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不止汽車圈,整個互聯網最近都被“汙衊奧迪”的文章刷了屏。據作者稱,有六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受害者實名投訴,因購買並使用了有異味的奧迪車而先後患病。

看到這消息第一反應是非常同情患者,同時我也擔心車內異味中甲醛的巨大危害,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作為地球人最為熟知的空氣汙染物,甲醛有潛在的致癌致畸風險,但也不要談甲醛而色變,弄清楚甲醛如何致癌,能讓我們更好的預防。

甲醛的致病風險,要看濃度和劑量,低於一定濃度,對健康的損害可以忽略不計,而高於一定濃度,則會根據個人體質、抵抗力以及劑量產生不一樣的健康損害。單純拋開劑量談毒性,無異於是在耍流氓。研究顯示,高濃度的甲醛汙染(≥1.0毫克/立方米)才可能引起細胞突變從而致病,如果空氣甲醛濃度沒有超過這個水平,不至於致病。

權威法律人士指出:“認定汽車空氣可能致病的因素有三點:

首先,必須有空氣檢測機構的專業報告,是否存在甲醛超標;

其次,有醫院醫生對患者的診斷結果,確定發病誘因;

最後,交由法院判定是否構成汽車空氣會致病。

而在之前網傳的致病的案例中,權威檢測機構經檢測,車輛內部空氣符合國家標準,因此醫院並未認定患者病因起因為奧迪車輛,此檢測報告也得到了法院認可,於是可以推斷出根據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確認,文章中所提到的奧迪車輛並非致病因素。

其實,不光是奧迪,像寶馬、奔馳等大品牌和國內許多汽車企業,都曾收到過車主關於車內空氣質量問題的投訴,在過去幾年中,關於車內空氣汙染的投訴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那麼車內空氣質量究竟會不會致癌,究竟該如何評定?

當前國內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標準適用《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修訂GB_T27630-2011)。值得注意的是,修訂後GB 27630-2020強制性標準仍在徵求意見階段,但無論新舊國標,對甲醛的限制均參考WHO規則設定為0.1mg/m3。據業內人士透露,因目前適用的修訂GB_T27630-2011標準僅為評價指南性質,並不具有強制屬性,因此行業內僅約30%車型可以通過此標準,奧迪車型正處在30%的範圍內。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GB_T27630-2011 vs GB 27630-2020標準對比,後者仍在徵求意見中)

根據《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車內空氣中有機物的濃度檢測按HJ/T400-2007的規定進行。實施採樣時,在HJ/T 400-2007規定的環境條件下,受檢車輛處於靜止狀態,車輛門、窗和乘員艙進風口風門均處於關閉狀態,發動機和空調等設備不工作。且需要在一定的存放條件(25℃/50%溼度)下關門靜置16小時後進行測量,否則將對測試結果產生較大影響。

既然我國有車內相關的空氣檢測標準,那麼奧迪的內部空氣質量究竟如何?

我們援引專業汽車質量投訴平臺汽車門針對2016款奧迪Q5進行的車內空氣質量評價,其中車內甲醛平均含量為0.08mg/m3、車內苯平均含量為0.00mg/m3、車內甲苯平均含量為0.05mg/m3,車內二甲苯平均含量為0.03mg/m3,車內Tvoc平均含量為0.00mg/m

3,獲得車內空氣質量評分90分,均在國家推薦標準限值內;說人話就是在汽車門的認定中,該款車型並不會令人患病。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讓假象退潮,讓真相上岸,透視奧迪車“異味”事件

拒絕成為謠言的幫兇

通過權威機構檢測以及官方認可的判決依據來看,理性的消費者其實心裡對汽車致癌這篇報道已經有了透徹的認知:這是一場有陰謀、很高明的暗器襲擊。

利用消費者對車輛氣味影響健康的關注度進行引導,結合患者站臺,營造謠言的真實感,這樣的手段非常高明,不明真相的群眾一呼百應,紛紛加入聲討陣營,但理性的消費者就會尋找其中的邏輯,任何在當今的國內汽車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產品,國家一定會有質檢部門來監督管理,機械隱患可能需要時間,但空氣致癌是隨時檢測的,既然都能通過國家檢測,那麼患病的因素就不應該來自於車,同時如果認為是車輛裝修的材料致癌,那麼也不應該是一家品牌,而是各大品牌,受害者也不應該只是消費者,還要包括工廠的生產工人。

謠言止於智者,面對甲醛不要驚慌,知己知彼,方能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