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前言:

“如果你想建造一艘船,先不要把人們召集起來採集木材,發號施令,而是要引導他們嚮往浩瀚無邊的大海”,引導他們熱愛這個事業。

對事業的熱愛,是解決企業管理,解決內部那些無窮無盡、千奇百怪、捉襟見肘的問題的唯一鑰匙。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人生三階段

首先是人生的三種本能,活本能、愛本能與死本能。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剛剛生下來的小孩,都是活著的本能,或者歡天喜地,或者垂頭喪氣,或者聲色不動,總之,像小動物一樣地活著,活到十五六歲時,如果早熟,懂男女之事,懂得了愛的本能。這下苦了,女孩子美白、磨皮、削尖下巴,男孩子練胸肌、創業、買大房子,其實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非洲角馬爭奪交配權,互相決鬥,把角都給撞下來。大洋洲有一種鳥,築巢時蒐集一種玻璃珠子,誰蒐集玻璃珠子多,誰就更能吸引異性。人類跟它們是一樣的。

直到第三階段,有了死的本能。喬布斯說,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發明,他說他最幸運的是17歲聽到一句建議,每天對著鏡子問自己:今天如果是活著的最後一天,還會不會做你今天要做的事情?他從17歲開始,喬布斯每天這樣問自己。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差不多47歲了,眼睛開始老花了,遠也看不清,近也看不清,仔細看手上,還有點老人斑,我才驚悚的意識到,自己老了,然後才想起了喬布斯的那句話——我比喬布斯晚了30年。我不知道各位從什麼時候開始,死的本能才進入你的視野。說是死的本能,其實是怕死的本能。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 怕死,是一種本能

人生的三種本能,對應的是人生的三種境界。馮友蘭說過,人生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把後二者統稱為信仰境界。豐子愷提起老師弘一法師的一段話,非常到位。弘一法師出身非常好,受過非常好的教育,是中國第一個寫簡譜的人,第一個畫油畫的人,第一個演話劇的人,多牛的一個人,非要出家。豐子愷作為他的學生,跟親戚朋友解釋,說一般人腳力有限,一輩子只能活在一樓的功利境界,弘一法師腳力好,不僅要爬到第二層,學藝術,還要繼續爬到第三層,進入信仰境界。這是豐子愷解釋弘一法師選擇出家背後的邏輯。

做小孩子的時候,你其實沒有那麼多擔憂顧慮,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非常“自在”( self-being)。人生識字憂患始,等你開始真正長大了,成人了,進入社會了,就進入“不自在”(self-absorbing)的第二階段了。這時候,各種苦惱就來了。如果你要開始做企業,就更麻煩了。很多做企業的人基本上處於一種焦灼的狀態。好不容易把企業做到5個億了,參加一次什麼同學聚會,發現睡在上鋪的兄弟已經做到十個億了,然後著急了;吭哧吭哧做到10個億,參加一個老鄉會,發現有個你平時最瞧不起的老鄉已經做到20個億了。這種名利圈,楊絳說,人生的這種圈子,有點像蛇窟,裡面有一千條蛇一萬條蛇,只有一條蛇能探出頭出來。所以,很多人熱衷於參加各種企業家峰會、各種俱樂部,但是你發現,最後真正能探出頭來的只有一個人,這個遊戲幾乎永遠沒有贏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怎麼走到第三階段,走到自為的階段(self-making),這是每個做企業的人應該深思的問題。我把人生的驅動力列為三種驅動力,生存驅動、恐懼驅動和熱愛驅動,對應著人生的三種階段。恐懼驅動指的是什麼?很多很多企業家,別看人前風光,其實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小時候非常非常窮,完全是對貧窮的恐懼之心驅動他掙錢,掙越來越多的錢;小時候吃了午飯不知道晚飯在哪裡,他特別怕失控,所以完全是一種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感,促使他控制著企業的每一個細節;小時候被冷落,特別缺愛,也許整個青春期都沒有異性對他微笑過一次,所以喜歡身邊圍著一圈小鳥依人式的人物;小時候被人瞧不起,黑五類、地富反壞右的子女,很多企業家都是這種出身,所以做企業的時候,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會長、主席、委員之類,各種名頭弄一大堆。沒有上市的,天天想著什麼時候上市;上了市,又怕估值上不去,對不起投資人,對不起好朋友,所以天天又想著購併,手忙腳亂,弄得一大堆呆賬、壞賬。這背後都是恐懼感在支配,什麼時候脫離了這種恐懼感,才能實現內心真正的自由。我認為,只有對事業的熱愛,才是解決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的鑰匙。

領導力、團隊與績效

白花花的銀子,背後是鋼鐵般的團隊。鋼鐵般的團隊背後是老大金子般的領導力。領導力提升1%,團隊能提升10%,績效能提升100%。白花花的銀子,大家都看得見,鋼鐵般的團隊就沒有幾個人看得見了,更不要說金子般的領導力了。金子般的領導力是什麼東西呢?很簡單,就八個字,知己知彼、揚長避短,就這八個字。但是這八個字要真正弄懂,是非常難的事情。

知己知彼,揚長避短。你要想發揮別人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短處,首先喜悅地接納,這個不是我的長處;你要想喜悅地接納自己,前提是認識到這個是我的長處。企業從三五千萬開始,到三五個億,再到三五十億,實話說,到了一定的程度,不管你多能幹,你不可能什麼都懂。IT不就是買幾臺電腦嗎?人力資源,不就是招幾個人,發發工資嗎!銷售,哪裡有我拿不下來的客戶!產品,我搞這東西三十年,有誰比我更懂?事實上,有很多東西,到一定程度,你就是不懂。以人力資源為例,企業到了兩千人左右的時候,你沒有兩百萬的年薪,根本找不到有人力資源方面操盤能力的人。兩千人的公司,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多維度、多時點、多層次,每一件事情,都是潛在的無數件事情的原因;反過來說,每一件事情,也是潛在的無數件事情的結果。你沒有一定的閱歷,沒有一二十年工作經歷,真的門都進不了。你每解決一個問題,同時生出十個新的問題來。所以,這種專業的工作,你懂?那就按照你的方式做吧。真懂的人,絕對不會來;來了,也絕對留不下。

因此,企業到了一定的程度,管理者就要有開放的心態:必須承認我們不懂,我們要交給專業的人,讓他們做IT,讓他們做HR, 讓他們做銷售,讓他們做產品。這個是一個極艱難的決定,很多老闆內心是很要強的,你要他直接承認,他不懂,你不如一刀子捅了他。所以,一切就是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的前提之下,才談得上自我掌控,才談得上鋼鐵般的團隊,才談得上白花花的銀子。

正念、良知與天命

正念、良知、天命,我這幾年費了很大功夫去琢磨的最核心的東西。怎麼讓老闆認清自己,後來我尋找到三個詞,一個是正念,一個是良知,一個是天命,分別來自於佛學、儒學和神學。一個理念不夠,兩個,兩個不夠,三個,看看這三個加起來,能不能解決這個自我認知的問題。

正念是什麼意思呢?正念是出口轉內銷的一個佛學的概念,有意識的覺察,關注當下,不做評判。正念是情商,是組織智商,是組織競爭力最核心的一個基礎。有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老闆進入那種迷狂狀態,不管因為自戀狂還是控制狂,他會慢慢有自我意識,這樣做是不是有點過了?我最怕碰到自戀狂老闆,他們進入那種自我宣傳、自我營銷的狀態,能滔滔不絕講半個小時,自己沒有意識。所以,也許正念這個工具,能夠幫到他。

正念的學術研究,《以熱愛戰勝恐懼》書裡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這裡不展開了。總的來講,它強大到你難以想象的地步,從醫學到心理學到組織學,都在研究正念,各個領域都發現了它神奇的效果,醫學領域甚至發現它能夠抗癌,能夠治療艾滋病,奇怪吧?這是正念神奇的作用。組織裡的正念我這裡列了一個表,它在身體方面、心理方面、關係方面,怎麼能幫助企業去做這方面的提升。當然我最關注的是領導力。當企業家進入了那種完全沒有一點自我覺察的狀態的時候,也許正念這個概念,能夠從旁邊提醒他一下。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 組織裡的正念

第二個概念是良知。良知這個概念應該來講是新儒學最核心的一個出發點,它出自儒學第二期。在宋朝的時候,良知這個概念慢慢就形成了。我這裡提煉出一句話,“萬物一體之仁”,注意這句話其實不是王陽明提的,是二程之一的程顥提的。不要小瞧“萬物一體之仁”這個邏輯,它解決了中國人,應該來講,一千多年小兩千年的出世和入世的關係的問題。大多數中國人出世和入世的關係,是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最簡單的就是看朋友圈,經常有那種人,昨天還在發柳傳志44歲擺地攤、宗慶後45歲騎大板車送貨,今天他又發一個新的段子,千秋功業三杯酒,萬丈紅塵一壺茶。他昨天入世,今天又出世,我說人生如此殘忍,哪個人願意陪你這種打轉轉的人玩呢?所以註定你一事無成,如果你還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打轉轉的話。

萬物一體之仁是第一次幫助中國人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解決得還相當不錯。當然總的來講,最後體系化地和實踐真正聯繫起來,是王陽明這個良知的概念。良知這個概念非常容易走偏。因為王陽明畢竟是一個偏詩性的哲學家,他也是一個詩人。他留下的東西很容易有左中右三個方向的解讀,這個就很麻煩了。陽明左派、右派和中道派對陽明學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用最簡單的例子來比喻。比如說“知行合一”。如果說這個話筒是“知”,這個翻頁器是“行”。陽明左派走偏了,怎麼走偏呢?他不是努力實踐,通過在“行”上下工夫,努力去靠近“知”。他是反過來,用“知”去靠近“行”。什麼意思呢?他做著很普通的事情,甚至有些齷齪的事情,卻單方面通過自我崇高化、自我聖化去把這件事情包裝得很偉大。這個是很荒唐的事情。所以朋友圈經常有這種,明明是肉吃得太多,想到鄉下吃幾天蔬菜,吃幾天野菜,他就把自己包裝成陶淵明;明明是到沙漠上high幾天,走了幾步沙漠上的路,就說自己“重走玄奘路”。這種自我崇高化、自我聖化,其實是陽明左派留下來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應該來講,陽明左派的做法,在中國產生了很多負面結果,甚至中國建國以來一系列的政治災難,跟陽明左派都有關係。陽明中道派不一樣,陽明中道派強調的是一定要體究踐履,實地用功,重視慎獨、自律、務實、實踐。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方法。日本人就聲稱,陽明學已全亡於清國,他們認為自己才是陽明學的正派,這背後的邏輯讓人辛酸。

第三個詞是天命。中國文化也講天命,但是講得不如西方神學那麼深。大多數中國人其實是對神學一竅不通的,完全入不了門。因為我們從小就受到正統教育認為那一些東西都是迷信,這個表格上面那七八類都是迷信。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其實不是迷信,你仔細看世界歷史,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偉大的藝術家、最偉大的政治家,基本上都是有神論者,難道他們就比你傻。難道他們就是很愚昧地相信天上有個白鬍子老頭,緩緩從雲端降落?不是的。大多數中國人不懂,不知道萬物有神論到自然神論背後深刻的邏輯。我在書裡有詳細的解釋,這裡不多講了,總的來講,我們一定不要以自己是無神論者為榮就好。因為說自己是無神論者,有神論者會認為你很可怕,認為你沒有底線,無所畏懼。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 從宿命之天到使命之天

總的來講,有天命的人跟沒有天命的人是不一樣的人。他相信的天是使命之天,不是宿命之天。他是自己主宰的,他有巨大的動力。所以典型的相信天命的人,最經典的是西方的加爾文教派的教徒,他內心的源源不斷、連綿不絕、無窮無盡的動力,任何的其他文化都要為之感到震駭。我們各行各業面臨的對手,都是這樣的人。

我是管理學者,我們在世界最好的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就相當於十萬美金的年金,就是每年有人給你發十萬年金的錢,承認你這個工作的價值。反正你只要在這個體系內,就能拿到這個錢。一般人寫三篇五篇就夠了。但是美國那種一線學校的一線學者,你看他們的簡歷,每一頁A4紙上大概是十篇左右的論文,你用打印機打他們簡歷,嘩嘩譁,嘩嘩譁,一頁一頁又一頁,你上完廁所它還在打。一百多篇論文,很正常。德魯克只用兩個手指頭打字,一直打到九十多歲,一生他能打出三十多本書來。因為德魯克是有天命感的人,他堅信他是把老歐洲的學術傳統要帶到新大陸、帶到管理界的那個人。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 《至暗時刻》丘吉爾

再舉個例子,大家前一段時間看《至暗時刻》,再去看丘吉爾的傳記。丘吉爾上小學的時候就堅信,他將是拯救英格蘭的那個人。所以有些人就是有天命感、有使命感的人。這種使命感從心理學的角度,其實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堅信自己是有天命,結果就是有天命的,做出與你天命相當的功業來。

我講的這些東西,有偏中國文化傳統的,有偏西方文化傳統的;有偏古代的,有偏現代的。總的來講,要從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最後是美美與共。我們作為中國人,2018年的中國人,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懷,想辦法用最大的拿來主義,把人家的好東西拿過來,不能敝帚自珍,妄自尊大。

提出這三個詞之後,保守主義者認為我好像是掛羊頭賣狗肉,把西方的東西包裝成中國的東西,引進來;另外一方面,那一些全盤西化主義者,認為肖知興太保守,你怎麼跟中國文化走那麼近呢?為什麼用這麼多中國文化的詞呢?從實踐的角度,我們必須考慮到要給中國人的身份(identity)留下一個空間,另外一方面,我們要以一種最大程度的拿來主義,學習人家的好東西。我在艱難的走這個平衡。真的要是做學問的人,真的要做實踐的人,應該會理解我的苦心。

我用下面三個比喻來形容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比喻是一道菜,這道菜叫醃篤鮮。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正念就是原材料要好,山上剛剛採下來的筍。良知是鍋氣,菜還保持著鍋裡的溫度,這個很重要。天命是什麼呢?材料好,鍋氣好,還要愛你的人為你準備。所以你想想,無論你去過世界上多少好餐廳吃過飯,多少米其林大師為你做過飯,最後你最懷念的往往是愛你的人為你做的菜,這個人或者是你姥姥,或者是你媽媽,或者是你愛人。愛你的人為你準備的菜,賦予了這個菜感情,賦予了這個菜特殊的價值。為什麼吃家人的菜身體健康?因為你知道他是愛你的。外面的菜再好吃,在這點上,也比不上家人給你準備的菜。

第二個比喻是汽車。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正念相當於底盤,底盤要好才叫好汽車。良知呢是方向盤,不能開到溝裡去。剩下一個好車還要什麼?好的發動機,好的發動機相當於天命,給你源源不斷、綿綿不絕的內心動力。

第三個例子射箭的例子。正念相當於箭,良知是靶,天命是弓,給你提供動力的。

唯有對事業的熱愛,才能讓你實現內心的自由(經典)

這是三個比喻。更多的內容,大家夜深人靜的時候,看看書裡面怎麼講的。其實這一本書有點像我之前寫的《中國人為什麼組織不起來》,三明治戰略,頭兩章比較容易讀。比較難的,乾貨在中間兩章,未必有多少人能讀進去。最後有幾章,又相對簡單些。我看到網上很多人點評這個書,看起來他們都是吃了旁邊的兩塊麵包片,還沒有吃到肉。那個肉一般人不太容易有胃口去吃,太學術化了。

最後給大家分享的是這個小王子作者這句話,“如果你想建造一艘船,先不要把人們召集起來採集木材,發號施令,要引導他們嚮往浩瀚無邊的大海”。就是引導他們熱愛這個事業,對事業的熱愛,是解決企業管理,解決內部那些無窮無盡、千奇百怪、捉襟見肘的問題的唯一鑰匙。

所以大家如果有時間,還是可以多花一點在閱讀上,儘量把中間那塊肉也啃下來。它們能幫助你看清楚自己,幫助你建立鋼鐵般的團隊。因為本質上正念、良知、天命這三樣東西,是讓你抽離出來,讓你從一個更高、更大、更遠的地方看自己,看得更清楚,看得更透徹,看得更淡泊。你不會那麼情緒化,不會那麼防衛心態,不會跟人家爭論。這個是背後深層次的邏輯。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人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