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的懷舊博物館,70後到90後的童年記憶都在這裡了

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財富。“老炮兒”楊子禕在過去14年,用自身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的真實性。

2005年,33歲的楊子禕窮困潦倒,他決定從成本最低的生意撿破爛兒開始,用身上僅有的100元收售錄音機,白手起家。如今他的藏品總價超百萬,11大類、35小類年代感十足的物件,佔用了岳父整整八間平房。

他將其中一個平房佈置成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普通人家中的樣子。裡面擺放的所有老物件,也都是他從各個地方淘換來的。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寫字檯上,

老式檯燈、筆筒、“北京”牌墨水……

桌面上的日曆永遠定格在了1985年。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憑藉收售錄音機起家的楊子禕,

房間內還存放著許多具有年代感的錄音機與收音機。

在這個帶皮套的牡丹收音機面前,

哪個古董敢說自己身上有“包漿”?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日本產的“三洋”單卡收錄機,

80年代初期的搶手貨。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穿著喇叭褲,

扛著播放鄧麗君歌曲的錄音機,

那個年代沒有比這更潮的搭配了。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TDK”的卡帶,

當年的名牌產品,

伴隨著多少人的青春歲月。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

公共電話、BP機、大哥大……

這些已經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但在楊子禕這裡,

我們能輕易發現它們的身影。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在80年代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標誌。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當年的BP機,

接到傳呼要滿大街找電話回過去。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90年代大款的標配“大哥大”,

在公交車上拿著它打電話,

聲音不自覺地會提高十幾分貝。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在手機普及之前的年代,

街頭的插卡公話傾聽了多少愛恨情仇?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除了通訊設備,

他的房間裡還有許多老物件。

這些穿越了時光的藏品,

包含著多少難以割捨的記憶。

無拘無束地打小霸王,

是當年多少孩子的夢想。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Windows95的時代,

你想把電腦裡的資料拷貝帶走,

得用這種軟盤。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裝膠片的“傻瓜”照相機,

旅遊紀念照的利器,

哪怕是國產的,

買一臺也要當時幾個月工資。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鬧鐘,童年起床的噩夢……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暖水瓶,曾經是中國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80年代的婚禮,主人會收到一大堆的暖水瓶。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除了暖水瓶,

當年結婚標配還有這樣的手提箱。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在“三轉一響”之後,

洗衣機隆重登上結婚必備系列的舞臺。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多少人童年的幸福就裝在這些餅乾桶裡。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當年男孩子的“制式武器”,

出門掛身上腰桿挺得倍兒直。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小學音樂老師的高級裝備。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在還沒有通電的年代,

是這種煤油燈點亮了家家戶戶。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The End-

攝影:新京報記者吳江

校對:付春愔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歡迎朋友圈分享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玫瑰花的旅行 |佩奇爺爺的春節 |春運首趟臨客 |樓道里的考研族 |專訪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陳杰 |互聯網大咖駕到 | 罕見病患者 |“官批”閉市 |抗戰老兵 |三和大神 |毛坦廠中學的日與夜|傳銷往事|共享單車亂象|雄安新區|睡覺的中國人

投稿至官方郵箱:[email protected]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