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這些灰色的圓柱體叫做碳化硅陶瓷膜,是武漢工程大學徐慢教授帶領十多位教授組成的碳化硅陶瓷膜團隊歷時近4年自主研發的技術,它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和國內長期依靠高價進口的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從一塊陶瓷膜開始

別看碳化硅陶瓷膜長相普通,但它卻是所有膜裡面最新的產品,它表面佈滿了比頭髮絲還細的孔,能讓過濾網在高腐蝕性、易沉積等環境下,有效過濾掉有害物質。這一性能不僅可以用於處理工業廢水、煙氣,還能應用在食品、飲料、製藥、化工、採礦等領域。其原理很簡單,原料液或含塵空氣在壓力作用下,在膜管內高速流動,繼而純淨的空氣或液體從膜中流出,顆粒物被膜截留,從而達到分離、純化、濃縮效果。看似簡單的原理,技術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幾年前,這一產品還被國外壟斷。

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2013年,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校友從國外帶回了一塊碳化硅陶瓷膜產品,這塊小小的產品引起了師生們的注意。"我們為什麼要讓技術躺在實驗室睡大覺?如果技術轉化成功,那就有望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學院幾名教授、副教授一拍即合:組建團隊研發完善碳化硅陶瓷膜技術,轉化為產品。於是,由徐慢教授帶隊,包括曹宏教授、石和彬教授、陳常連副教授、薛俊副教授、王樹林副教授、季家友副教授、沈凡副教授等十多位教師組成的碳化硅陶瓷膜團隊成立了。

艱辛曲折,但從未放棄

從研發到成果轉化,是一段艱難曲折、挫敗感與成就感並存的歷程。團隊主要成員都是教授、副教授,他們平時既要在學校上課,又要在實驗室參與研發,假期也都被"充公",三個暑假兩個寒假沒有休息,幾乎廢寢忘食。沒有高大輝煌的實驗室,

中試基地設在一個廢棄的工廠;沒有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源,沒有充足的人力,他們只能克服困難、相互鼓勵、抱團取暖。炎炎夏日堅守科研一線,瑟瑟寒冬不敢疲乏倦怠。

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從陶瓷片開始,每一步都需要進行分析:孔的分佈,燒製溫度,配方組分等,需要無數次的實驗進行調整。研製過程週期長且複雜,中間經歷過

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反覆、無數次的設備故障、無數次的研發思路爭吵,發現問題調整思路,再發現問題再調整思路,每前進一小步都十分曲折。而產品的配方設計、混料工藝、擠出工藝、塗敷工藝、排膠工藝、燒結工藝、孔徑設計、結構設計等所有環節也都是質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任一環節都會影響最終產品性能。

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最初手掌大的小片到最終的成品,整個陶瓷膜科研團隊用了將近4年時間。2015年初,團隊的研發成果已經引起了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化工報》、《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7年初,團隊研發的8項專利,作價2128萬元,入股湖北迪潔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股佔比50.4%。武漢工程大學將碳化硅陶瓷膜成果的相關專利評估所得收益90%,即1915.2萬元,獎勵給研發團隊,鼓勵團隊繼續研發並迅速開始產業化進程。

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2019年1月21日,湖北技術交易所在武漢組織專家對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製備成套技術與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科技成果成熟度9級(最高等級),科技成果創新度4級(最高級別),技術先進度6級(最高7級),該項目整體技術和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迪潔公司已建設了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年產各型陶瓷膜產品2萬平方米的生產線,二期將繼續建設一條4萬平方米的生產線。

央視聚焦:湖北教授4年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作價2128萬!

團隊成員季家友博士說:"我們頂著巨大的壓力,有時確實想放棄,這時總有人站出來鼓勵大家繼續前行。"碳化硅陶瓷膜團隊性格互補,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即使歲月換了容顏,碳化硅陶瓷膜團隊也仍然會駐守在科研第一線,讓碳化硅膜芯走入千家萬戶,為守護碧水藍天奉獻力量。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頭條號並積極留言互動,我們將會全程陪伴考生的備考和報考過程,為考生服務!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武漢工程大學官網、中國膜工業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