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a、 挖坑工程量:分兩種情況

A 不需放坡(根據挖坑放坡表規定,未達到需放坡深度的):

體積(V)=〖坑內墊層長度(A)+2×工作面寬度(C)〗×〖坑內墊層寬度(B)+2×工作面寬度(C)〗×挖坑深度(H挖)=?立方

B需要放坡(根據挖坑放坡表規定,達到需放坡深度的)

體積(V)=〖坑內墊層長度(A)+2×工作面寬(C)+放坡係數(K)×挖坑深度(H挖)

〗×〖坑內墊層寬度(B)+2×工作面寬度(C)+放坡係數(K)×挖坑深度(H挖)〗×挖坑深度(H挖)+1/3×放坡係數的平方(K2)×挖坑深度的立方(H挖3)=?立方

b、(C10)混凝土墊層工程量:

坑內墊層長度(A)×坑內墊層寬度(B)×厚度=?立方

c、(C20)混凝土柱基礎工程量:

A長方體:基礎底部長度(a)×基礎底部寬度(b)×基礎底部矩形高度(h1)=?

+稜臺體:稜臺體高度(h2)÷6×〖基礎底部長度(a)×基礎底部寬度(b)+稜臺上平面長度(a1)×稜臺上平面寬度(b1)+[基礎底部長度(a)+稜臺上平面長度(a1)]× [基礎底部寬度(b)×稜臺上平面寬度(b1)]=?立方

d、鋼筋工程量:

A向筋(ΦXX):〖基礎底部長度(a)- 2×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係數(12.5)×鋼筋直徑(d)〗×〖基礎底部寬度(b)÷鋼筋間距(@)+1〗×型鋼理論重量(kg/M)=?kg

+B向筋(ΦXX):〖基礎底部寬度(b)- 2×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係數(12.5)×鋼筋直徑(d)〗×〖基礎底部長度(a)÷鋼筋間距(@)+1〗×型鋼理論重量(kg/M)=?kg

e、回填土工程量:

挖土工程量-墊層工程量-柱基礎工程量=?立方

f、餘土外運工程量:

挖土工程量-回填土工程量=?立方

g、模板:

A基礎墊層模板:

〖坑內墊層長度(A)+坑內墊層寬度(B)〗×2×厚度=?㎡

B矩形柱基礎模板:

〖基礎長度(a)×基礎寬度(b)〗×2×基礎矩形高度(h1)=?㎡

2、鋼筋混凝土圓形柱基礎工程量“程序公式”

前言:圖示

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a、 挖坑工程量:

A不放坡時:體積(V)=圓周率×圓坑底部半徑的平方(R12)×挖坑深度(H挖)=?立方

B放坡時:體積(V)=圓周率×挖坑深度(H挖)÷3×〖3×圓坑底部半徑的平方(R12)+3×圓坑底部(R1)×放坡係數(K)×挖坑深度(H挖)+放坡係數的平方(K2)×挖坑深度的平方(H挖2)〗=?立方

附:R1=圓坑底部半徑,包括工作面在內

b、 墊層工程量:

圓周率×坑內墊層半徑的平方(r12)×墊層厚度=?立方

c、 圓臺基礎工程量:

圓柱部分:體積(V1)=圓周率×基礎圓柱的半徑的平方(r12)×基礎底部圓柱高度(h1)+圓臺部分:體積(V2)=圓周率×基礎圓臺的高度(h2)÷3×〖基礎圓柱的半徑的平方(r12)+基礎圓臺上平面的半徑的平方(r22)+基礎圓柱半徑(r12)×基礎圓臺上平面的半徑(r2)〗=?立方

d、 鋼筋工程量:

A當鋼筋的單根長度不超過8M時,即不需要搭接時,可用平方折算法:

鋼筋直徑的平方(D2)×圓周率÷4×〖1÷鋼筋間距(@)〗×型鋼理論重量(kg/M)×2

=?kg

附:鋼筋直徑的平方(D2)×圓周率÷4 ——底板面積(㎡)

2 ——雙向配筋時乘以這個2,單向配筋時不要乘。

B當鋼筋長度大於8M時,需要搭接要逐根計算:

鋼筋總重量=〖底板直徑(r1)-保護層厚度×2+彎鉤長度+需要搭接的長度+[底板邊緣最短的鋼筋長度(見附6)+彎鉤長度+需要搭接的長度〗÷2×〖底板直徑(r1)-保護層厚度×2〗÷鋼筋間距(@)×型鋼理論重量(kg/M)×2=?kg

附1:〖底板直徑(r1)-保護層厚度×2+彎鉤長度+需要搭接的長度+[底板邊緣最短的鋼筋長度(見附6)+彎鉤長度+需要搭接的長度〗÷2 ——鋼筋的平均長度

附2:〖底板直徑(r1)-保護層厚度×2〗÷鋼筋間距(@)——鋼筋根數

附3:2 ——雙向配筋,單向配筋時不要乘。

附4:彎鉤長度見鋼筋彎鉤長度表。

附5:搭接長度見鋼筋搭接長度表。

附6:底板邊緣最短鋼筋長度計算方法如下:

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3、環形筋的計算:

前言:圖示

建築工程量計算速成教材,柱基礎

a、不用搭接時(按鋼筋搭接規定:鋼筋直徑為Φ25以上時,底板直徑(D)≦2M;鋼筋直徑為Φ25以內時,底板直徑(D)≦2.5M):

外環筋長(C外)=〖底板直徑(D)-保護層厚度×2〗×圓周率+搭接長度(見鋼筋搭接表)=?M

內環筋長(C內)=〖底板直徑(D)-保護層厚度×2-鋼筋間距(@)×[底板保護層以內半徑(R)÷鋼筋間距(@)-1]×2〗×圓周率=?M

鋼筋重量:

〖[外環筋長(C外)+內環筋長(C內)]÷2×底板保護層以內半徑(R)÷鋼筋間距(@)〗×型鋼理論重量(kg/M)=?kg

附:R ——底板保護層以內半徑=[底板直徑(D)—保護層厚×2]÷2

b、 需要搭接時,按以下公式分別計算各環筋長度(超出以下鋼筋搭接規定時:鋼筋直徑為Φ25以上時,底板直徑(D)≦2M;鋼筋直徑為Φ25以內時,底板直徑(D)≦2.5M):

Ci=〖底板直徑(D)-保護層厚度×2-鋼筋間距(@)×[i-1]×2〗×圓周率+搭接長=?M

附:式中 Ci——從外往裡第i根環筋的長度;

i――如,計算從外往裡第1根鋼筋時,i=1;計算從外往裡第二根時,i=2;以此類推。

鋼筋重量:每根鋼筋相加的總和(∑Ci)×型鋼理論重量(kg/M)=?kg

e、 回填土工程量:

挖坑工程量-墊層工程量-圓臺基礎工程量=?立方

f、 餘土外運工程量:

挖坑工程量-回填土工程量=?立方

g、 模板:

A基礎墊層摸板:

2×圓周率×墊層半徑(r1)×墊層厚度=?㎡

B圓形柱基摸板:

2×圓周率×基礎底部半徑(r1)×基礎底部圓柱體高度(h1)=?㎡

+〖2×圓周率×基礎底部半徑(r1)+2×圓周率×基礎圓臺上平面半徑(r2)〗÷2×基礎圓錐體高度(h2)

附:式中h1、h2、r1、r2等見上鋼筋混凝土圓型柱基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