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四川仁醫“主場”亮相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評選走進華西醫院

4月3日下午,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走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現場交流活動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中央文明辦中國文明網副總編輯郝瑞珩,中宣部宣教局黨教處李樸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胡強強,四川省衛生健康委主任何延政,四川大學副校長張林出席活動。

今年一季度,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2名醫生、護士代表上榜“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14名個人和2個團隊榮獲了“中國好醫護”稱號。而在今年一季度獲獎的3名四川醫者代表也首次在家鄉父老面前同全國觀眾亮相,一起來走進他們的故事——

陳三星退而不休“老村醫”

1969年,陳三星作為重慶醫科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被分配到重慶市兒科醫院,一年後,因為一次巡迴醫療,陳三星看到了基層衛生落後、缺醫少藥的窘境,他一回去就放棄了大醫院的工作,和其他5位同學來到了平武縣南壩鎮高莊,同這座山村的情緣就此開始。因為條件艱苦,當年和陳三星一起來的同學和醫院技術骨幹紛紛出走,但他自己卻選擇了堅持。

作為一名基層醫生,陳三星把病人的病當作自己的病。曾經有個腸套疊患兒急需手術,陳三星來不及吃晚飯就把孩子送進手術室,除了提醒助手協助手術,他一句話都來不及說,最終讓孩子轉危為安。“我是一名黨員,我回來了。”2001年,陳三星到了退休的年紀,但7年後的特大地震讓他看到了南壩的難處,於是他回到了這裡。返聘回崗的陳三星每天要診療40名患者,還積極參與衛生院建設,讓醫院呈現了積極向上的朝氣和活力,一個老醫生的“完成時”再次變成了“進行時”。

王學釗新時代的“王黑虎”

提起“王黑虎”,在涼山州可是家喻戶曉。多年前,知名醫生王大富研製的骨秘藥“黑虎散”在骨傷的治療上有著奇效,而今天走上這個舞臺的王學釗,正是王大富的重孫、王氏第四代傳人。而讓外人不敢相信的是,這個名醫之後居然只是一名紮根在冕寧縣宏模鎮的鄉村醫生。

王學釗曾在成都求學,完全有機會在省會城市安家置業,但他還是選擇回到了老家。畢業那年,王學釗剛一回去就接診到了一名粉碎性骨折病人,王學釗用太爺爺的“黑虎散”讓病人奇蹟般地能下床走路,從此,回到涼山的新“王黑虎”人氣飆升。

王學釗不僅學習繼承了家族的醫技,也同所有鄉村醫生一樣關心著村民們的健康。為了扭轉村民不願參與免疫接種的觀念,王學釗帶著村官和翻譯走進村民的院落各處,甚至紅白喜事現場宣傳政策和知識,終於讓村民對免疫接種有了理性認識。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孜家村從連打針都不知是何的窘境,實現了該村計劃免疫接種率全覆蓋。因病致貧、返貧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歐陽欽六十載躬耕“華西風範”

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十年?歐陽欽用六個十年,詮釋了一個華西老教授為這片百年杏林的堅守和奉獻。

歐陽欽曾任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副院長、消化科主任,曾獲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1958年,18歲的歐陽欽進入醫學院學習,從此和白衣結緣。近20年來他致力於我國炎症性腸病的多學科協作團隊建設。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引進了國際處方並通過醫院自制,近200元/瓶的洗腸液被他改造到10元/瓶,大大減輕了患者用藥負擔。

說到《診斷學》這門課程,歐陽欽這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陽欽主持錄製的《診斷學》教學視頻風靡全國醫界。如今日漸成熟的診斷學教學體系建設,歐陽欽作了重要的貢獻。

雖然在學術上被尊為先驅,但歐陽欽自己卻很單純,“做一名好醫生”是他對自己的最大追求。“如果你把一個臥床不起的病人治好了,就能收穫更強的成就感,這就是初心!”歐陽欽說,行醫路上,他從未忘記這個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