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均堪稱經典,而最受大眾喜愛的必然是《三國演義》,其通俗易懂之言語表達,深邃典型之人物刻畫及其心理描寫,無不吸引著廣大讀者。此外,《三國演義》被拍攝成多部影視作品,社會上也曾一度掀起“三國熱”,人人都在談三國。不得不說,《三國演義》確實很經典,很值得一看。

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品讀《三國演義》,則不能不提起曹操與劉備,他倆均是創業成功之典範,只是成功之路徑不一樣,曹操是實打實“闖”出來的,而劉備則是靠“哭”,利用道德感化,一步步奪人地盤於無形之中。創業過程中,曹操比劉備順利得多,從黃巾起義帶部曲平叛到參加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到受封魏王、假執鉞,曹操雖說也遇到諸如赤壁慘敗之挫折,但元氣未損,總體非常順利。

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反觀劉備,本身實力弱小,經常投靠他人麾下,甚至還曾為曹操效力,在遇見諸葛亮之前可用“顛沛流離”一詞來形容;好不容易拿下益州,又丟失了荊州,最後兵敗夷陵,死於白帝城。可以說,梟雄曹操是勝了君子劉備一輩子,有曹操在,劉備“匡扶漢室”之政治目標無法實現。但是,在一件事上,曹操卻輸給了劉備,最終丟失了曹魏基業。即是選擇輔政大臣,曹操選錯了,劉備選對了。

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曹操選錯輔政大臣,託孤司馬懿,丟失了曹魏基業

拋開“正統觀”不說,曹操確實是漢末一大能人,是英雄級別人物,否則也不可能在諸侯混戰中脫穎而出,開創曹魏基業。但是,曹操在臨終前卻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選擇性錯誤,即是選擇“冢虎”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最終丟失了曹魏江山。曹操臨死時,郭嘉、賈詡、荀彧、許攸等謀士死的死,老的老,身邊唯一堪用的謀略大師就是司馬懿了。

對於司馬懿,曹操一直放心不下,認為此人有“帝王”之氣(據說夢見“三馬食槽”),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江山。不過,司馬懿還是被選為託孤大臣,輔佐曹丕,後則輔佐曹叡。可惜,曹丕、曹叡均是短命鬼,司馬懿硬是能熬到這兩位成年帝王駕崩,而後再熬幾年,擊敗曹爽,奪取曹魏實權。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繼續掌權,孫子司馬炎(晉武帝)則直接奪取曹魏江山,建立晉朝。可惜,晉朝(西晉)是短命王朝,只存在50年便被少數民族滅了,而後便是“五胡亂華”,中原遭殃。

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劉備選對輔政大臣,託孤諸葛亮,穩定了蜀漢政權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兩路出兵奪取中原之戰略計劃已經行不通,劉備為此非常惱火,於是親率大軍去攻打東吳,試圖奪回荊州,順便滅了孫權。可惜,陸遜一把大火粉碎了劉備美夢,在夷陵之戰中火燒劉備幾萬精銳,致使蜀漢集團元氣大傷。退回白帝城後,劉備非常鬱悶,想不到自己從戎幾十年,居然被後生陸遜擊敗,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祖呢?憂鬱成疾的劉備很快就駕崩,帶著他“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之理想去見了高祖劉邦。

不過,劉備在臨終前卻選對了輔政大臣,他自知劉禪資歷淺、能力低,不一定能掌控局勢,新主繼位後蜀漢政權可能出現動亂。為此,劉備叫來諸葛亮,希望他盡全力輔佐劉禪,如果新君不堪勝任,你自己可以廢了他,或者取而代之。聽劉備這麼一說,諸葛亮非常感激,表示誓死擁戴新君主,絕無二心。劉備這招叫“欲擒故縱”,取得道德上制高點,若是諸葛亮敢造反那就站不住腳了。後來,諸葛亮確實盡心輔佐劉禪,六出祁山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勝劉備一輩子,卻在一件事上輸給劉備,丟了曹魏基業

總而言之,曹操勝了劉備一輩子,但在選擇輔政大臣此種關係王朝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曹操卻輸給了劉備。曹操選擇司馬懿,幾十年後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被其後代奪取;劉備選擇諸葛亮,硬是能在危機四伏的大環境下,穩住了蜀漢政權,保全了劉禪一家老小之性命。所以,劉備在用人上還是相當有眼光的。可惜的是,諸葛亮又忘記了劉備說馬謖不可重用之遺言,最終街亭失守,第一北伐功歸一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