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軍坡節驚懸環節之穿“令杖”

"令杖“的由來

其實,這個“

令杖”的前身只是古代一些巫師祭神時的一個法器,也不是穿臉用的。而是拿在手裡,像搖鈴鐺一樣擊打出聲音。而其作用是告誡其他妖魔邪神不得靠近道場或法案《指古時祭祀的案桌》,影響其功效及神靈責怪。如果真正的追到此“令杖”的年代,筆者查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和“”王朝極為接近,因此現在很多資料記載都認為是從“”王朝開始有這件法器的。但筆者覺得其年代應該更為久遠!只是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

那這個“令杖”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穿臉的呢?據“海南野史”記載,其“令杖”最早穿臉是在冼太夫人平南蠻戰亂時出現,而一直深受流傳。當時也不是拿“令杖”來穿臉展示!而是一種受領軍令狀然後拿自己的佩劍穿過去。後面,冼太夫人被民眾追封時才挖開歷史看到這個緣故,才有了這個“

令杖”的真正本義。

“令杖”的製造

令杖”,其製造過程說簡單也足夠簡單,說繁瑣也稱得上繁瑣。在很多小夥伴看來,不就是一根純鋼筋打造的麼?“頭粗尾尖”的有什麼繁瑣?其實如果按照製造工藝上來計算繁瑣程度,這個“令杖”可以說是入門級。但其繁瑣在哪呢?大家瞭解“軍坡節”這個節日的都應該知道,這個“令杖”得由峝裡子孫後代贈送,但子孫贈送的米數(長度)都會挑選吉利數字。這裡就是考驗工匠手藝了,不能多也不能少,誤差不能超過兩毫米。極為講究!大體用機器製造出來,剩下的得用手工慢慢打磨和裝飾,最後驗收合格後才交付。

再一個“令杖”有甚多種分類,有“鐵製、鋼製、銀製、銅製”。筆者看最多的都是鐵製和鋼製,偶爾能看到銀製的。如果按照這個穿臉難度來講,銀和銅製的令杖最為難受,因為這個“

令杖”會吸肉,就是“童子”穿過之後,臉頰洞口處的皮肉就會死死咬住令杖,然後要拔出來時得要不停的轉動才能拔出來,很麻煩。

煉“令杖”的過程

一般這個“令杖”都會在本峝軍坡節前一天贈送,贈給峝裡的令杖一般都是由峝主或者副將接收,一般的“將子”沒有權力去煉。據筆者記錄,這一天是峝裡所有神位都已經回到廟宇(其他時間都是清修或靜修)。然後贈送“令杖”的子孫抬著令杖來到廟宇放在門口,敲鑼打鼓起來催神附身,這時候就會有“童子”跳起來抓住令杖撫摸幾下,如果覺得可以“”就不停的寫符隸唸咒語打上去,一般長度超過5米的令杖重量約15市斤左右,7.5公斤。童子一隻手抓住頭端。這裡不要以為很簡單,才十多斤。在“頭粗尾尖”的情況下,屬於

搖搖欲墜狀態,幹過工地的朋友都知道一個人抬起一根幾米長的竹竿都很難立住。這一點,筆者這樣解釋大家應該有所瞭解了。接著如果“”成功後,這根“令杖”就會有靈性。靈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如果沒有峝主授權的情況下,其他神位附體的童子想要穿這根令杖是穿不過去了。筆者見過很多回了,不停的用力助推也好,童子那手來推也罷,就是穿不過這一公分左右的臉頰。這個是真正的神奇之處。

穿“令杖”的表演環節

很多不懂得小夥伴都以為這個是表演,是自殘!實則並不是。筆者問過一些穿過“令杖”的童子,我問他們說,你們在穿的時候不怕嗎?他說如果神位不夠硬,讓你有意識的情況下,你只感覺到臉頰那裡特別的癢,不穿不行。這也就是很過小夥伴看到一些童子在穿令杖之前,不停拿香火寫符隸塗抹臉頰的緣故之一。筆者說那為什麼有一些童子怎麼穿都穿不過?他們說這要看你是什麼神位,軍坡節那天峝主把“頭令杖”穿過之後,後面的神位要是穿,它也不能直接降神,只能任由他們去鬧。要麼就是讓“靈官馬元帥”這個神位去看場這樣子。至於穿不過去,就是沒有我(峝主/境主)的允許,那些神位都亂起來了,誰都想穿這個“令杖”,但“令杖”不聽它的命令,自然而然就穿不過去了,就算你拿錘子敲都敲不過去,筆者只能點點頭。筆者的姑父就是村裡峝主附體的,下一篇文章會介紹。他說如果有新“令杖”回來,峝主都會先挑,剩下的舊“令杖”都會放在廟宇鎮廟或者與其他神位共享。將“令杖”上的私人符隸去除,讓其他神位寫自己的符隸,讓“令杖”聽命與你就可以穿了。

筆者接著問了一句為什麼不流血?那幾位大哥看了看我說,不是那裡血管少!你叫個胖子來穿,肯定會出血的,誰都會出血!破那麼大的洞不流血讓我們是怪物嗎?只是說比普通人流的血較少,然後讓外人說不流血罷了,你自己臉上長個痘痘,擠掉還出血呢,怎麼可能不出血?筆者想了想也對,擠痘痘疼得要死還出血,怎麼可能不流血?或許是使用符隸這些東西給鎮壓住吧。

好了,本篇文章分享到此就結束了,小夥伴有什麼疑問或者興趣請留言評論,筆者會一一回復的。

下一篇文章內容提示《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