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市場規模達4.2萬億,新用戶消費特點如何把握?

近日,美團點評發佈中國餐飲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首次突破“四萬億”規模。

2018年美團外賣總交易金額達2828億元,同比增長65.3%,日均交易1750萬筆,同比增長56.3%,餐飲外賣市場保持強勢增長。

勢能增長的背後,外賣君不禁思考:消費主力軍今年又有哪些變化?又該如何把握用戶忠誠度?

1

新用戶特點:消費力崛起,低價仍是內需


過去十年中,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128.5%。但就消費來說,消費者依然對優惠補貼有著較高的熱情,在線上優惠的方式中,最青睞的依然是“團購套餐”。

餐飲市場規模達4.2萬億,新用戶消費特點如何把握?


與此同時,套餐正逐漸擺脫低價的印記,引入越來越多的品質商家進行消費升級。

美團“黑珍珠”餐廳中,上線精選套餐的商家佔比達26%,價格在158元—1988元不等;“必吃榜”單中,上線必吃套餐的商家佔比達44%,價格在33元—344元,套餐業態豐富。

一方面是增長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是對線上餐飲低價的訴求,並且在消費者行為及偏好的調查中,消費者對“味道好”、“價格合理”、“口感和精緻度”、“好吃不貴”等的滿意條件仍然是“吃”的核心訴求。

2

關鍵是培養忠誠用戶


外賣平臺高速發展的趨勢帶來了越加越成熟的運作模式;此外,新消費勢力崛起,個性化、多元化消費特點難以把握,直觀的表現是:下單轉化率降低。

基於下單轉化率出現的多訂單,沒復購;有復購,少訂單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在於,缺乏忠誠用戶!

➤ 精準的客戶群

不是所有的牛奶叫特侖蘇,同理,不是每份海鮮蓋飯都是一出場就吸金無數的龍蝦飯。找對適合產品的用戶特別關鍵,定位錯了,再好的產品,消費者也未必看得上。

餐飲市場規模達4.2萬億,新用戶消費特點如何把握?


主觀認為顧客應該是什麼畫像,都是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看問題,不一定是真正用戶的畫像。沒準確鎖定精準用戶群體,很大程度上就找不到用戶所在地,連選址也會出現問題。

➤ 優化的菜單設計

下單人數少,多數原因在於菜單的設置,沒有匹配合適的顧客。有些堂食不適合做外賣,就需要改造,改造的內容不僅僅是產品,也包括價格方面的改造。

餐飲市場規模達4.2萬億,新用戶消費特點如何把握?


這樣的話,如果菜單設計不合理,導致堂食和外賣很多方面,得不到統一,會對用戶形成一種外賣故意漲價的錯覺。在當下,外賣價格普遍上調,而人們喜歡佔便宜的心理依然存在,對比之餘,合理的菜單設計更容易使用戶接受。

➤ 合理的活動設計

在排名比較靠前的條件下,活動的優惠力度大小決定了你的人群定位,其中喜歡買9.9元套餐的用戶叫“價格敏感用戶”,喜歡買30塊錢甚至更高的外賣的用戶,叫“有購買力的品質用戶”。

餐飲市場規模達4.2萬億,新用戶消費特點如何把握?


什麼樣的活動會吸引什麼樣的人群,這個要考慮清楚,如果是做低價家常菜的,儘量多做活動。人群定位很清晰,有針對地去設計活動就沒問題。

運營的精髓在於,一定要有來有往,搭建應用場景,明確解決用戶什麼需求,由此需求的用戶是誰?在哪?要佔多少市場份額?要達到多少用戶量級?

3

結語

總的來說,互聯網餐飲的本質依然是餐飲,新用戶需求變化側面驗證了商家及時作出改變方案。

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優化餐飲的成本結構,應保證用戶因為互聯網的便利而享受到更好的美食。認真把控成本和了解用戶,也正是做外賣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