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1、園地選擇

楊梅是較耐瘠薄的果樹,幾乎所有山區土地都能栽植,但以山塘水庫邊的山坡地和山巒重疊的山岙中土層深厚、微酸性的土壤為宜。同時為拉開成熟期,實行梯度種植,在海拔500-700m的中山區宜以遲熟品種為主,可酌情搭配適量中熟花色品種,以進一步延長上市時間;而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安排早熟品種為主,適當搭配中、遲熟品種。如果立地條件差些,通過人為的改良措施,也能種植楊梅,如山坡較陡,可築等高梯地或水平帶、魚鱗坑種植等。

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2、苗木選擇

要求嫁接苗的品種純正,無雜質;根系發達,鬚根多;嫁接口癒合良好;新梢粗壯;無病蟲害及受凍等症狀。

最好選擇無風的陰天或小雨天起苗。若遇苗圃地乾燥,則應先澆透水,後再掘苗,以減少根系損傷。起苗後,應剪去傷殘的根系或剪平傷口,促進癒合。如遠途運輸的苗木,還應用黃泥漿蘸根,後用稻草包紮護根,再用草包或編織袋盛好,視苗木大小,每包50~100株後安全運輸。

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3、楊梅栽植

楊梅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栽植。此時冰凍期已過,氣溫開始回升,有利於根系的恢復和生長。如過早,植後易遇凍天氣,會導致土裂、根斷、苗死;過遲,則根系受傷後尚未恢復,未能及時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發葉,將影響成活和生長。不過從這幾年天氣較暖且有春旱的現象看,低海拔地帶還是以早植為宜。栽植密度要根據品種、氣候、肥力及管理措施來確定,一般以栽苗450株/hm2左右為宜,但為使幼樹提高前期產量,可栽600株/hm2以上,特別是荸薺種楊梅,密度可適當提高。栽植時,可配置少量的雄株,且分散栽植,以提高授粉能力。

栽植楊梅總的來講要做到“大穴、大肥、大苗”和“苗扶正、根舒展、深栽植、土踏實、蓋鬆土、剪頂梢、夏插陰”。另外,苗木在定植時要先解除嫁接部位的塑料薄膜,修剪傷根,剪除過長的枝條,做好定幹工作,天氣乾燥剪去葉片的1/3~1/2,以減少水分蒸發,然後將苗木放入穴中,理順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腳將四周踏實,再覆土,接口上10-15cm枝條要埋入土中,促使嫁接部位放出不定根,提高成活率,定植後,要及時檢查,若發現葉片萎蔫捲曲,要及時剪除葉片,防止生理失水。

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4、幼苗管理

定植後應勤檢查,發現缺株,立即補植,使其生長整齊一致;如栽後天氣乾旱,須及時澆水;苗木根部有鬆動的,應用腳踏實,並適當培土。在6月中下旬高溫乾旱來臨之前,做好覆蓋等抗旱保苗工作。過了夏秋季,還要再檢查1次,有的幼苗因高溫乾旱而使頂梢枯焦或死亡,發現後及時剪去枯焦頂梢,拔掉死株,秋季或次春進行補植。

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5、土肥管理

5.1幼樹施肥

一般以施用草木灰、土雜肥等為主。種植第一年6月底株施50g尿素,到8月份再株施腐熟菜籽餅0.25kg,或腐熟欄肥1.5-2.5kg。第二、三年,2月底株施尿素100-150g,10月施腐熟菜籽餅0.5kg、草木灰1kg;第四年,6月份株施硫酸鉀0.5-1kg、過磷酸鈣0.25kg,11月份施腐熟餅肥1.5-2.5kg,或腐熟欄肥15-25kg。

楊梅種植:楊梅豐產栽培管理技術

5.2成年樹施肥

投產後成年樹施肥提倡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提倡控氮適磷增鉀。

(1)花前肥。2月份抽梢(開花)前施用,佔全年施肥量的15%,主要目的是促進花芽發育,滿足開花需要,東魁楊梅花量少時慎用,遲效性肥應在上年11月份前施入。

(2)壯果肥。4月底至5月上旬施用,佔全年施肥量的15%,主要目的是促進果實膨大,增強樹勢,追施適量鉀肥為主,東魁楊梅樹勢強慎用。

(3)採果肥。6月下旬至7月份施用,佔全年施肥量的70%,起恢復樹勢、促發夏梢、促進花芽分化之作用,要求做到及時、足量。

(4)根外追肥。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在不同生育期噴施,可結合噴藥時施用。常用濃度:過磷酸鈣浸出液1%,硫酸鉀0.3%-0.5%,磷酸二氫鉀0.3%-0.5%,尿素0.3%-0.5%,硼砂0.1%-0.3%(不能施用工業用硼砂),硫酸鋅0.3%-0.5%。在高溫乾旱期使用濃度下限,採前20d內停用。

楊梅施肥主要採用環狀施肥、條溝施肥、土面撒施等幾種方法。

6、整形修剪

6.1整形

採用矮化開心形樹形,它可有效地防止風害,且樹體結構合理,達到抑制上強下弱的目的,可提早結果,且有利於優質果的豐產、穩產,操作方便,經濟效益好。具體整形方法:苗木定植後留15-25cm短截,當主幹上芽萌發後,要除去20cm以下的全部芽,使養分集中在上部的芽上,促使抽發出粗壯的枝條。春梢老熟,開始抽發夏梢,夏梢是幼樹生長中重要的乾枝,必須使夏梢生長粗壯有力,當一個春梢上抽發多條夏梢時,要選留2~3條,其餘全部抹除,夏梢上長出秋梢後,對秋梢進行摘心,使其生長充實。按此管理,則第二年春季就可選留出3個主枝,對多餘的長枝向下拉開角度緩和樹勢,對選出的主枝進行短截部分秋梢,使之繼續向前延伸抽發春梢、夏梢、秋梢,並在離主幹70cm處選出第一副主枝,副主枝要選在主枝側面略向下,位置比主枝延長枝略低,生長勢略弱些,主枝上其餘枝條全部短截,長短有別,促使多抽發新梢,早日形成結果枝組。第三年在完成3個主枝、3個第一副主枝的基礎上配備第二副主枝,第二副主枝與第一副主枝間距60cm,對其餘枝條進行促夏梢、控秋梢管理,促進花芽分化。第四年春季對主枝、副主枝的頂端進行短截,促使抽發春梢,繼續向外延伸生長,其餘枝條一律不剪,並適當控制春梢抽發,達到第四年結果。

6.2修剪

修剪分2次為好,以休眠期修剪為主,採收後修剪為輔。對休眠期修剪而言,低海拔地帶冬季0℃以下天數出現較少的地區,強壯樹和普通樹可在11月中下旬修剪,弱勢樹在春季萌芽前修剪,而冬季0℃以下天數出現較多的地區,宜在春季萌芽前修剪。休眠期修剪主要是調節生長量、花果量和改善樹形,以疏剪為主、適當短截。這次以疏刪為主進行小枝修剪,主要剪去病蟲枝、枯枝、病弱枝、密生枝、直豎徒長枝、晚秋梢,對少花樹剪去部分無花枝,多花樹剪去部分有花枝。

採收後修剪是恢復樹形,以疏剪為主。東魁楊梅幼年樹樹形比較直立,枝條相對較少,應重剪促進多發枝條,以利造形,荸薺種楊梅枝條相對較多,採取短截和疏剪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修剪。結果樹一般以大枝修剪為主,鋸掉樹冠頂上高豎枝、兩樹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冠內密生枝等,由於只鋸大枝不剪小枝能夠強壯春梢花枝,不會盲目減少春梢花枝,同時能促發夏梢,更新內膛枝,添加結果枝,在7月下旬至10月期間提倡不修剪,可控制晚秋梢,以免影響春、夏梢的花芽分化,對下年的結果不利。

6.3促花

幼樹楊梅通過科學管理生長很快,第三年就可形成一定樹形,而此期又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期,如不採取相應的促花措施,將繼續進行旺盛營養生長,花芽無法自然形成。因此,當幼齡楊梅樹已達到可投產樹冠(冠徑1.2m以上,樹高1.5m以上),即在7月20日至8月15日,用15%多效唑 300倍液噴樹冠(綠色食品楊梅基地不能使用多效唑),進行控梢花。

6.4保果

一是花期噴0.2%-0.3%硼砂液,增強花粉活力和防治枯梢病發生。二是人工授粉,開花期若晴天又配置合理授粉樹的楊梅園可自然授粉,花期若陰雨綿綿,則花粉無法飛遠,影響授粉時要進行人工授粉。具體方法是:採一些雄花楊梅枝條插在盛滿水的瓶裡,再將瓶掛在楊梅樹樹冠頂部,增加授粉機會。或在雄花開時的中午,剪幾枝雄花枝到楊梅園上風口、園中間和四周進行輕輕拍打使花粉在楊梅園中飄散。三是初投產楊梅和東魁楊梅開花、抽發春梢和新根生長基本是同步進行,梢果矛盾很激烈,楊梅結果枝的頂芽為葉芽,部分結果枝在開花結果後能抽生春梢,消耗大量營養引起嚴重落果。因此,為提高楊梅座果率需進行抹芽摘心措施,控制春梢生長。

6.5疏果

楊梅坐果後,掛果過多影響楊梅品質,果形變小,成熟期推遲,後期落果嚴重,並且易產生大小年結果。因此,為提高楊梅商品性,須進行疏果,特別是東魁等大果形楊梅品種,更要進行疏果。疏果應分2-3次進行,5月中旬,當幼果豌豆大時,開始疏去全樹1/3~1/2,果實迅速膨大期前定果,留果量視樹勢、結果多少及品種特性而定,如東魁楊梅疏果標準為15cm以上的長果枝和粗壯果枝留2-3個果,5-15cm長的中果枝留1-2個果,5cm以下的短果枝留1個果;荸薺種15cm以上的長果枝和粗壯枝留4-5個果,5-15cm長的中果枝留3-4個果,5cm以下的短果枝留1-2個果。

7、主要病蟲害防治

楊梅病蟲害防治要在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優先協調運用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達到防治指標時合理組配農藥應用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減少農藥殘留量,確保楊梅優質豐產。要改依賴化學防治為運用各種綜合措施的控制技術,改優先使用化學防治為優先使用非化學控制技術。改殺蟲治病為控蟲防病,改傳統施藥為科學精確施藥,改單戶盲目用藥為有組織、有節制用藥。

7.1楊梅癌腫病

(1)在3~4月腫瘤中病菌傳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塗上200倍402抗菌劑,也可在病樹主幹分叉處挖一小孔滴入402藥液。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發前進行)並燒燬。

(3)在每次噴殺菌劑農藥時都要噴溼枝幹,在採摘楊梅時,不要穿皮鞋上樹。

7.2楊梅褐斑病

(1)改善楊梅生長環境,增強樹勢。

(2)及時清掃落葉集中燒燬,減少病原菌。

(3)噴藥保護。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噴1次8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或1∶2∶200的波爾多液。

7.3蚧殼蟲

用95%機油乳劑50-100倍,或25%撲蝨靈粉劑1 000-1 500倍,或速撲殺乳油800-1 000倍(此藥限在摘果後使用)。

7.4卷葉蛾

在幼蟲發生期,用80%敵敵畏1 000倍,或5%溴氰菊酯乳劑5 000-10 000倍。

8、採收

楊梅成熟後極易腐爛和落果,要及時採摘。並注意輕採、輕放、輕挑,同時進行果實分級。採收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宜,下雨或雨後初晴,不宜採收,否則果實水分多,容易腐爛。同時,果實採摘後進入冷庫預冷,然後進行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