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記憶】寧縣中村鎮南鄭村!


【時代記憶】寧縣中村鎮南鄭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兒時的回憶,有些回憶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逐漸模糊,但有些卻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蘊涵著一個時代的文化,並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中難以抹去。

南鄭村位於甘肅寧縣中村鄉向西5公里處的鄧家大隊,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且三面懸崖深溝。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風景,再加上純樸的民風和當地特有的文化,讓其成為了一個的世外桃源。在我的記憶中,四、五十年代的南鄭村由舊城和上城兩座古城構成,這兩座城都是南鄭村的兩座寶城。

舊城位於上城的西面,我們稱之為內城,小時候我們玩耍時就上舊城城牆,向西隔溝望去,可以看見新莊、太昌、和盛等地方。城裡面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泉水池,池外就是城門洞,人們稱之為水簾洞,家家戶戶每天都有人排隊挑水,甘甜可口的泉水養育了我們南鄭村的幾代人。因此,它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以忘懷的時代回憶。

上城我們稱它為城面兒,也就是外城,靠近東邊,有土匪入侵時,上城的人就可以通過地道躲到舊城。上城除了人們居住的窯洞外還有專門供奉神像的廟,裡面放滿了各種神像,尤其每逢過年的時候,滿城彩旗飄揚,鑼鼓喧天,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帶上各式各樣的食物去祭拜神靈,祈求得到平安,所以上城起到了一種保護作用,可以說是保全村人平安吉祥的寶城。

同時,南鄭村因為一段神話傳說,也讓它成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古城。

據上輩人說,村裡有個叫做鄭東銀的人,他年輕力壯,有一次去陝西碾場(即替別人收割麥子),半路忽然失去了知覺昏倒在地,夢中有個白鬍老道手託一頂轎子並對他說,這轎子裡面是楊四爺,你將他揹回你們南鄭村,可保村裡人年年風調雨順。他醒來後,天已經下起大雨,並發現身邊放著夢中的那頂轎子,鄭東銀不顧一切,一口氣從陝西趕到了我們村裡,回村後全村人驚呆了。於是他把事情原委講述給了村裡人,後來這事也傳遍了整個中村鄉,南鄭村原想籌錢給楊四爺修廟,但由於資金有限,南鄭村便和一向關係要好的羅家村進行了商議,兩村一致同意為楊四夜修建廟宇,並共同祭拜。後來聽老一輩人說,每逢天旱,人們就會聽到楊四爺的手鈴響,不出三天就會天降甘霖。

關於楊四爺的來歷雖說只是老一輩人的傳說,但羅、鄭兩村依舊連年供奉楊四爺,他的廟也修建的更加氣派了,羅家村和南鄭村也便成了幾十年的兄弟之村。每逢大年三十,全村人都會敲鑼打鼓,炮火連天地去祭拜,這也使得我們的年味更加濃烈了。

到了文革期間,國家破舊立新,南鄭村城裡面之前祭拜的神像被拆除了,說也奇怪,神廟損壞後,舊城中的天然泉水也幹了,城門也坍塌了。近幾年,村裡為了建設現代化村莊,南鄭村之前的窯洞、城牆、地道、神像以及一些古老的建築已經被夷為平地,一眼望去除了綠油油的莊稼外,只有一顆上千年的古樹孤零零的站在那裡,不到一年,那棵樹也在一天夜裡被雷劈成了兩半,我想或許是它失去了原有那熱鬧的古城而感到孤寂,也或許是它不適應改造後的現代化生活而做的一種自我毀滅的選擇吧。

總之,一切都成了一種回憶,那是我們一代人永遠的記憶,現在的後人也許很難想象這莊稼下面以前是一個熱鬧非凡的世外桃源。現在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就是楊四爺廟,可能是因為他既有神話傳說的色彩,也不失現實的影子,也可能是因為他不僅見證了我們南鄭村近幾十年歷史的發展,也是一種文化和信仰的傳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