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審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顧智殘妹妹27年!

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

斯琴(左)正在照顧妹妹(攝影/範亞康)

27年,近10000個日日夜夜。“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的故事在烏審旗流傳。

斯琴13歲時,父親因病離世;20歲時,母親勞累過度導致心肌缺血去世,留下18歲的智殘大妹妹和16歲的小妹妹……

面對變故,斯琴勇敢地擔負起照顧兩個妹妹的責任,以大愛和擔當支撐起這個不完整的家,被當地人譽為“草原最美姐姐”。

20歲成為家裡頂樑柱

斯琴,1971年出生於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家裡有兩個妹妹。

比斯琴小四歲的大妹妹烏蘭格日樂,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出現麻疹高燒不退,導致智力一級殘疾,致使生活不能自理。小妹妹敖特根蘇都,出生於1977年。

斯琴家有草場一千餘畝,但沙漠化非常嚴重,可利用面積不足20%,家庭生活比較困難。不幸的是,1984年她父親因病去世,家裡一下子沒有了勞動力。當時,13歲的斯琴只好離開心愛的校園,開始了沉重繁瑣的勞動並照顧妹妹們的生活。

1991年,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就在一家人的生活剛有起色時,斯琴的母親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肌缺血去世。從此,家裡的一切重擔都壓在了20歲的斯琴一個人身上。既要照顧智殘妹妹又要進行生產勞動,沒辦法,斯琴只好讓正讀初一的小妹妹敖特根蘇都輟學回家幫忙。

姐妹三人相依為命,艱難生活……

往返40多公里的就醫路

1992年,斯琴經鄰居介紹和當地的小夥子巴音孟克結婚。斯琴結婚的唯一條件就是男方入贅,和她一起照顧妹妹烏蘭格日樂。

烏蘭格日樂平時的吃飯、穿衣、洗漱、如廁,都要靠別人幫助才能完成,且時常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發病次數也不斷增多,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病情嚴重時還需要搶救性治療。

因家裡沒有交通工具,每次就醫,斯琴都是揹著妹妹去醫院。往返40多公里的就醫路上,斯琴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摔了多少跤,一次次從死神手裡奪回妹妹的生命。

烏蘭格日樂每年住院一至兩次,每兩三年就要進行一次搶救性治療,每年的醫藥費高達兩萬多元。因烏蘭格日樂常年不能運動,身體各項功能不斷衰退。斯琴從一位蒙醫那裡學習按摩技能,每天為烏蘭格日樂按摩兩次,防止她肌肉萎縮。

為了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斯琴經常帶著妹妹外出看病。多年來,斯琴輾轉於青海、甘肅等地求取良方,給妹妹洗衣餵飯按摩、打掃衛生、尋醫問藥佔據了斯琴生活的一大半。

2005年春季,烏蘭格日樂最為嚴重的一次發病時,醫生說“沒希望了,回去準備後事吧。”斯琴只好拿著藥品帶著妹妹回家治療。

兩個多月中,烏蘭格日樂一口飯都沒吃,斯琴只能每天用輸液管喂她十幾次牛奶。為了讓烏蘭格日樂乾爽舒適,斯琴每天幫她清洗全身兩次,晚上貼身睡在身邊。晚上只要烏蘭格日樂有動靜,斯琴就起來給她喂牛奶換紙尿褲。

在斯琴的精心護理下,臥床幾十天的烏蘭格日樂又一次脫離危險,而且身上沒有一點異味和褥瘡。

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

用行動詮釋長姐如母

因烏蘭格日樂經常發病,需要及時送往醫院,為了便於住院治療,斯琴變賣了家裡的牲畜,於2006年搬到烏審旗嘎魯圖鎮租房居住,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打零工收入和烏蘭格日樂的殘疾人困難補貼。

烏蘭格日樂需要照料,家裡便離不開人。每年春天,巴音孟克外出打工,斯琴留在家裡照顧妹妹。冬天因工地停工,斯琴讓巴音孟克在家照顧妹妹,她去飯店洗碗打掃衛生。

斯琴總是把烏蘭格日樂照顧得乾乾淨淨,她不嫌髒、不嫌累,沒有任何抱怨,這一堅持就是27年。

27載寒來暑往,斯琴就週而復始地照顧著烏蘭格日樂。

“我們都知道殘疾人給家庭帶來的沉重負擔,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你有沒有抱怨過?有沒有想過要放棄?”記者問。“妹妹是父母留給我們的一個艱鉅的任務,我們必須毫無怨言去完成,這樣才能讓兩位老人安心,才能讓我們這個不完整的家庭變得完整。”斯琴語氣堅定地回答記者。

“我們夫婦一定會盡心盡力照顧好烏蘭格日樂的。不論以後還有多少困難,我們絕不放棄,因為她是我們家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巴音孟克說。

斯琴27年用愛堅守著一個信念,在父母離世後不僅沒有嫌棄殘疾妹妹,更沒有遺棄妹妹,而是以長姐如母的氣度和大愛,讓妹妹的生命得到延續。相扶相持,她們演繹了人間最溫暖的姐妹情,她們的故事在烏審大地上流傳……

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

-第1130期-

欄目:綠色崛起

編輯 王瑞紅 主編 烏蘭 審核 陳小龍

新聞·生活·公告·文化·旅遊·文明·學習

烏審旗發佈 烏審新媒體引領者

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
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乌审草原最美姐姐斯琴:照顾智残妹妹2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