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漲價?資本肆虐後的窮途末路

共享單車漲價?資本肆虐後的窮途末路

這幾天共享單車漲價成了熱點,繼小藍車漲價之後,從今天(8日)起,摩拜單車也在北京地區實行了新的計費規則。摩拜單車起步價調整為1元/15分鐘;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看來在資本肆虐過後,共享單車才開始真正的直面慘淡的車生,思考真正的盈利模式,忽然發現只有依靠向用戶更多的收錢才是真正的唯一之路。

但是要知道,曾經的共享單車就像風口飛豬一樣,是多麼的輝煌。

兩個大佬曾在朋友圈為共享單車的用戶數互懟

要知道曾經的共享單車可是互聯網大佬中的神器項目,為此艾瑞發佈的一份ofo的用戶數據報告,稱ofo為市場第一的時候,朱嘯虎在朋友圈點評:和街頭是的數據基本一致。從而掀起了摩拜的投資人馬化騰的回應:從微信支付來看,摩拜比ofo高一倍多。為了各自的項目,兩個大佬為了這個數據在朋友圈可是互不想讓,你說你用戶多,我說我的用戶多,我說你的鎖不好,我的只能說有優勢,我說我的用戶體驗好,騎行人數多。從而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那個時候的共享單車可都是大佬中的香餑餑,都看的給寶貝一樣。


共享單車漲價?資本肆虐後的窮途末路



那個時候的戴威和胡瑋煒,可是風光無限,光彩照人,媒體的追捧和和投資人愛護,他們就像成功人士一樣,出入各種高端的演講場合,甚至都成 了獨角獸。

燒錢大戰是他們的唯一玩法

要知道那個時候,他們真是不缺錢,兩家共享單車在短短的時間內都完成了八九輪融資,比如那個時候ofo已完成8輪融資,達6億多美元的規模;摩拜完成了9輪融資,達近十億美元的規模,雙方都有16家機構和1個人投資。再看他們背後的投資機構,ofo的投資機構有唯獵資本、東方弘道、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唯獵資本、滴滴出行、Coatue Management、小米科技、順為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元璟資本、Yuri Milner、DST、Atomico以及新華聯集團等機構和天使投資人王剛的個人投資。摩拜的投資機構有李斌(天使投資人)、愉悅資本、熊貓資本、創新工場、祥峰、騰訊、高瓴、華平投資、紅杉資本、啟明創投、貝塔斯曼、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攜程、華住、TPG、紅杉、高瓴、富士康、Temasek淡馬錫資本等機構以及美團創始人CEO王興的個人投資。

在資本加持之後,兩家共享單車可是開始了瘋狂的燒錢大戰,你充110送110,他也敢充110送110,你搞免費旗下,對方也搞免費騎行,除了充值送禮,還互相搞紅包騎行,記得有專門做騎行紅包的羊毛黨,一天都能賺好幾百塊。在資本的大錢下,他們相開足了馬力的賽車,互相你追我趕,真是精彩。

然而,共享單車真的是那樣嘛?並不是。資本都是嗜血的,在拔苗助長的背後,都是希望獲得超額的彙報的,有的為自己的佈局鋪墊,有的為自己的套現鋪墊,而真正創業的兩個CEO並不明白,他們都以為走上了人生巔峰,完全沒有想到在沒有資本之後該如何生存。然而這一天終於到來,沒有盈利模式的共享單車,在得不到資本的期望之後,都賣身的賣身,破產的破產,甚至到連用戶的押金都無法退還。

漲價是他們的窮途末路

無論什麼項目到最後總是要盈利的,這個是創業的根本,可能共享單車的老闆們並不明白,他們認為資本總會陪著他們走下去,然而當資本肆虐過後,他們驀然發現,真正讓他們能生存下去的,還是用戶。然而這些用戶都被養肥了,不斷的紅包補貼和充值補貼,以及免費騎行,讓用戶已經習慣了“福利”,沒有了福利的共享單車,在漲價之後,立馬引起了用戶的反感,正如有的用戶說,目前一個月20塊左右,一年就一百多塊,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買輛新的自行車,甚至還不用擔心沒車騎。

用戶都是會計算成本的,一旦漲價的成本超過了他們的購車成本,我想真正的用戶還是會自己去買輛自行車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真正的剛需或者不去計較成本的人才會騎行,而這些人只會是少數,不斷的漲價會慢慢趕走這些最後的用戶,這個可能是共享單車的窮途末路。

所以說,沒有了資本的支持,在真正的市場面前,面對高額的維護成本,運營成本,共享單車還能走多遠都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