四處挑撥明教和名門正派的關係,比如說他挑撥少林三渡與陽頂天決鬥。但是隻要陽頂天活著,他就翻不起大風浪來。可是後來陽頂天因為撞破他與師妹偷情走火入魔而死,師妹也隨著自盡,成昆就格外憤恨明教。沒有了陽頂天在上面壓著,成昆挑撥就容易了許多,首先就是他把明教的金毛獅王也是他徒弟謝遜給害了,給明教落下無數仇恨。再者明教的高層本來就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奇人異事,平日裡全是看在陽頂天面子上才齊心協力的,陽頂天一走,平日裡積攢的矛盾很快就爆發了。明教迅速瓦解,分崩離析。




不過,就算陽頂天活著,明教如果跟六大門派拼綜合實力,還是拼不過的。雖然明教一直領導義軍抗元,領兵無數,人馬眾多,但是江湖爭鬥是江湖爭鬥,並非戰爭,江湖拼鬥講究的是雙方高手的對決。張三丰已經是世外高人,超然物外,可就算六大門派不加上他,實力依然比明教要強。

首先說頂尖實力,明教這裡是陽頂天,如果陽頂天活著,謝遜也不會大殺四方,那麼少林空見也不會慘死。根據謝遜的描述,空見的武功遠遠高於自己,可以用天差地別去形容,這樣看來,空見跟陽頂天可以有一戰之力。

除了頂尖實力,剩下的就是高端戰鬥力,明教是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還有五行旗使,五散人等。少林寺號稱四大神僧,除了空見,他三個師弟也很厲害,他三個都可以跟明教法王級別的人物相當。當然還有諸多空字輩高僧,他們對付個五散人,五行旗使還是可以的。更何況少林寺還有三個閉關修煉的老怪物。可以說,單單一個少林寺,明教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陽頂天不死,那麼白眉鷹王也不會自立門戶,也就沒有了天鷹教跟武當派矛盾,那麼武當七俠全部健在,這些人到後面全部都可成長為一流高手。這樣比拼下來,僅僅是少林武當加起來,明教就遠遠不如。剩餘的四大門派雖然實力遠遜,但是他們的掌門還是很厲害的,起碼對付明教的五散人那樣的角色沒有問題。這樣比較下來,高端戰鬥力裡,六大門派遠勝明教。


當然了,陽頂天作為明教教主,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他只有更清楚,所以在陽頂天活著的時候,他從來不會過度的招惹六大門派。六大門派的人也清楚,他們就算聯合起來可以勝過明教,但是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打垮明教自己也會損失慘重,屬於損人不利己。所以雙方都很剋制,也都很講江湖規矩,就算有個人恩怨,也都是個人解決。比如說陽頂天和少林三渡的比武,陽頂天打瞎了渡厄一隻眼,渡厄雖然耿耿於懷,卻也沒有糾結少林寺找明教火拼,而是主動認栽。然後回去跟兩個師弟閉關苦練金剛伏魔圈,準備練成以後再找陽頂天報仇。雙方雖然有仇恨,但都不是不共戴天的死仇,大規模的爭鬥只有兩敗俱傷。

所以,如果陽頂天不死,明教雖然抵擋不了六大門派的合力圍攻,但是陽頂天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維護明教的繁榮昌盛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陽頂天天縱之才,在書裡只能是個過客,他如果不死,那麼張翠山和殷素素幾乎就沒有遇上的可能性,就算遇上了,也不會走到一起,那就沒有張無忌什麼事了。所以,陽頂天只有一死才有後面那麼多戲呀。


一覽眾河小


陽頂天要不死,不要說六大派能不能攻上光明頂,他們敢不敢圍攻光明頂都難說,或許根本就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張無忌的明教班底,都是陽頂天一手搭建起來的,大家對陽頂天奉若神明,視為明尊降世。陽頂天若不死,麾下領導班子,大家雖彼此間各有間隙,但因拜服於陽頂天,聽他一人號令,還是能做到萬眾一心。即便是六大派敢圍攻光明頂,只怕未到光明頂就已經全軍覆滅了。



假如陽頂天沒死,很大理論上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

之所以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有一個最關鍵的人物,就是成昆。為了顛覆明教的他,是一切罪惡的始作俑者,六大派實際上就是因為他的挑撥,串聯,才形成了反明教聯盟,不辭萬里之苦,踏上了遠征西域的征程。

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成昆為什麼要剷除明教,而且又是如何顛覆明教的。起因很明顯,就是因為陽頂天搶了他的心上人,還是與他有婚約的師妹,然後在與他師妹偷情時被陽頂天撞破。陽頂天因之走火入魔而死,他師妹認為自己對不起陽頂天,自殺隨陽頂天而去。痛失愛人的成昆,報復心理頓起,但是陽頂天已死,他便把報復的目標瞄準了明教。誓要顛覆明教,來發洩自己的一腔怨氣。


為了報復明教,他首先是殺死了謝遜一家十三口,在謝遜兩次尋他報仇未果之後,又暗中引導謝遜,助他奪得崆峒派的“七傷拳拳譜”,明教也因謝遜此舉成功與崆峒派結仇。之後成昆拜入少林空見門下,改名圓真,逼得謝遜為了引出他而到處殺人。死在謝遜手下的其中就有滅絕師太的哥哥方評,因此加大了明教與的仇恨。接著成昆為了加深少林與明教的積怨,謊稱化解他跟謝遜的仇恨為由,說服空見神僧去渡化謝遜,結果引致空見死在謝遜的“七傷拳”之下。而知道受騙的空見神僧,死前告訴謝遜,讓他找到屠龍刀增加報仇的勝算,最終就引致武當張翠山捲入他的風波,讓張翠山死於非命。當然了張翠山的死是因為他顧全結義之情,不過假如沒有成昆,謝遜也不會胡亂殺人了。

就這樣,六大派中的四大派成功與明教結怨。而且就算是當日崑崙派的兩任掌門死在楊逍的手下,也有可能是成昆挑唆的結果,甚至孤鴻子之所以約戰楊逍,也可能是成昆在推動崑崙派去找峨嵋派替他們出面,目的就是為了逐步引起六大派成功與明教結仇。六大派中就只有華山派可能跟成昆沒有關係,不過,成昆為了讓六大派最終結盟,他應當也是暗中收買了華山派的弟子,然後大勢煽動。

最終就在成昆暗中的煽動挑唆與串聯之下,六大派結成“反魔教結盟”。然後不遠萬里,遠征光明頂,企圖將明教連根拔起。而成昆為了一舉殲滅明教,更是不惜投靠朝廷,加入汝陽王府,出謀劃策鎮壓明教各地分壇和義軍的勢力,為的就是阻止各地分壇勢力支援總壇光明頂。還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利用朝廷勢力徹底掀翻明教總壇。明教的地方勢力正被朝廷鎮壓,也是讓六大派肆無忌憚,敢遠征西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勞師動眾,就不擔心會遇到明教的軍隊。


所以說,假如沒有成昆,有很大理論上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而假如陽頂天沒死,那麼就意味著陽頂天在發現成昆與他夫人的偷情時,沒有走火入魔,很可能成昆當下就被陽頂天打死了。成昆一死,自然就沒有後續的事情。陽頂天沒死,也有可能是沒發現成昆給他戴帽的事,那樣成昆繼續跟他老婆偷情,還是皆大歡喜。

陽頂天不死,即便真的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戰,六大派也不可能攻上光明頂。

不過,假如陽頂天沒死,又因其他的事情,導致了明教最終還是與六大派結仇,六大派還是發動了遠征光明頂一戰,結果又會如何呢?在羽菱君個人看來,出征的六大派可能還未到光明頂,在遠征行軍的路上,各派可能就都全員覆滅了,即便是能到得崑崙山,也未必能攻上光明頂。

後來的六大派之所以敢圍攻光明頂,除了前面所說的明教各地分壇勢力和義軍不能支援總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看準了明教內部的分裂。六大派最終能攻上光明頂的兩個主要原因,便是由明教內部分裂引起的。

一是趕回支援的天鷹教,因為與五行旗的間隙,在五行旗與各派搏鬥之時,竟然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導致六派得以從他們眼底下攻上光明頂。二則是因為楊逍與韋一笑加五散人在內鬥時,被成昆暗算,七大高手重傷在身,高層領導沒能及時指揮和加入戰鬥,才讓六大門派輕易攻上光明頂。



蛛兒道:“那三隊人是天鷹教的。天鷹教雖是明教旁支,但向來跟五行旗不睦,你們若把五行旗殺光了,天鷹教反而會暗暗歡喜。殷教主說不定便能當上明教的教主啦。”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八章》

這也就是說假如明教內部不分裂,大家同仇敵愾的對敵,六大派在山下,就會陷入五行旗和殷天正部下的夾攻之中。明教陣營憑藉地利人和,六大派想要攻上光明頂,無異於天荒夜譚。

而明教內部為何會分裂,原因也是很簡單,那就是陽頂天死後,眾人為爭奪教主之位引起的。換句話來說,假如陽頂天沒死,明教壓過就不會分裂。雖然大家彼此間各有間隙,但因拜服於陽頂天,聽他一人號令,還是能做到萬眾一心。而且正如前面所說,陽頂天不死,成昆暗算七大高手一事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此一來,雄才偉略的陽頂天,居中調度,各路人馬各領教令,相互配合,生生就能把六大派截死在山腳下。


更重要的是,假如陽頂天沒死,以他的雄氣和在明教中的威望,統領著天下明教義軍的兵馬,聽聞六大派出兵遠征光明頂,馬上調動各地義軍,沿途攔阻,只怕六大派還未到達崑崙山,就在各自的遠征行軍路上,被明教的軍隊給踏平了,哪能容他們去侵犯自己的總壇聖地。

所以說,假如陽頂天不死,六大派根本就不會也不敢冒險去遠征西域。其實,在《倚天屠龍記》中,陽頂天這個角色是必須要死的,不然就沒有張無忌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教在陽頂天的手上,只會繼續加深與武林各派的積怨,永遠不可能像張無忌那樣,能夠聯合武林各派的勢力,去共同抗元復國。因為陽頂天雖有雄才,卻沒有張無忌受張三丰影響所擁有的海納百川的胸懷。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就只有張無忌能夠帶領明教所領導的抗元大業,走向最終的成功。因此,陽頂天這個角色必須要死。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陽頂天屬於獨孤求敗那種傳說中的人物,在小說的武力設定中,是天花板角色。

陽頂天不死, 明確四大法王不會分崩離析,明教制度體系自然固若金湯。再加上乾坤大挪移的絕世威力,打起來真是不怕誰。

六大派即使能夠拿下明教,恐怕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六大派這些人可沒有明教團結,誰願意削弱自己派系力量?

一旦發生大戰,那就是腥風血雨,各門派都虛弱無比,武林衰落,朝廷還不一舉殲滅武林,再扶持個傀儡盟主?

這絕對不是六大派希望看到的。

所以答案是,應該打得過,但是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