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歐楷快三個月了,怎樣練習力量?

閒人寫字


你的字有了歐字的基本特點,三個月應該說還是寫的不錯了,但筆法和結體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初習歐楷,建議按原大實臨,好處較多。

一是身臨其境地體會所臨對象實際大小的感覺。

二是在把握基本大小外形的過程中中追求筆畫精準到位。

三是通fL深入觀察,進一步把握範字的姿態,塑造歐字的優美造型。


楷書變化主要在撇、捺、挑、鉤、點等斜向筆畫,其中唯有捺畫能起到主筆支撐作用,要作為重點練習。

歐字捺畫平緩,前細後粗,飽滿肥厚筆尖上挑,帶有隸書筆意。楷書中的撇畫和捺畫相交,一定要注意撇尖和捺腳最好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上面這種處理方法,將撇畫縮小成豎撇,騰出更多空間讓捺畫盡情右伸,左縮右伸造成中宮的緊湊,更好地體現了歐字“中宮緊湊,四肢伸展”的特點。

學歐字,不妨多注類似的處理方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導致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所謂力量感,主要是依靠行筆節奏感與速度來體現的。慢慢的運筆寫,線條肯定軟弱。另外,與運筆法有很大關係,中鋒法多表現圓潤柔和跡象,側鋒法多表現方整硬朗狀態……以我的經驗,寫歐楷宜用側鋒法,書寫速度適中,起止要有節奏。

想解決形質與神采不足問題,具體作法如下:

1、採用〈潘氏三指執筆法〉,如圖:

2、專門練習筆法動作。作法: 用側鋒法書寫。去掉起筆藏鋒逆入,收筆上提下按再回描之類動作。如圖:


利用好筆鋒彈力,找到“椎劃沙”之感,如圖:

3、臨摹字體不宜過大。初始階段臨帖時,最好先按原帖字體大小對等練習。字體控制在5釐米左右比較合適。尤其是初學者,技法不熟練,千萬不要寫超過8釐米或10釐米的大字。歐楷原本就不是大楷! 如圖:


4、必須巧用單勾法。單勾法是解決筆法、字法問題的最佳技術方法。無論小字、大字,都用這個方法練習,如圖:

以上是我的教學方法局部,諸多原因,只能例舉一二。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會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謝謝你的提問。看來你是自學書法,臨摹的是《九成宮》。既然只有三個月時間,我也不多說什麼了。

我只想說。書法的力量從哪裡來。

書法為什麼會有力量感?這就涉及書法美學的核心價值“法、意、勢”這三大指標了。

什麼是書法的“法意勢”?

第一“法”就是書法具體的筆法規度。比如,歐陽詢的書法,以方筆居多,而且筆畫以短見長。

歐陽詢的書法繼承了南北朝隋代的風格,是魏碑書法的遺風,所以方筆居多。但是,他的筆畫比一般人短畫居多。所以,我們要把握這個大的規度。

第二“意”就是書法的用筆用意,也就是書法家這樣寫這個筆畫的趣味性。

歐陽詢的起筆,以“切筆”較多。這就要注意他用筆的這個特點,所以,歐陽詢的方筆是因為起筆就具有直線的力量感。如果你起筆沒有“切筆”的用意,這就很難寫出力量。


下面這些都是臨摹,你仔細看看,是不是臨摹得很準確?如果你能看出來,說明你就有了進步。


書法家筆意是書法家的靈魂,也是學習書法的最重要的地方。


筆意貫穿於每一個筆畫,如果有一個筆畫失誤,那就不會有書法的力量感。

怎麼發現筆意呢?具體就是看筆畫的三個部位,即起筆部位,行筆部位和收筆部位。

有些筆畫,比如很短的筆畫怎麼看三部位?這有點難,但是仍然要用三部位的方法來看。

因為一個筆畫必須由起筆、行筆、收筆三個筆畫步驟來完成。只是有些短筆畫,不是很明顯。

正因為不明顯,我們就要非常重視而不是忽略這樣的筆畫。

一定要記住,沒有一個筆畫是可逃避“起筆行筆收筆”這個必然的。

如果這樣細微的筆意都表現不出來,書法當然不會有力量感的。

第三“勢”就是筆畫的安排必須符合字帖的空間位置。

比如一個橫是水平的橫,還是上仰的橫?是左低右高還是左高右低?一個豎畫垂直還是有左右偏?一個點是斜點還是直點平點?等等,一定要一眼就看準。

筆勢不但是筆畫的空間安排,也是用筆的意念,所謂意在筆先,就是說,下筆的結果和用筆的方法要統一起來。而且,還沒有下筆,腦子裡已經安排好了。


筆勢是最體現書法力量的外在因素,比較容易發現,也不容易發現,一定要注意訓練這方面的能力。

比如,你寫的“風”字,筆勢全部是錯的。認真在看看字帖。方法就是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分析,每一個筆畫的起筆部位,行筆部位和收筆部位,都是怎麼安排的這樣,就會發現問題了。

以上說的“法意勢”其實也是一回事情,這不過是從不同的方面分析了筆畫而已。


每一個筆畫準確了,書法的力量自然就出來了。

這就好比一個機器,不好使 就沒有力量,如果排除了問題,就會使用起來非常有力量了。

以上千裡馬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行筆感覺沒有力量,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是每一筆的力量如何收放,還沒有找到技巧,俗稱就是還不瞭解筆法。

第二種是還不懂用筆的“彈性”,這是筆力的來源。

首先說第一種“筆法”

寫一個筆畫,質量有高低之分,絕不是做到“像”就是好,“像”是次要的,臨帖是為了臨其中的“法”,只有其中的“法”懂了,才能做到千變萬化不逾規矩。如果不懂“法”,那學像一個就只會一個,不會變通。

練字要尋“根”,一定要從“法度”上來。

比如上圖,這是最簡單的字帖,幾塊錢一本。個人覺得學楷書,尤其是自學,一定要預備一本原碑,預備一本這種最基礎的教程字帖。

上邊標註的,每一個筆畫的①②③④,都是“分解筆法”,運筆有“起筆”“行筆”“收筆”,一筆的力量在“起筆”處積蓄,在“行筆”處釋放,在“收筆”處見規矩。

①②③④就是三個動作,一筆的運行軌跡,能從這幾個動作中體會出來,看這本字帖時,一定要結合著教學視頻看,視頻中筆尖的動作,和這本字帖中的角標幾乎是一樣的,或者細微有些差別。

到每個動作的時候,是該釋放力道,還是該收住力度,都是有規矩的。

比如這個“捺”,無論怎麼走,都像一條“波浪線”一樣,有兩個拐點,分成三個線。

所謂“一波三折”就是這個意思,兩個拐彎處就是力量轉變的地方,無論是橫豎撇捺,都是有這個力量轉變的地方的,這就要看自己的體會了。

比如橫,兩邊粗中線細,臨的時候起筆要重,行筆時慢慢提起,讓筆畫變輕,到中間時,已經細到最細之處了,那就開始加重,直到收筆。

這其中的力度變化,隨著字的不同,變化的位置也不同,需要掌握的是這個變化,而非位置。

時間久了,用筆的力度自然知曉。

筆是軟的,有彈性,也這是為何毛筆的毛不是隨意拿一撮毛就能當筆的原因,所以控制筆的力量變化,就得去通過控制這個彈性。

接下來第二點。

感受毛筆的彈性。

毛筆下壓,行筆,一直保持這個下壓力度,加重變輕,讓其中的變化很平滑,這就是行筆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動作。

如果感覺不到彈性,就準備一盆水,拿一個氣球,把氣球壓在水裡一半,推著氣球走,這個“浮力”跟筆的“彈力”原理是一樣的。

能控制穩這個力度,加之第一點中能找到筆法的發力點,就可以做到有“筆力”了。

第一,要學會找到筆畫中的力度變化“點”

第二,要學會控制毛筆掌握力度變化。

這兩點,想要做的不錯,應該需要幾年功夫,學三個月也不過是熟悉熟悉筆畫而已,至於上述能不能懂,全看個人了,懂得話進步就快,不懂的話進步就慢,僅此而已。

至於結構,初學應用米字格,上文中那幾塊錢一本的字帖也有米格,學他的結構定位。

千萬別認為用米字格之後就離不開米字格了,如果用米字格練習,給你張白紙寫的結構歪七扭八,那只有一種你原因,就是練的少。


缺什麼補什麼,錯哪改哪,這就是練字,及其枯燥的幾十年,但是又極有意思,因為你會發覺,突然一個進步,可能水平就比幾千人高一截,又一個進步,又超過幾千人。

等到最後,就剩下幾十萬高手的時候,努努力二年,超越了幾十人,努努力二年,超越了幾十人,某一天腦袋撞樹通匯了,人也老了,一不留神超越了十幾萬人。

這都是有可能的。


學書法最大的樂趣就是你努力一定會得到成果,只要方向對,肯堅持。


梁宇航


學習書法若是基礎紮實了,那麼所寫的每個字都會顯的有力量,字若無骨,風采全無,書法的基礎是楷書,而歐楷位於楷書四大家之首(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學習起來也是最難的,或者說僅學習了三個月的歐楷,就要讓書法有力量,難免有些急促了。

書法的神韻來自於線條,線條有力量,書法才顯的飽滿有張力,書法之美不在於結構,而在於線條間的硬度,這樣才顯的鏗鏘有力。

要讓線條有力量,那只有掌握好執筆的力度,真正的力在於筆尖,氣息平穩,不可急不可亂,執筆才能輕鬆自然,讓執筆的力度傳達到筆尖上,方能輕輕一點,重若千斤而又不拖泥帶水;歐楷雖難,熟能生巧,多加練習,筆尖用的是活力如同“飛簷走壁”,有力量、有韻味的字才是書法,更是藝術。



詩夜城主


懸肘才會有力量,因為發力的部位不是胳膊,而是全身,現在的人讓你捏住筆頭,去寫字,實際就是誤導,尤其是中楷,筆桿設計的那麼長,你就不想想原因?結構上不靈活,力量也無法傳達到字上,基本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從一開始就走歪了。每個字應該先看結構,把它印在腦子裡,然後寫它幾千次,其義自見,而不是通篇的抄寫,然後可以十個字為一組,練習整體的字體大小和對齊關係,三個月太短,每天一兩個小時根本不夠。再練習半年再說吧。


金玉亭


學習書法不要心急,尤其學習楷書,先強化訓練一下筆畫質量,再找一些清晰的,自己喜歡的字,單字精臨,精臨,精臨。才能見成效。開始這樣通篇寫,顧此失彼。力量是寫的熟練了就出來了,一個字你開始不會寫,寫不好,到能寫好,再到圓潤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天能寫好三四個字就已經很不錯了,圓潤有力的話要很久。

可以關注我下,大家一起交流。每天有單字精臨解析,對你會有啟發。\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fd52216f0a66d7e4334d197b6020a0c\

飛花解語


兩個建議

1,找靠譜的老師,哪怕是視頻教學,也比自己亂摸索有效率

2,找同類字,且循序漸進。這個是臨摹比較有效的方式,初學者不宜通臨字帖。如最近一週學習長橫畫,就找類似六,十,千,土,上等字,下週學豎,撇,然後再學結構等

另外,選擇合適的毛筆特別重要,目測您用的毛筆是兼毫,考慮狼毫試試。


白石書法工作室


有些東西不能刻意去追求,學習書法也一樣的道理。有句古話說,功到自然成。

孔老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們人生的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有自己的感知範圍。沒有達到那個年齡,有些東西你根本就無法理解。到了那個年齡之後,有些東西就會無師自通。

學習書法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去臨摹古帖,無論是在結構上和筆畫上,都要追求神似就行了。至於力量的產生,是在你不斷的書寫,反覆的錘鍊過程中,漸漸的產生的。

學習書法,任重而道遠。不要總想著三年五年會有多大的成績。30年50年的錘鍊,也許能學習些皮毛。所以說任何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京東千里行書法


請老師指點,寫了半年了感覺沒有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