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湖北很多地方把農田改為養龍蝦好嗎?對環境來說有好處嗎?

李天風雨


現在湖北很多地方把農田改為養龍蝦好嗎?對環境來說有好處嗎?

把農田改為養龍蝦這個現象也不只單單是湖北這樣做,而是全國好多地方都再這樣操作,其實這些經過改造的田對環境和農田、農戶來說是沒有壞處的,相反還有不好益處,比如說:


  1. 這些年小龍蝦的價格一直是較高,出現了很多養殖小龍蝦的農戶,其一般的經營模式是種一季水稻後,再養殖一季龍蝦,這樣不僅合理地利用了水稻田,還能為農戶增收,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用稻田來養殖龍蝦的原因。

  2. 另外一個水稻收割後的稻草可為龍提供很好的餌料,養殖一季龍蝦後,這些稻草會全部消耗掉,這樣可以很好地解決田裡的稻草問題(因為很多地方是不可以焚燒的,如不養龍蝦這些草處理起來很麻煩的)起到了利於環境的作用。
  3. 稻田改為養龍蝦的田,首先是要加深其水位,並且不能有漏水,且要利於加、排水,要做到這些就會對田裡的供水系統或田埂進行改造,經過這樣改造之後,也利於種植水稻時的灌溉和排水曬田。
  4. 可減少田裡的雜草,如果稻田在冬天空一個冬季的話,到第二年開春時田裡會出現很多的雜草,這些草有的很難處理,但用來養殖龍蝦的田,幾乎田裡的草是不夠吃的,很多情況下是要種植水草的。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對環境來說沒什麼壞處。我老家的地,現在就讓人承包了。蝦稻共生,以前各家各戶的地都挨著,但是會有田壟隔著。現在按大小成格子狀,中間種水稻,四周深挖成水溝養龍蝦。養殖戶和農戶簽了協議,每畝地按一定費用給年租金,合同籤個幾年。對農戶來說,其實比種田合算。至於環境,就更談不上影響了。我小的時候,記得地裡要種稻的時節,會翻田,儲水,撒肥,那時候水面上會有很多死掉的泥鰍,並沒有什麼人要。後來初中開始住校,也沒有再見過這樣的場景,但是水面上的泥鰍肯定是沒有了。現在蝦稻共生,生態養殖,我想農藥的使用會控制得更好一點。這對環境應該更有利一點。


不吃肉的人生


基本農田改成養蝦田實現漁稻綜合種養這是這幾年的發展趨勢

種養結合,模式的轉型

基本農田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在大田作物都不景氣的這幾年,小龍蝦意外的火爆,消費的熱情一年高於一年,消費的增加倒逼生產的提速,價格好有錢賺就開始大面積的轉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小龍蝦這個產業,是一個新型的行業,小龍蝦本身就是外來物種,生生的被吃成了網紅產品。未來5年,小龍蝦產業依舊紅紅火火。



吃的飽到吃的好的轉變

人們從過去吃的飽穿的暖,到現在的消費升級,對於吃來說有了新的追求,人們日常中吃的米飯、饅頭、麵條等相對在減少,肉類、蔬菜、魚蝦等的佔比在提升。面對消費著的轉變,我們生產者要開始變。

對於環境的好處

1、農村環境變好了,農田改造成蝦田後,農村的環境變好了,小龍蝦養殖對水體的要求比較高,湖北目前大概有21個縣市的小龍蝦產量突破了萬噸,地方政府把小龍蝦當做一個產業後,各項的配套就慢慢完善了,河道里面的水慢慢的變清了,農藥、化肥等用量直線下降。



2、生態環境變好

主要表現在水環境這方面,湖北素有千湖之稱,但是現在只有三百多個了,消失的湖泊都圍湖造田了,現實很多縣市養田的田塊本身就是開始的湖區,這就具有先天的優勢,小龍蝦本身就屬於淺湖沼生物,特別適合這樣的環境,蝦田多了之後,候鳥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很多珍稀野生動物有重新出現在了視野裡面。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只有國家政策允許,湖北發揮自己的優勢,生產小龍蝦是無可厚非的,江湖中有著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生產量佔中國的六成多。

龍蝦說專注養好小龍蝦,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


龍蝦說



楚鄉農


好多地方都用農田來養殖小龍蝦了,我感覺可以,因為現在家裡的農田好多都不在家,都閒置,雜草叢生,用來養蝦可以促動家鄉經濟發展,對於汙染,肯定會有一點,但是一定要做好各項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