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50%流向樓市,2019年還會如此凶猛嗎?

在央行開始放水的時候其實我就擔心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實際情況也說明了,真的是這樣。雖然說放水1.5萬億的資金目的是想提振製造業,但是不得不說銀行自身的逐利性必然會導致資金流向樓市。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有50%流向個人住房貸款

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50%流向樓市,2019年還會如此兇猛嗎?

2018年我國六大行新增貸款情況

圖上所示是2018年我國六大行新增貸款情況,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18年6大行新增貸款5.13萬億,其中個人貸款新增3.12萬億,也就是說個人貸款佔據了所有貸款的60.8%。按照銀行方面的數據顯示約有80%的貸款流向是住房貸款,而也就是說接近50%的新增貸款是在房貸上。這樣的數據說明了幾個問題:

第一、住房貸款已經成為各大銀行的主要業務。雖然說住房貸款的時間長、收益低但是壞賬率確實最低的。根據2018年的農行的數據顯示,隨著住房貸款的比例上升到5.9%,但是不良率由0.36%降到0.31%。可以說明一點,起碼對於絕大多數的住房貸款用戶來說是不會輕易違約的。對於銀行來說保本微盈利的住房貸款已經成為目前來說最重要的貸款業務之一。

第二、房產還是很多朋友的主要標的。雖然說經歷過2018年房貸利率上浮30%的金融調控,但是似乎大家對弈房產的青睞並沒有降低。通過數據看出來個人貸款新增基本都保持在10%以上,可以說房產雖然說已經進入調控深水期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房產還是極具吸引力的。

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50%流向樓市,2019年還會如此兇猛嗎?

住房貸款已經成為大多數銀行的主要業務

第三、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還是持續存在。在個人貸款在保持10%以上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貸款僅僅維持了個位數的增長,這其中自然有銀行偏向個人住房貸款的原因,也有公司經營壓力巨大本身獲得貸款難度大的原因。可以說,我國目前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並沒有得到解決。

房貸如此兇猛,背後代表什麼?有什麼影響?

第一、全民炒房的浪潮並沒有結束。雖然從2016年就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概念,但是不得不說出去一二線城市部分人處於觀望態度外,過去兩年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投資進入房市的情況愈演愈烈。在這種背景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出現暴漲也是必然,可以說房價泡沫危險並沒有讓全民有共識,這點需要引起重視。

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50%流向樓市,2019年還會如此兇猛嗎?

全民炒房或許還沒有結束

第二、很多地方經濟還是房地產經濟。前幾天看到一組數據,杭州這樣的城市本身以為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發家的城市對於房地產的依賴性很小,但是2018年杭州土地出讓金佔據了財政總收入70%以上的數據,使得我不由得感到擔憂。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地方都不願意房價下跌吧,因為房價一旦下跌也就意味著GDP數據嚴重縮水。

2018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50%流向樓市,2019年還會如此兇猛嗎?

房地產泡沫經濟

第三、房地產寒冬個人覺得名不副實。尤其是2018年在房貸利率上浮30%,各大房企高喊“活下去”的情況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房地產的寒冬來了。但是實際數據顯示了,房地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甚至房地產行業如今的情況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要好的多。因為住房貸款在顯著增加,說明了要麼購房者在增加,要麼房價在上漲,無論那點來說都不是寒冬的徵兆。

綜上,雖然鼓勵銀行向個人發放住房貸款,確實也解決了很多人的住房問題,但是希望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和新版徵信的上線,真正從金融角度去解決房地產問題,因為房地產經濟真的要不得。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城市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