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前言:來談談哈佛新生大數據。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英年早逝的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曾這樣開頭:

我年紀尚輕、學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要記住,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人,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年輕時,讀這句話,以為它在提醒我們:面對眾生,要心懷慈悲。

年長後,再讀這句話,發現它告訴我們:你的言行,暴露了你的階層。

最近,哈佛大學公佈了一組有關新生的調查數據,公開發布在哈佛校報上。

數據顯示:

●29.3%的新生,至少有一位親戚或父母曾是哈佛大學校友,堪稱“書香門第”;

這些學生中,46%來自富裕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堪稱“富二代”;

●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類似於我們的微博),56.4%的新生乾脆沒有賬號;

●85.9%的新生將學術列為第一優先選項,83.9%的新生壓力來自自我期望……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儘管,對這組數據,也有人提出不同質疑,但它流露出來的氣息,還是讓人不由地想起2017年高考成績放榜後,以690分榮登北京文科第一的熊軒昂,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出的那番話:

我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從哈佛新生的大數據,到北京狀元的真心話,都指向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不幸是窮人,如果你恰巧是窮人家的孩子,該拿什麼拯救自己?

作為出身底層的孩子,我看到這樣5個殘酷真相——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01 比仇視拼爹可怕的,是當爹的從來不拼。

不管是哈佛的富二代、書香子弟,還是像熊軒昂那樣的中產之家狀元之子,不管是出身農家的我,還是來自工人之家的你,都無法迴避的真相是:

父母的平臺和格局,決定孩子成年後的起點和開局。

當富二代都拼命考上了哈佛和北大,窮二代的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天天迷迷糊糊地葛優躺,抱怨世道不好,指責命運不公,譴責父母無能,唯獨忘記了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和父母,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和未來,給孩子一個出發的高點。

所以,與其抱怨這是個拼爹的時代,不如拼命成為令孩子驕傲的爹。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02 比階層固化可怕的,是思想一直僵化。

在《出路》這部紀錄片裡,中國導演鄭瓊持續數年,跟拍了三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其中兩個孩子,一個是來自甘肅大山的馬百娟,家庭貧困,母親智障。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一個是來自湖北農村的袁佳,家庭貧寒,父親早逝。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馬百娟的父親以為,女孩子讀書沒用,早晚要嫁人。袁佳的父親在患病去世前,交代妻子“爬也要供孩子上學。”

後來,原本夢想“到北京上大學”馬百娟,無力抵抗命運,早早輟學回家,16歲就嫁了人。

而袁佳落榜復讀後考上了大學,找到工作,咬牙拼搏,買車買房,站穩腳跟。

同樣出身寒門,一個在底層輪迴,一個到城市紮根。

是遺傳貧困還是超越階層,有時不過是父母眼界決定的孩子世界。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03 當你和孩子沉迷手機時,別人和孩子在創造世界。

底層出身的父母,生活艱辛,無力陪伴或極少陪伴孩子,不會教育或無法教育孩子。有限的相處時間裡,為了放鬆自我或滿足孩子請求,習慣讓手機代替自己陪伴孩子,導致不少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荒廢學業。

也有不少年輕人,沉迷於微博熱搜、微信頭條、抖音視頻、網絡遊戲,以為所見所聞就是世界和真相。

不沉迷網絡社交的哈佛新生,提醒我們:

你的世界和真相,更多的體現在你在現實的探索和精進上。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04 比嫌貧嫉富可怕的,是看不見奮鬥的意義。

央視紀錄片《高考》,剋制而真實地展現了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中國考生:毛坦廠貧困的復讀生,上海的農民工子弟、走出大山的甘肅少年,出國留學的北京考生……

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父母,但只要你想自己變得更好,都需要迎接一樣的奮鬥——

窮人的孩子起點低,通過奮鬥才能來到一個高於原生家庭的起點,躋身優秀人行列。富人家的孩子起點高,也需要通過奮鬥抵達一個更好的平臺,競爭更優秀的對手。

窮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想當然地以為,比自己富的那些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無需努力的,而自己的懶惰和差勁都是時代和別人造就的。

其實,競爭一直都在,就看在或低或高的平臺。

這世上壓根兒就沒有絕對的公平,為什麼越窮的人要越努力?

一個出身底層迎戰高考的姑娘這樣回答:

放棄高考,會死得更慘。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殘酷真相:富二代都上了哈佛,窮二代卻還在迷糊

05 比貧窮人生更可怕的,是貧窮式思維。

從窮孩子成長為董事長的工程師騰有璽,曾寫過一本書叫《窮人的出路——窮人寫給窮人的啟示錄》。

這本書中,點著油燈、吃著山芋、穿著舊衣、師範畢業的騰有璽,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有著粗糲而窘迫的童年。

當跳出原有階層、擺脫貧困生活,回望自己艱難蛻變的脫貧史,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貧困境遇下的思維和選擇,決定了窮人之家到底是遺傳貧窮,還是擺脫貧窮。

什麼是貧窮式思維?

“為什麼我這麼窮?”“為什麼我又失敗了?”“你為什麼不認可我?”“你還愛不愛我?”

諸如此類,就是。

樂觀而富有建設性思維應該是:

“我怎麼樣才能富起來?”“我從這次教訓中學到什麼?”“我能給別人帶來哪些益處?”“我要如何努力才能讓家人幸福?”

所以,很多時候,並非我們沒有出路,而是貧窮的思維讓我們邁不開腳步。

誠如古羅馬政治家塞內加所言:

我們所讚美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那些在貧窮前從不低頭的人。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這麼理解:

我們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貧窮,而是明知道窮還總是找藉口的自己。

富二代都努力考上了哈佛,窮二代絕不能再犯迷糊!

願看到此文的你:

如果出身寒門,如果正在苦讀,如果身處困境,如果不甘貧窮,那就帶上一分樂觀的思維,懷揣兩分遠見的認知,秉持三分嘗試的勇氣,錘鍊四分堅持的毅力,拿出五分踏實的奮鬥,迎來六六大順的富裕。

本文轉自閒時花開,內容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司觀點,請讀者僅作參考;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