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去年入讀山東大學,但自從離開我們獨自在外之後就很少聯繫了,是不是大學生都這樣?

愛吃肉肉的兔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輔導員曾經打趣說,我們是不是聯繫家長都是每個月沒錢的時候。我本人在剛上大學的時候確實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上大學是我第一次住校,小,初,高都是走讀,所以基本不存在聯繫家長的問題,估計不太習慣。還有就是剛上大學的時候,對身邊的人事物以及新鮮的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再加上學習,課外社團活動的吸引,也算是有些關係吧。還有一點對我來說,應該就是性格原因吧,很被動,一直是接到父母來的電話,而自己想不到主動打過去。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基本是我主動打過去,大概三天左右一次。


bagakubin


我兒子現在山大讀大四,現以保研到清華。我是一個嚴歷的父親,從小我就教育他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受人遵敬的人,做一個平凡的人。

他平常與我的話並不多。但是和他媽無話不談。我是個農民,上小學到初中每到星期天放假我就安排上農活,回家後看他的作業。不聽就家法伺候。上高中,和上大學期間,一星期也就打一次電話。有什麼事和我們勾通。現在孩子大了。有些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了,該放手就放手。

我想說的是,誰不疼愛自家的孩子。但不要去溺愛他。千萬不要窮養富二代,那會害了孩子的。天降大任與人,必餓其體夫,····。


平安人生118


不全是這樣,女兒廈大今年畢業,保研了,大學這幾年來,每天晚上七點給我們彙報平安,忙的時候就是打個幾秒也要打個電話。不忙的時候聊半個小時經常的事。我們幾乎無話不談。女兒念得是臨床醫學,前三年一直在文印店打工,大四因為要做保研準備,沒有打工。今年保研順利通過,在醫院實習又做了家教。她爸說累了就不要打工了。女兒總是回答時間是抽出來的,不想學習不打工也沒有時間,想學習打工也能抽出時間學習。最後再說一句,五年的臨床醫學,我女兒一次不落的都拿到獎學金。今年完美收官。希望保研路上再創佳音!


字母582


題主所提的問題,感覺並不是大學生都是這樣。我女兒,12年考上密歇根理工大學,16年研究生畢業,現已在美國就業。四年大學,兩年研究生,獎學金近三十萬(人民幣),自己打工賺了十來萬,家裡負擔相比其他留學的孩子來說,至少少花了一半的錢。每天都會報個平安,以前是qq,現在是微信。工作後第一次領工資,就給我們老兩口發了兩個紅包。感覺挺好的。

沒有刻意的去教什麼(本人中專畢業,老婆初中都沒畢業),只是從小注重兩件事:一是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鍊她的自立能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她玩的時間比別人多,成績也挺好,十八歲自己就到美國闖蕩了。二是家裡人平時多溝通,就是吵架也行,一家人沒有那麼多過不去的坎,所以現在還是天天都要冒個泡,問個好,發一個笑臉也行。

感覺題主對小孩是不是太寵了?寵到不敢說的地步呢?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要不問題攤開談,講清楚。畢竟,作為家長,你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的。


用戶9894726303931


從記得一次送上一年級的女兒上學。孩子和我說拜拜後,頭也不回的向前走去。

我想她會在轉彎的時候,會回頭看我一眼,結果沒有!

我想她在快要進門的時候會回頭,結果也沒有。

原先她是自己一個人向前走,頭髮左右搖擺。後來和小朋友嘰嘰喳喳一起談笑的走著,好像根本忘記了有個母親在送她!

心裡是酸楚的,但又是高興的,因為我的寶貝長大啦!



女兒上了大學後,很少和家裡聯繫家裡,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漸行漸遠的。當孩子在高中,每天要在家裡吃三頓飯,要在家裡睡覺。我們覺得她與我們聯繫很近,其實是我們覺得的,因為她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和同學老師度過的。

二、和性格、家庭有關係。有的家庭和睦,父母孩子都是愛說話的人,每天聊天很正常。到了大學,打電話,微信群要每天聯繫才安心。而有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是內斂的,有愛也不輕易說出來。而且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可能她在家就不太愛說話,離開你們後不打電話也正常。



三、你女兒長大成熟了,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有些孩子與家裡聯繫就是要錢。而有些孩子上了大學很快適應了大學環境,很快投入其中也有可能。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挺好!

四、有些孩子是有苦也是自己憋著,不說出來。不過大學時期應該沒有什麼苦。那是不是談戀愛了呢?精神有寄託了,想父母的時候少了。

以上說了幾種情況,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分析!


幽蘭笑一笑


我們家的小靈靈長成了大靈靈,然後讀大學了,說好的每個月固定給他打一次錢,這種錢打不打他都不會主動聯繫爹媽。主動聯繫呢,一定是固定錢花光,難以續接下一次固定打錢的時候。聯繫的開場白先還有幾句不鹹不淡的問候,最終落腳還是錢的事。

看他沒話找話,吱吱唔唔,連寒喧都作難,那個錢字既想提又提不出,礙口色羞的樣子,我便開玩笑說,你也不用打電話了,發短信就一個字:錢。短信不想發也可,把電話撥通,鈴響三下掛斷就行。

從那起,果真只要短信鈴響,就一個錢字,爹媽就趕緊屁顛屁顛去打錢。有時聽到鈴響三下,也趕緊屁顛屁顛去打錢。一來二去,說好的固定打錢也不固定了,全憑他一個字的短信和響三下的鈴聲,把爹媽指揮得團團轉,一個月到底打多少次錢也搞得不太清楚了。

小靈靈大學畢業後,進軍職場或自主創業,主要是吃飯時候問他“有啥最新情況”,他說呢就聽著,不說呢,就當是開飯語。他主動聯繫爹媽呢,就是讓我們坐好,說是要擺一擺,擺啥呢?其實爹媽心裡透亮著呢,當然是——錢。


山山之妖


我上大學那會,一般兩三個星期才打一次吧,有時候長的話一個多月打一次,算是聯繫的少的吧,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父母也不善言辭,我們原先就交流的少。

因為父母本來也不大愛說話,不是像其他的父母,文化程度比較高,會和自己談人生聊理想。打電話一般就問下天氣怎麼樣,衣服夠不夠穿,不要冷到,錢夠不夠用,要不要給你寄了。有事情的時候聯繫的多點,但是也都是事情說完就差不多,每次打電話兩三分鐘。

我記得有一次,那是高中,和我媽媽講電話講了半個小時,忘記聊什麼了,就是感覺把想說的都說了,很開心,還截圖給我閨蜜,說自己和媽媽第一次聊這麼久。有時候,我們也迫切的渴望和父母交心吧。

第二:每次都要我打回去,感覺父母不夠關心自己。

有時候我會故意挺久不打的,看下爸媽會不會給我打過來,覺得怎麼都是我打回去,父母這麼不關心我啊,一個人在外的。

有一次比較久沒打,後來也還是我自己打回去的,媽媽接電話就問怎麼這麼久沒個電話,我就掩飾說有事情忙忘了,你們可以發給我啊,然後我媽就說我怕你在上課,打擾到你,怕影響你學習。那一刻我才知道,爸媽不是不想你給我打電話,我後來和他們說都來靜音,讓他們可以打,方便接就接,不方便接我就晚點回過去。

第三:學習各種活動還有談戀愛分散了精力。

大學真的是比高中精彩很多吧,沒有了學業壓力,大部分人就是混個順利畢業吧。比起學習,在大學都是忙活社交和興趣,加幾個社團,和一幫人一起做事情,經常課外時間都是這個部門開個會,那個部門辦個活動,聚個會,一星期就過去了,也沒太注意。

大學再談個戀愛,兩個人課外時間基本都膩一起,一起出去玩啊,吃東西啊,什麼的,時間都不夠用,哈哈,那會離開父母終於找到新的心靈寄託,對家裡的牽掛就淡了很多,不覺得一個人在外面了,有了男朋友。

所以,孩子不聯繫你們,可能有許多的因素吧,你們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表示自己需要更多的瞭解他在學校的情況,自己希望彼此多多聯繫,不然心裡空落落的。我覺得父母表達清楚,孩子再怎麼忙,也不至於沒那一點點時間吧。

【知書爸媽】閒時愛擼書,搜刮點育兒乾貨,與您分享,喜歡加關注。


知書爸媽


我們剛好相反,平常都是女兒聯繫我們的多。

女兒今年大四,在廣州大學城上學,離家坐高鐵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她在縣城讀初中,離家三十多公里,高中去了鄰市,離家六七十公里。中學時除了寒暑假,平常週末也就是一個月回一次家。

或許是從十一歲讀初一時就開始獨立生活了,所以女兒在讀大學前對家的歸屬感不是很強烈。在她讀高三時還因為一件事和我們夫婦吵了一次,用微信發洩了她對我們的不滿,大概意思是我們對她關懷不夠,說她還不如我們的學生。確實,我們夫婦作為教師,在教育學生方面比教育女兒要細緻入微得多,學生們也願意將成長中的苦惱傾訴給我們聽,樂意接受我們的意見。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女兒從來沒有認真向我們傾訴過什麼心事,平常一家人坐在一起交談也是說些學校裡的軼事或生活瑣事。我們也似乎沒有嘗試過很認真和她做過什麼思想工作,最多也就是叮囑她認真做人,用心讀書,問問錢夠不夠用之類的,傾注在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確實比她要多。她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和我們聯繫得比較少,我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有空,所以也很少主動聯繫她。從大三上學期她去臺灣世新大學交流學習開始,和我們交流就頻繁了起來,基本上隔一兩天視頻一次,和我們分享她在臺灣的學習和生活。一個學期下來,雖然我們沒去過臺灣,但通過她拍的照片、視頻和言語描述,對整個臺灣的文化習俗和自然風景也有了較深的瞭解。

從臺灣回來後,她又忙著考雅思等去英國留學的準備工作,經常和我探討一些留學事宜,比如學校的選擇、專業的選擇、預訂住宿等。

今年春節期間,她去泰國做為期一個月的國際義工,在一所貴族學校做英語老師。期間也是她主動聯繫我們,介紹泰國當地風土人情,泰國的教育概況。

從泰國回來後,她又忙著和我們溝通五月去美國實習、九月去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亞當斯密商學院留學的準備等事宜,基本上每天都是她主動聯繫我們,讓我們對她的學習生活狀態有個大致的瞭解。

我想,女兒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瞭解、理解、懂得她,同時也想讓我們放心。我們夫婦通過頻繁的溝通,也看到了她在人生路上奔跑著向前的努力,一起助力她騰飛。

早幾天,她用英語給我們發了個視頻,大意是感謝我們的開放與包容,給了她足夠大的獨立發展空間,感謝我們的無條件信任,支持她的人生選擇。看著視頻,我心裡一直在對自己說:女兒真的長大了!








趣看教育


我兒子也上大學了,現在大二。18歲以前我們都是朝夕相處的,我就是兒子的小夥伴,他會跟我講在學校裡的事和老師同學,因此兒子從上幼兒園到高中的好朋友我都知道。兒子總跟我講在學校發生的事,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就向他傳達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兒子也喜歡跟我討論。

上大學後第一個月我和老公都特別想孩子,兒子也因為初次離家幾千裡而想家了。但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微信聊幾句,因為怕打擾兒子學習,我們也不敢打電話,只是微信留言互相鼓勵。一個月後就都適應了,但每天聯繫的習慣沒變,我們一家人建了個微信群,大家每天都冒個泡,沒什麼事就發個表情。兒子從小跟我無話不談,因此跟我聊天的時候要多一些,這惹得他老爸嫉妒,偷偷攢私房錢賄賂兒子😅,所以孩子跟我們要錢也不用鋪墊,跟平時聊天一樣,我會囉嗦一句“省點花”,他爸爸則說“沒錢就跟爸要”😂。

兒子還是喜歡跟我分享他的學校生活,我知道他輔導員的名字,室友及好朋友的名字。長大了孩子還喜歡跟我談他的世界觀,人生觀了,跟我講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我很高興兒子上了大學沒有拋棄我和他爸爸。


橄欖樹長青


不是這樣,不全是這樣,至少我家女兒不是這樣。

我一直比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發出自己的聲音。

從幼兒園開始,她每天放學回來,都會主動跟我們聊一天的學校生活。

當然,我們會更多地分享生活中的快樂片段,即小確幸。舉個例子,我們都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片,都喜歡看貓貓狗狗的圖片並配上滑稽的畫外音。

這個習慣,成了我們家庭的傳統:即分享,分擔。任何時候都不屏蔽家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對父母講的。

現在,她在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讀書,學業很重,寬進嚴出,壓力很大。

幾乎每週都有各科測試,小測大測,所有成績都計入該科成績,一科掛了,沒有補考,只有次年重新出錢重修。

為了學業,為了考試,為了不掛科,她已經哭過很多次了。也許是爹媽智商欠費吧,也是傷心。

就算是這樣,我們也基本保持平均一天一次的聯絡。週末的話,聯繫頻次、時長多些。日常忙的話,就長話短說,或只扔圖。但始終保持聯繫。

我們主要通過一家三口的家庭微信群聯繫。特別是三方視頻通話,可以讓她同時和我先生和我視頻通話,這樣,所有的快樂和鬱悶,她都可以及時跟我們分享、傾訴,也不必重複第二遍。

通常,她會在群裡告訴我們,她的課業情況,實習情況,和朋友們的交遊情況。我們除了傾聽和分享分擔外,我會不斷把家裡的啊貓啊狗的圖片視頻的傳給她,給她鼓氣加油減壓。

遇到考試季,我們不主動打擾她,但會發一些貓狗的日常給她雲擼,或者看到好玩的圖片給她。因為她會主動提出,媽媽,發點貓貓的過來啊!

遇到特別艱難的時刻,或者女孩子不方便跟爹地說的話,她會單獨跟我視頻。

總之,不管距離還是時空的距離,並沒有拉開我們血脈相連的手,沒有沖淡我們思念的心意。

也許,孩子到了大學,特別是第一學期,比較放飛。不過,親子之間的紐帶,建立了至少二十年,不會因為短時間的分離就驟然斷開。

即使孩子不主動聯繫,父母也可以主動問候孩子啊。

不過,有一點想提醒父母注意的。那就是關愛孩子,儘量從孩子的角度去,而不是從父母的角度去。

也就是說,儘量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來溝通,而不是從父母感興趣的話題來溝通。這樣不容易把天聊死。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與時俱進啦。

同為空巢老人的一點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