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浙大首屆AI本科專業9月入學

4月8日,阿童木創想家獲悉,剛剛獲得教育部批准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浙江大學將於今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學生納入新設立的竺可楨學院圖靈班。這也預示著人工智能正式納入了國內高校的本科專業。


定了!浙大首屆AI本科專業9月入學


(圖片源於網絡)

3月29日,教育部在官網公佈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通知。通知顯示,人工智能專業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共有35所中國高校獲得首批建設資格。根據名單顯示,這些專業均屬於工學門類,修業年限為4年,並被特別標註為“新專業”。未來這些學校將培養出我國首批“人工智能專業”畢業生。4月4日,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表示,浙江大學的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已經制定完畢。

國家對人工智能行業重視度越來越高

高校增設人工智能專業的背後,是國家對人工智能行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並不斷出臺與編程教育相關政策。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2018年1月,教育部公佈高中新課標,編程、計算思維成必修內容。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通過大數據採集與分析,將人工智能切實融入實際教學環境中,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在前不久,教育部還發布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要點透露將啟動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測評,並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眾多高校積極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設立人工智能學院。

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近兩年來陸續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以培養AI複合型領軍人才。截止2019年1月底,已設立獨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的高校達到38所。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市場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高校加強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養。這也是教育部批准35所高校設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主要原因。


定了!浙大首屆AI本科專業9月入學


(圖片源於網絡)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教育已經掀起熱潮。人工智能已經大步朝我們走來,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機交互,要想與機器人溝通,靠的還是編程語言。

編程教育有“非剛需”變為“剛需”乃是大勢所趨。有遠見的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接觸編程。

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阿童木創想家官方公號。阿童木專注於3-18歲孩子的STEM教育,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軟實力及綜合素養提升。阿童木創想家目前開設有五大跨學科課程體系——機器人、編程、創客、競賽、特色(3D打印機、無人機......)課程,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