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殺的名校博士們為什麼不退學?

那些自杀的名校博士们为什么不退学?

那些自杀的名校博士们为什么不退学?

你好,學術星人

博士不光是學識能力的象徵,有時候更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標籤,這些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的代名詞,一直都以用學習來改變命運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天選之子。

事實上,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上帝發給的一手好牌,也需要會打能打。

1.

昨天知乎熱搜:一些自殺的名校博士為什麼不退學,引發了872萬的討論熱度。

近年來名校博士自殺的新聞不在少數,每當爆出這樣的新聞我們都在扼腕痛惜,那些離成功畢業只有一步之遙的天之驕子,為什麼會去選擇走上那樣一條荊棘叢生的不歸路。

要麼死撐,要麼死,這兩個念頭每天在腦海裡打架。

2.

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壓力,從小父母辛辛苦苦供了二十幾年不容易,馬上就有結果了,可是卻想要放棄了,家裡不理解為什麼不堅持一下為什麼要退學。

往往這些家庭,都是父母不是博士,沒有高學歷,他們對讀博士的過程沒有經驗,也不能理解讀博士的人的辛苦,研究著一個冷門的,就算熬上個五年十年也沒有結果的命題,再碰上一個壓榨的導師,不友善的師兄,真的很辛苦。

來源於另一半的壓力,有可能女朋友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正等著自己迎娶過門,可是自己卻還沒有畢業,沒有能力為另一半提供一個優渥的生活。

也有來源於社會的壓力,從小到大的天之驕子,別人家的孩子,大家的榜樣,突然讀書讀了十幾年沒個結果,退學了,就化作了“讀書沒有用的反面教材”。

更是來源於自己的壓力,公司裡的職員,每天雖然朝九晚五的上班,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樂趣,下班有自己的時間去放鬆,而有些博士卻只能天天做十幾個小時的實驗,因為他們把做科研當做了生活的唯一。

3.

可生活就應該如此嗎?

知乎網友@MAPK&AMPAK說,他欣賞一位科研大牛的話:“人是一座山,山上一直有樹在長,你把樹砍下來賣柴,假如一週連砍七天,那麼儘管你暫時產量上去了,但沒幾年你這座山就廢了。所以要勞逸結合,砍五天讓樹長兩天。

所以科研小夥伴們要記住一句話:research is only part of your life, you should have your own life.”

(科研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你應該擁有你自己的生活。)

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導師佈置的課題我們無法完成,那我們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他們,“爸,媽,我的導師非要讓我研究如何用菜刀去替代手術刀去做手術,這在世界範圍內也無人能解啊!”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關心你過得好不好的人這個世界上最關心你過得好不好的人,只有父母了,他們生你養你,只希望你過得快樂,有時候不理解你,你不要急,也不要走進死衚衕,你想辦法去跟他們解釋,讓他們明白你的難處。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全心全意的在意你,你的生命在他們眼裡比你的前途更重要。

4.

選擇讀博,可能很多人是因為害怕競爭。

我是博士了,本科生肯定競爭不過我。

我讀博士了,研究生肯定競爭不過我。

我讀博士了,我雖然不是富二代,可我有和富二代一樣被提拔任用的機會了。

我讀博士了,可以報答父母了。

可我需要延期畢業了,我想要退學了。

我是不是就沒有跟別人競爭的優勢了。

我辛苦多年白費了。

其實這都來源於一點:很多時候,我們都害怕失敗,害怕承擔後果,把自己逼的沒有退路,是我們自認為很燃的時刻。

一位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經歷,在她讀博的期間,懷孕生寶寶了,可她堅持在生下孩子二十多天回到了學校繼續讀博,對於孩子她心中有很多的虧欠,可當她完成了學業,順利博士畢業,她又感覺到很滿足。

當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就要勇敢的走下去,成長是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