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變和八十一難

說白了,知難而退、半途而廢、避重就輕是人的天性,而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克服這些,讓他成為更自律、更上進的人。

就像《嚮往的生活》裡的一幕,當王迅聽到呂思清的琴聲的時候,他的眼裡甚至泛起了淚光。他小時候也學過琴,一開始學琴的時候,也特別感興趣,練得很起勁,但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就不想拉了”。

孩子的興趣,對特長也好,對學習也罷,其實都是很脆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樣,很容易就會熄滅。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為孩子點一把火,鼓一把勁,在孩子的意志動搖時,堅定地扶他一把。

小編覺得,有時候我們過分的誇大了“興趣”的重要性,只因為孩子說了句沒興趣了,不喜歡了,堅持不下去了,就任由他把自己變成一塊兒廢鐵。

難道上了高三的同學說,我對數學不感興趣,然後從現在開始給你培養興趣?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因為有興趣才做得好,而是因為做得好,在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滿足感,才慢慢產生了興趣。

逼孩子“七十二變”,才能面對“八十一難”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顧客觀事實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懶、放棄的時候,逼他不要半途而廢。

堅持陪他度過最初的艱難期,中期的瓶勁期,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小小的鼓勵,讓他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這個過程也許會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夠一勞永逸。

最主要的是,我們對孩子的逼迫並不是要他取得多高的成就,而是培養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則意識和對事物保持專注的程度。

這些,遠比學習成績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為我們沒理由相信,一個對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孩子,突然有一天,會全身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情上。

只有逼孩子學會“七十二變”,未來他才能自己抵擋“八十一難”,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