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日對酒》

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日對酒》

說到清明節的詩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的這首《清明》太有名了,比任何一首清明詩都出名,小學課本的功勞很大。

這裡想說的是另一首詩,宋代高翥的《清明日對酒》,全詩如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詩的前四句寫景,彷彿電影一樣,先用長鏡頭拍全影,就是第一句“南北山頭多墓田”,詩的頭一句至關重要,除了引領全篇之外,還給全詩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

“南北山頭多墓田”定下的是什麼感情基調?悲涼、傷心、哀愁。

南北的山頭上都是墓田可見死去的人之多,作者明著說墓田多,實指死去的人多,可悲可嘆。

第一句寫景,第二句寫人“清明祭掃各紛然”,“紛然”這個詞很有意思,古人熱枕,做事一般都會互幫互助,而唯獨這掃墓、祭拜先人都是各人忙各人自己的,沒有幫助別人的,一個“紛然”就寫出了亂紛紛中又帶哀傷的氛圍。

鏡頭拉近,看到了近處,“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裡引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莊周夢蝶,一個是杜鵑啼血。莊周夢蝶分不清現實與夢境,而這裡的紙錢恰好是溝通陰陽兩界之物,杜鵑啼血表示傷心難過到了極致。

這上面四句是一個悲涼、哀傷的感情基調,誰知到了五六句,感情氛圍急轉,來了一個180度的大掉頭。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白天祭拜的時候是那麼的傷心,可到了晚上呢,只有狐狸睡在孤零零的墳冢上,白天那些痛苦的兒女幹什麼去了?回到家裡掌燈吃飯聊天歡笑,過自己歡樂生活去了。

這兩句與前四句的對比、反差是多麼的巨大啊?

讀到這裡不由令人想起了“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可以換兩個字變成“只見活人笑,哪聞死人哭?”

人啊,有時候脆弱的令人難以置信,有時候有堅強的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是多大的痛苦都會變成過去,都會遺忘掉,無論多深的感情,過去了便一文不值。前面的掃墓不是為死人的,是為活人的,只是為活人排遣自己的情緒而設。

最後兩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令我想到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關於孝敬老人,當老人在世時,一定要把能給老人的都給他,不要等老人不在了再想給也給不了了,因為一滴酒也到不了黃泉。二個方面是關於對自己的,自然是有點及時享樂的思想。

及時享樂的思想也分兩種,一種是主動的追求享樂,看破紅塵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二種是無奈的被動享樂,這種即使享樂也不舒心,高翥詩裡表達的顯然是第二種。

今天這些孩子在祭拜先人,幾十年後這些孩子也會變成先人被後面的孩子祭拜,這是多麼的悲涼?人生就是一首悲歌,悲歌當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