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曾經低調的“非洲諾基亞”為什麼要在此時浮出水面?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財經》記者 陳瀟瀟 劉以秦/文 謝麗容/編輯

當傳音首次進入大眾視野時,它已經是一家年銷量1.24億部的手機公司。如果算上功能機,2018年傳音手機銷量超過了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排在它前面的分別是三星、蘋果以及華為。

2019年3月29日,在上交所披露的第四批科創板申請名單中,傳音控股在列。對於這家悶聲發財的深圳公司,直到現在,外界也鮮有了解。

比如,傳音還未“出名”,就已征服了均價低於150美元但需求廣闊的非洲市場。用十年時間做到了非洲第一,也因此成為全球功能機市場的老大。

招股書顯示,其主營業務收入的96%以上來自手機產品銷售。其中,非洲市場貢獻了80%左右。“非洲手機之王”也成為傳音上市最主要的故事。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表1:近三年全球手機全品類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IDC

傳音看起來並不缺錢。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傳音營收達226.46億人民幣,複合增長率39.5%,在科創板目前受理的50家公司中,是其中收入唯一超過100億的公司。

但巨頭的圍剿已經開始了。第三方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中東及非洲市場的增長率達到36%,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最快的市場。華米OV早已虎視眈眈。

在一個巨頭環伺的手機市場,規模化的成功是研發能力、營銷能力以及供應鏈組織能力的綜合比拼,傳音卻是一家有銷量卻利潤微薄的公司。據招股書數據,傳音2018年淨利潤率不足3%,毛利率在20%左右,低於競爭對手平均水平。

傳音處於轉折點,要麼小而美地活著,要麼抓住智能手機紅利末期,擴張投入,但風險也是存在的。

“非洲諾基亞”受到挑戰

2006年,傳音創始人竺兆江進入的是一片無人區。千機爭霸後,波導、夏新等耳熟能詳的品牌被洗刷掉了。從波導尋呼機銷售員做起的竺兆江另闢蹊徑,扎進了非洲市場,一做就是12年。

有傳音的競爭對手對《財經》記者評價道,竺兆江戰略眼光極好。

進入非洲初期,竺兆江避開諾基亞、三星駐紮的大城市,轉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悶聲發財。這個地區的特點是利潤更低,但尚屬空白,容易培育品牌認知度。

依託TECNO和itel兩個功能機品牌,傳音研發出了適合非洲本地用戶的拍照等功能。諾基亞尚未衰落的時候,TECNO甚至被譽為“非洲諾基亞”,在非洲很多國家,TECNO不僅銷量遙遙領先市場佔有率第一,而且被視為中高端品牌的代表,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品牌。

第三方機構IDC數據顯示,2018年傳音在非洲全品類手機市場佔據了48.7%,超過三星、華為。同時,以19.47%的佔有率,穩坐全球功能機第一把交椅。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表2:近三年非洲全品類手機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IDC

傳音在非洲的故事證明了一件事情,即使利潤微薄,只要有良好的戰略和成本控制能力,也可以業績斐然。2016年至2018年度,傳音完成了28.24%的銷量增長,營收平均複合增長率39.5%。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表3:近三年全球功能機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IDC

如果繼續深耕非洲,對傳音而言,會是一筆相當舒服的生意。

但巨頭的嗅覺是靈敏的。非洲人口接近12億,與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相當,但智能手機平均普及率不到兩位數,僅為印度的一半,中國的六分之一。

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IDC預計,2018年起非洲智能手機增長率將達到12%以上,與印度相當,為全球之最。儘管均價低於印度,利潤更加微薄,對於陷於銷量增長之困的手機巨頭們而言,這是一個跑量高地。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2018年1月,三星電子宣佈加大對非洲的投入,包括建立零售店和擴充線下渠道。這家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預計,未來五年,非洲市場將為其貢獻20%的營收。同年5月,華為推出了500元的廉價智能手機,10月OPPO加速對非洲重點市場的投入,緊接著佈局的是在印度擊敗三星、斬獲頭名的小米。

這些巨頭盯緊的智能手機領域,正是傳音最關鍵但也最脆弱的部分。

招股書顯示,均價在10至200美元的功能機佔到傳音銷量的七成,但智能手機收入才是其營收的主要部分,也是利潤的大頭。

2018年傳音智能手機收入154億元,佔總營收的69.81%。按照傳音的規劃,公司將重點發展毛利更高的智能手機業務。

傳音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募集資金的三分之一將用於建設傳音智匯園手機制造基地項目。該項目擬對以智能手機為主的多種型號手機產品進行擴產,提高資產比例。

一位接近傳音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傳音一直非常看重其智能手機業務。2012年為在智能手機領域全面發力,傳音推出了智能高端手機品牌Infinix。第三方機構IDC數據顯示,2018年傳音佔據34.3%的非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超過第二名的三星(22.6%)。

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在一個價格高度敏感的市場,傳音提供了讓對手望而卻步的性價比。一款Itel的帶指紋功能的手機,僅售摺合人民幣400元。一位接近OPPO非洲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如此性價比,OV目前不太可能做到。

不過,這種成本控制優勢正在逐步被對手瓦解。今年1月,小米正式成立非洲地區部,目的就是繞開經銷商,壓低成本。另一個壞消息是,巨頭對手們並不缺錢,2018年得益於加大投入,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47.9%,做到了市場第三的位置。

“未來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很可能進入價格戰,渠道、營銷以及研發都需要大量投入,傳音對現金流的需求將劇增。”上述人士還透露,去年10月OPPO進入非洲時,傳音內部曾專門開會討論。

高性價比為傳音打開銷路,但銷售額上,三星以36.9%的市場份額領先,傳音僅佔到了20.2%。相比功能機,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要慘烈得多,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

招股書顯示,自2016年至2018年,傳音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59%、20.97%、24.45%。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這個數字遠低於OV、華為。而毛利水平往往決定了是否有足夠資金投入到研發及市場擴張。

一個事實是,隨著非洲市場的競爭加劇,行業毛利率會進一步下降。傳音在其招股書中提示,如果未來無法保持產品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將面臨份額下降的風險,並拖累盈利能力。

為降低非洲市場風險,2016年傳音開始進軍印度、東南亞等地。企圖通過拓展其他新興市場,擴大收入範圍。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越南和巴基斯坦也是重點市場。

抓住最後一波紅利

整個新興市場正以5.3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擴張,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但這些地區盤踞著資金實力雄厚的華米OV,要繼續走下去,傳音需要更大的資產盤子。

多位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傳音上市主要目的在於擴大品牌影響力,以便於向智能機轉型和業務擴張。另一方面,部分股東已開始施壓,希望變現。

招股書顯示,傳音投資為傳音控股的控股股東,竺兆江通過持有傳音投資20.68%的股份間接擁有控股權。2017年起,在公司加大投入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業務之際,又引入網易、資光參股的竺洲展飛、鴻泰投資等股東。

過去三年,智能機換機、通信標準升級、互聯網爆發、消費升級等多輪行業紅利相繼淡出。第三方機構IDC數據顯示,2018年智能手機共計出貨14.049億臺,同比下滑4.1%。

2018年3月,傳音曾希望在手機行業的最後一波紅利期,借殼新界泵業實現A股上市。一位二級市場投資人對《財經》記者分析,由於小米上市拉高市場預期,去年本是傳音上市獲得較高市值的最佳時機。

但相較科創板的備案制,A股對擬上市公司採取更為嚴格的審核制。上述人士表示,由於絕大部分業務在海外市場展開、經營情況難以核查等原因,去年傳音借殼並未成功。

事實上,二級市場對於智能手機公司的期望值已持續下降,自2018年7月上市以來,小米的股價跌幅高達45%。上述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再不上市,估值會更低,科創板很可能是接下來幾年內,傳音上市的最後時機。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傳音分別實現淨利潤8628萬元、6.77億元、6.53億元。按照科創板對上市公司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 萬元的標準,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傳音登陸科創板的機會很大。

但最近一兩年寡頭效應日益明顯,中小廠商後繼無力,巨頭已經開始了相互吞噬,成功上市並不代表一勞永逸。

一位參與科創板上市輔導的券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我們更擔心上市之後的流通性問題,專業投資者會考察公司所處行業是否有潛力,是否屬於行業前列,以及科技創新實力等關鍵因素。”

傳音目前並不是一家技術研發驅動型公司。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傳音最大一部分支出在營銷費用上,佔比達到了10%左右。相比之下,研發投入佔比僅為3%,這在競爭對手中,屬於較低水平。據《財經》記者瞭解,OV的研發投入超過10%。在目前已經披露的44家科創板申請公司中,傳音也屬靠後,排名倒數第二。

傳音:非洲稱王,科創板續命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稱,在科創板第二期保代培訓上,上交所已經指出了不少普遍問題,其中就括部分公司研發佔比較低。

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行業已經進入沒有研發投入就無法驅動上下游的階段,缺乏技術創新的公司都很危險。

這也是傳音在招股書中強調,募資將主要投入研發的原因。在規劃中,傳音將建立上海及深圳兩個手機研究中心,以及一個移動互聯網平臺基地。公司能否依託智能手機,向移動互聯網業務等高毛利業務轉移將是未來業績關鍵。

目前難點是如何在非洲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吸引到更多的智能手機用戶。

傳音在招股書中提示,若持續加大對新市場的拓展,新開拓市場較高的前期投入將可能降低傳音控股當期盈利水平;同時,若對新市場的開拓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將對公司在非洲以外的業績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印度已成為傳音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為不同市場定製不同功能,曾經幫助傳音打開非洲,針對印度市場,傳音研發了暗光拍攝、防油指紋解鎖等功能。

2016年至2018年,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營收比例已從11.38%攀升至22.7%。但要在這些市場持續增長,似乎並不容易,因為無論從資金實力、研發投入上,華米OV都更具優勢。

過去幾年,燒錢式營銷曾幫助華米OV快速洗牌了印度市場,IDC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這些中國巨頭佔據了印度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傳音佔有率已經從上一年的9%下降為6.72%。一位印度市場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剩餘市場被頭部廠商繼續瓜分的情況會更嚴重。

無論上市成功與否,走出非洲舒適區後,傳音都將面臨惡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