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字不多,有寫的不對的請原諒,如果中國有一萬所衡水中學,20年後中國會是什麼樣?

戀you888


其實這就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衝突。

終究,老百姓不是喜歡應試教育,或者討厭素質教育。老百姓在乎的不是教育真正好不好,到底能不能培養所謂創新人才,這些老百姓壓根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公平

因為只有公平他們的後代才能翻身,唯有考入名校,985 211,他們孩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在乎得是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被社會認可,或者說與官二代富二代有可以競爭的機會。

那自然,唯分數論,應試教育再好不過了,大家按分數說話,只要能考好,就能去好學校,只要是好學校畢業,就能得到社會認可。

創新當然是好的,但是創新不創新那是整個名族的事情,個體老百姓只關心孩子能不能有好工作有好生活。但是現在不得不說應試教育確實激發不了創新動力,隨隨便便採訪學生基本都是厭學心態。或者說只喜歡某一科,不喜歡其他科,但是因為要考試,所以不得不學。國家想要有創新人才,多樣化教育體制只是其一,更主要保障公平。不然老百姓就算知道應試不對,但是為了公平,也更傾向應試


叫做他的那個人


那就完全是高分低能的代表,第三次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我記不清了)可能又要與擦街而過了,這好不容易抓住了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的機會,可能就要葬送了,你只知道這些超級中學的升學率有多高,但是特別突出的超級中學的學生即使考上好大學,在大學真的能成為研究型人才嗎?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吧,你聽說過清華或北大出來的那些超級中學的有名氣的人嗎?太少了,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那些普通學校的學生,他們才是社會的大部分,而不是以為去追求好,所謂的好只是聽起來比較好罷了,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機器,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這真的很可怕


silence913072031


中國二十年前上大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現在稀鬆平常自家樂哈一下。隨著一年又一年,二十年來遍地開花的大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文化的知識青年撐起了中華第二經濟體急缺的高端人才。世界只有二個國家,中國與外國。追著老大,提著老二,吊打全世界的老三也只此種花家。知識就是命運,家庭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是綁在一塊的。儲備了二十年的知識分子融入到中國每一個角落,輸送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的聲音,世界的聲音。’現在沒有中國參與的聯合國任何協議都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廢紙。中美貿易磨擦全世界的國家瑟瑟發抖。三個月的時間世界各國上竄下跳從中斡旋,各國首腦心裡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現在能撬動地球的力量,只有中美兩國。中國完全是依靠自己培養的人才造就中國的傳奇。由於中國的移民政策不開放,幾乎吸收不到世界頂尖人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是幾萬所學校從幼稚園到博士後逐階而上培養出的豐碩果實。學識無止盡,越優秀越多的知識青年走入世界,中國的聲音更宏亮。


幸福就是快樂26301399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誠如是!20年後的中國必然全方面進步,社會發展更為快速,人才輩出。

我就看到一些人啊,鄙視那些高分的,什麼高分低能啥的,感覺自己沒讀幾個書混的不錯就得意洋洋,多幼稚,多丟人歐。還不以為然,得意洋洋,殊不知丟臉丟大發了。

其一!中國教育在家庭教育上是比較失敗的,應試教育的方式很適合中國,為什麼?因為你只有記住規則,才能玩遊戲,人生也是如此,知識就是規則,記住的越多,你才玩的越好,越得心應手。你去叫一個混子懂什麼叫尊嚴!尊嚴的前提是什麼?或許你初入社會吃點虧,喝點酒,談談心就懂了。對不是人家小學生活生生的把他記住了,就像1+1等於二,尊嚴的前提是自尊,是自己給的!然後再生活的實踐下早早就懂得,而你屌不過光陰!

其二!窮人什麼苦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為啥?因為起點太低,學習對於基礎素質的要求很高,理解能力,邏輯能力,各種素養,無形之中都是要求。再就是近在眼前的幾千塊錢懵逼了雙眼!學習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確實最好的出路,知識是無價的,人生軌跡截然不同,因為生活質量有著本質的區別!鑽石王老五畢竟少數,除了錢,人生也沒啥追求,生活自理的情況下,錢就不算什麼東西了。譬如有車有房了,錢再多有什麼意義,肯定花費時間在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上。想象一下二十年後整體年輕人素質更上一層樓,何愁社會發展不迅速?

最後。你要知道,都是普通人,你能得意洋洋的調侃別人,很大一部分並不是因為你多厲害,人家王思聰都覺得自己很平庸,你能想到的,做到的,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而那些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人,研究室社會階級上層選手了,或者是精英階層了。

就尼瑪靠著爹媽,一年十幾二十萬就覺得很牛氣的人,還覺得很了不起?殊不知你兒子的起點早已經落下了十萬八千里。我們父母那一輩缺的是物質,我們這一輩即卻物質也缺素質,下一輩了?

就如同現在的白領,只不過是上個世界工廠流水線裡面的班長而已,經不起時間的洗禮!

得瑟?蒼天饒過誰!



久月十三


答:衡水中學的教學質量確實不借。越出名的學校,進的門檻越高,一般成績普通的是不可能進去的。能進去的都是各農村小學或城區小學的尖子生,幾乎都是些精英聚在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老師教起來也得心應手,教學質量肯定是一流的。如果象農村普九一樣,把整個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一鍋端去,鞏怕還是難出這樣的成績吧!要是真能把一個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都全部納入衡水中學,還能有哪麼好的教學質量,哪麼在全國推廣這樣的教學經驗,每個省辦一個或兩個這樣的學校,不知每年可多培養出多少人才。


範景良1


我想參與一下這個問題!

談點個人觀點,衡中再次進入問題圈子,感覺衡中真的被大家所關注。衡中確實考取兩校的學生多,這是社會共識。我想知道進入衡中後,考取兩校的學生有多少科研創新成果?如果衡中模式要是好的話,為什麼國家不推廣?現在教育部又提出小學二年級以下,不許留書面作業,這些都是為了什麼?這是國家已經意識到了,我們現在的孩子的危機,也是國家的危機,國家現在需要孩子的創新,孩子的健康身心。如果孩子就像機器一樣,我們不需要培養,將來有機器人就可以了!

如果真是這樣, 那麼機器人由誰來完成,是由我們的孩子來完成,孩子們創造的機器人能否立足世界,我們國家就有了立足。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

接下來,我們可以算一個賬,如果出現一萬個衡中,一個衡中就算五千人,這樣就有5000萬在衡中,如果衡中有百分之一的學生不喜歡這裡,這樣就有50萬的學生是不喜歡被當做成品機器人的。那麼這些孩子會對社會,影響會是多大!如果,我們感覺這個比有點大,萬分之一,這樣就有5000個孩子身心受傷害。相當於我們整個縣的高中學生。這個數字也不小。如果讓他們自由發展,如果按自己的興趣發展,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誰能想象!

現在家長還是停留在考學,考學!

身邊有個例子,有個同事家孩子,僅僅考個三本,而後來喜歡畫畫,申請到英國讀書,被倫敦大學錄取,現在又被英國皇家學院錄取,都是學的設計專業。對於這兩個大學我不知他們好壞,聽孩子回來說,她的專業倫敦大學是世界排名第二,讀完他就想上皇家學院。如果,這個孩子去衡中,我想他早就輟學了。


南極人21


個人覺得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應試教育現在演變成了硬式教育。真的不好。我大女兒3歲,我現在每天的希望就是她每天都能玩兒得開心。至於什麼興趣班早教班的,相當於扯淡。如果它自己跟我說想學什麼,那肯定滿足,但是不能半途而廢,因為是自己選擇的路。


尕航丶


那未來中國大學生群體必然分裂為兩個群體衡水系和其它系,互相歧視,進而延伸研究生個博士群體的分裂和社會高等教育群體得分裂,比如中科院或科研單位中工作人員得分裂,而以歷史來看,這種群體分裂不太可能出現良性競爭。


星飛雪舞sss


天才學生天賦是關鍵,後天培養只是錦上添花。衡水中學剔除掐尖招生,嚴禁違規收費,依照教育法教學,肯定是一地雞毛!


翼俠


無發明家、科學家,全是答題做卷的機器,國家發展停滯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