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皇帝的不讓當,不想當的被逼上皇位,晚清傳位亂象

大清亡國做為幼主溥儀無能為力,但是慈禧太后為何又一次要扶立幼童為帝,首先慈禧太后要掌握絕對權力,小朋友當然比成年人好控制,其二她自己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就隨光緒皇帝而去,人算不如天算,在她安排完光緒的身後事隨即也一命嗚呼,她讓載灃攝政,載灃為人性格軟弱,容易控制,在商議儲君人選時大臣有人提出讓載灃監國不如直接繼位,但慈禧以同治光緒再到載灃三代兄弟傳位史無前例為由堅決不同意,她立溥儀為帝為自己的兒子同治入嗣,後來也兼兆光緒,但是醇親王府卻並不稀罕他送的這個皇位,

想當皇帝的不讓當,不想當的被逼上皇位,晚清傳位亂象

這已經是醇親王府四十年裡出的第二位皇帝,醇親王府得到消息後府內亂成一團,此時老太后的妹妹已經仙逝,王府的老福晉是載灃的生母劉佳氏,她對太后老佛爺毫無好感,甚至是怨恨,他的兩個小兒子載洵載濤被老佛爺強制過繼給其他王府,她給載灃定的親事又被太后的懿旨給強行拆散,讓她的老臉丟了個精光,光緒皇帝在宮中受盡磨難,更使劉佳氏不想讓孫子入宮,當她聽說孫子要當皇帝當場暈倒,被救醒過來連哭帶鬧,大喊先殺了人家兒子又來搶人家孫子,然後抱著溥儀不肯撒手,眾人無奈只有進宮回報載灃,載灃回到家裡跪求母親放溥儀入宮,最後老福晉哭送孫子上了車,回來後又哭昏了幾次,

想當皇帝的不讓當,不想當的被逼上皇位,晚清傳位亂象

醇親王府裡不願為帝,恭親王府裡有人卻急得如熱鍋螞蟻,這就是第二代恭王溥偉,恭親王的兩個兒子也都是英年早逝,所以由孫子承接王位,此時的溥偉二十八歲,年長且賢,為人儀表堂堂,文采過人,擅長詞令,做為道光皇帝的近支長孫他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他也躊躇滿志想繼承大位,做為宮廷行走,他早知道皇帝和老太后都病入膏肓,太后召載灃奕匡入宮商議身後之事,他也在宮中苦等一晚,希望能傳出自己入嗣的消息,但只聽到太監回的三個字,未召王,這讓揣著一盆火的溥偉大受打擊,

想當皇帝的不讓當,不想當的被逼上皇位,晚清傳位亂象

不久宮裡又傳出消息,太后命載灃為攝政王,還留下了話,如其力不能勝,溥偉宗室至親,可以相助,聽到這些又讓溥偉喜出望外,但在慈禧駕崩後遺詔中的權力分配和他沒有半毛關係,聽完旨意溥偉起身大罵太監隨後又怒罵大臣,要求重新寫遺詔,老臣張之洞說了句,太后聖意誰敢質疑,我等臣子都是助政之臣,還能都被寫進詔書嗎,溥偉無言以對,回到王府日日火冒三丈,又在慈禧發喪之日大鬧內務府,最後載灃和奕匡兩人對他發出警告,再敢僭越無禮,定以國法處之,這才讓溥偉消停下來,

想當皇帝的不讓當,不想當的被逼上皇位,晚清傳位亂象

該當皇帝的沒當,不該當的卻當了,溥儀登基時只有三歲,登基大典變成了兒戲,朝臣三拜九叩典禮繁複,小皇帝早已受不了了,放聲大哭,被父親載灃哄著告訴他一會就好了,但小皇帝堅持要回家,載灃沒法子只有勸著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一會就完了,快完了,大禮最後草草收場,但群臣對攝政王的那幾句快完了快完了都覺得心裡不舒服,私下議論這不是好兆頭啊,

慈禧太后為一己私慾扶立幼主,再一再二再三,俗話講事不過三,三年後武昌起義像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直接砸爛了大清的幾百年基業,攝政王對局勢無能為力,宣告下野,退歸王府大清王朝也隨之隨風飄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