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白酒指以高粱等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麴、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製成的,酒精度(體積分數)在18%- 68%的蒸餾酒。白酒是我國特有的酒種,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又稱金酒)、龍舌蘭酒等並列為世界七大蒸餾酒。

世界七大蒸餾酒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白酒的分類有很多,按酒精含量的多少來劃分,白酒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按香型來分,主要有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香型,目前濃香型白酒約佔全部白酒市場份額的70%。濃香型白酒以瀘州老窖、五糧液、洋河酒等為代表,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為代表,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

從分香型的消費量結構來看,我國的白酒消費以濃香型為主,其次是醬香型與清香型,其中醬香型主要是高端白酒,消費量佔比相對較小,但市場規模佔比相對較大。

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結構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全國釀酒行業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12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 1476.45 億元。其中,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871.2萬千升,同比增長3.14%;銷售收入5363.83億元,同比增長12.88%;實現利潤總額1250.5億元,同比增長29.98%;

2010-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走勢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2010-2018年中國白酒進出口統計(單位:億元)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為5363.83億元,出口43.36億元,進口6.75億元,中國白酒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327.22億元。

2010-2018年中國白酒市場規模情況(億元)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智研諮詢整理

2009-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量統計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2018年我國白酒行業總產量達到87.12億升。相對於2016年有大幅度的下滑,白酒產量的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由於環保限制,產業整合,茅臺五糧液一直到二鍋頭這些品牌酒份額大幅提升,地方小酒廠的一批關停。而究其根本則是居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的健康意識的提升,對高度白酒的需求逐漸減少,市場上其他酒中的消費逐漸上升,消費結構逐漸出現分層。最後是由於政策方面導致的三公消費大幅消減,使得需求下降,進一步加速了白酒產量的降低。

2004-2018年我國白酒產量走勢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從地區分佈來看,華東和西南地區是白酒行業的重要產銷地。四大區域主導白酒分佈格局:以四川邛崍、瀘州、綿竹、宜賓為代表的“川酒板塊”,以貴州仁懷茅臺鎮為代表的“黔酒板塊”,以江蘇“三溝一河”以及安徽古井貢、文王貢、曲子窖、皖酒集團為代表的“淮河名酒帶”以及山西“杏花村”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板塊”。 西南地區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當地飲用白酒的傳統極為濃厚。華東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對白酒的需求量穩步上升,促進了白酒產品的銷售收入。

2012-2018年白酒產量分省市情況 單位:萬升

2018年白酒市場產銷雙降,龍頭酒企發展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總的而言,四川是國內最強大的白酒生產製造集群。全國八大名酒四川佔據六個席位,集中了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全興、沱牌等被譽為“六朵金花”的國內知名品牌,形成了以此為核心的龐大生產基地,並由此蘊育了大量新興品牌,如小角樓、江口醇等。作為白酒“重鎮”的同時,四川也是中國白酒原酒供應基地,其原酒產量佔據了國內白酒原酒產量的半壁江山,並由此帶動了酒業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白酒行業屬於完全競爭性行業,行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從全國市場來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自身品牌的影響力、產品風格以及營銷運作模式。在單一區域市場,企業的競爭優勢則取決於企業在該區域的品牌影響力、區域消費者的認同度和綜合營銷力。

雖然近幾年中國白酒行業發展陷入一定的困局,但這也是市場的正常調整,一方面,雖然中小型的酒企經營陷入一定的困局,但白酒行業內規模較大的,具有較好品牌形象的酒企依然保持著相對高速穩定的增長,行業在2017-2018年出現明顯的分化,從行業內頭部企業如茅臺,五糧液等頭部企業的發展戰略來看,品牌戰略成為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點,不少企業都推出了詳盡的品牌形象的建設措施,對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與品牌發展路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梳理,預計未來白酒行業的將會持續分化。

從市場消費以及其影響因素來看,白酒行業依然有較為穩定的發展空間。首先是文化方面的因素,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白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人有飲酒的傳統,有“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宴”之說,在很多場合,白酒現仍無可替代,且很多白酒品牌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在國內擁有相當穩定的需求量。

在白酒行業此輪深度調整中,高端與中低端的分化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酒企的競爭將是全國品牌和區域龍頭品牌在區域的廝殺,酒企必須主動佈局強勢區域和強勢單品,深度挖掘市場需求,才能適應轉型。白酒行業到了必須要擁抱消費者的時代,酒企轉型的關鍵不是價格的高低,而是性價比,是消費價值最大化。

同時從高端白酒市場的歷史演進過程看,白酒消費的品牌結構、香型結構及地域結構都較為穩定,但白酒的平均度數有所降低。度數是白酒重要的產品屬性指標,由於長期飲用傳統和習慣的影響,相比於國外同類酒精飲品,中國白酒酒精度相對偏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到人們白酒消費習慣的轉變、政府對酒後駕駛打擊力度增強、飲酒的交際性需求凸顯等因素的影響,白酒的低度化成為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目前全國已經形成一定的低度酒氛圍,據相關資料顯示,40度以下白酒佔總量的36%,40.1-50度以上佔50%,50.1度以上高度酒佔14%,60度左右的高度酒已經相當少見,低度白酒未來將逐步成為消費的主流。低度數消費習慣一旦被廣泛接受,預計白酒產量將會逐步回升。

其次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居民的收入也有穩步的提升,居民的消費支出以及消費升級的趨勢都更加明顯,其從統計數據來看,酒水類消費佔比相對穩定,未來隨著消費的增長,白酒市場的仍有穩定增長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