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做“空間”文章!華強北“低成本產業空間”落實!

大做“空间”文章!华强北“低成本产业空间”落实!

迎接新時期,謀劃新未來!

2017年11月,福田區產業大會召開,該區集全區之力研究制定的《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35年)》正式發佈。這部深圳中心城區未來產業發展的“總路線圖”宏大亮相,亮點紛呈,正式提出到2020年,福田以“曼哈頓+硅谷”為對標,以“金融+科技+文化”為特色,以“CBD+高新區”為形態的經濟體系基本形成。

圍繞該宏偉藍圖,福田區在78.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制定出“一核三帶一軸八組團”的恢宏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同步亮相,其中明確提出華強-上步片區將打造“全球智能終端創新中心”。

大做“空间”文章!华强北“低成本产业空间”落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大招”

福田到2035年新增產業空間超630萬平方米

作為深圳“地標”所在地,華強北-上步片區佔地2平方公里,數個城市更新單元已啟動更新,預計該片區將再新增111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完成建設後將達到560萬平方米以上產業空間總量。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工程”中的“產業空間提升工程”推出產業空間建設指引,主動引導開發主體預建造多種功能的產業空間,合理運用產業政策,預計到2020年,實現區內重點支持產業的空間成本比市場價格優惠25%以上。到2035年,新增產業空間建築面積超過630萬平方米。

2018年初,福田區產業發展大會再度進擊,打出“新政策”+“新空間”一套組合拳。針對福田區作為深圳市中心城區,一方面城市建設相對成熟,營商環境優良,但另一方面,缺空間、缺資金,房租高、房價高也日益成為制約當前區內產業發展的突出困難,福田區針對企業用地用房痛點推出“三五空間”工程,在空間供給方面出放大招,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五空間”工程包括推出5塊總部用地,提供50萬平方米政府產業用房,打造50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福田區計劃在未來兩年按照“特定區域、特定產業、政府支持、限價出租”的模式,在華強北、八卦嶺等重點片區,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打造50餘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引進專業園區運營商,建設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載體,以相對市場租金有突出優勢的價格,出租給符合產業規劃導向的中小型企業,切實解決企業成本高企的痛點,集聚中小型創新企業,著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大做“空间”文章!华强北“低成本产业空间”落实!

華強北變身步行街後面貌煥然一新,其地下商業街更大大拓展了華強北商圈的規模。

大做“空間”文章

華強北低成本產業空間落實10.42萬平方米

對此,華強北街道辦大做“空間”文章,聚焦商圈治理精細化智能化,突出提升營商環境品質,挖掘創新型低成本產業空間資源,推進智慧城區建設,提升商圈綜合競爭力。

2018年福田區政府制定出臺《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專項政策》,提供租金補貼60%、裝修補貼50%,還有各種融資配套獎勵、經濟貢獻獎勵等運營支持,為眾創空間、創客團隊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為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華強北街道辦高度重視:出臺了《2018年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方案》,針對“十大工程”部署“十大行動方案”45項工作,明確分工,落實責任主體,強化具體工作措施,確保“十大工程”落實到位;宣傳補助政策,印製派發1萬份宣傳手冊,向轄區企業細化解讀政府相關政策。

至2018年底,華強北低成本產業空間落實10.42萬平方米,包括中電迪富大廈5、7-12層政府產業空間、1-5層裙樓,桑達電子通訊市場,賽格科技園,電子科技大廈D座3-7層及附樓1-4層,曼哈廣場等。並先後引入雲創智谷、中電智谷、曼哈國際雙創中心、智方舟國際智能硬件創新中心等優質創新型企業,引進了OPPO旗艦店、蘇寧雲店3.0等高端品牌,實現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完成主街外立面改造,動員社會投資金額1.5億元,政府補助2000萬元;率先完成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實現步行街燈光聯動控制。燈光效果獲市、區主要領導充分肯定;還全面開通地鐵出入口和地下商城,打造了全國最長時尚地下商業街。華強北城市環境煥然一新。

大做“空间”文章!华强北“低成本产业空间”落实!

華強北地鐵商業街的科技中庭設有巨型沙漏。

圖/拍客影像: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