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種?

據統計,80%的人一生中都會有腰痛的經歷,部分患者腰痛會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近年來,腰痛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單是上班族,甚至一些學生族動不動就喊“腰痛”。造成腰痛的原因有很多,腰痛發生時,我們如何分辨呢?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腰痛常見原因

1. 急性腰部扭傷(閃腰)

典型病例:

“昨天搬家在家裡抬東西閃了腰,腰部一陣劇烈疼痛,休息了一晚上,早上起床疼得更嚴重了,翻身,站立都困難,怎麼扭腰一下這麼嚴重了?”

主要症狀:

急性腰部扭傷多見於青壯年,老百姓也將其描述為“腰閃了”。往往有抬重物或扭腰的誘因,肌肉收縮過猛、負荷過重或用力姿勢不正確所致。若扭傷很重,當時就會出現持續性腰部劇痛,第二天因腰部肌肉局部出血、腫脹,腰痛加劇;若腰部扭傷很輕微,當時可能沒有明顯疼痛感,次日腰部疼痛加重。受傷後站立時候往往要用手撐住腰部,坐下去也需要用雙手扶椅背才能入座;腰部活動明顯受限,不能挺直,扭轉困難,咳嗽、噴嚏、腰部用力時可使疼痛加劇,休息或服用一般止痛藥也不能緩解。

急性腰部扭傷重在預防,如果不慎扭傷,一定要十分重視,及時正規治療。一般較輕的扭傷,休息同時配合口服或者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數日內疼痛即可消失。較重的腰扭傷軟組織有撕裂的,應休息3~4周,直至損傷組織完全恢復。

2. 腰肌勞損(腰肌筋膜炎)

典型病例:

“我生孩子後就開始腰痛,抱孩子會痛得更厲害,腰部怕冷,感覺腰部無法承受自己的重量,空空的感覺,受一點風寒刺激,腰部就疼痛、痠軟無力。”

主要症狀:

腰肌勞損,也叫腰肌筋膜炎,臨床常見但常被忽略或誤診。主要是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如果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治療會轉成慢性,留下後遺症;或者由於腰部受到反覆的勞損、長期固定姿勢工作,久坐久站,風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腰部肌肉疼痛、痠軟無力等症狀。疼痛在勞累或受寒後加重,休息或保暖後可減輕,時輕時重。

腰肌勞損的腰痛,當按壓疼痛的部位,做個按摩或者熱療,疼痛會明顯減輕;但急性腰部扭傷的腰痛相反,按壓疼痛部位症狀加劇,無法耐受,越按壓越痛。

以保守治療為主,極少需要手術治療。急性發作期主要是臥床休息以及物理治療(按摩、熱浴、理療、牽引、針灸、拔火罐等)。配合使用消炎鎮痛藥物以及外用膏藥能迅速減輕症狀,尤其對急性期患者療效奇佳,常用的如芬必得、扶他林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乙哌立松片等。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3. 腰椎間盤突出症

典型病例:

“腰痛又厲害了,並且整條腿外側就像觸電一樣劇烈疼痛,腳趾頭還麻木,腰也直不起來了。”

主要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常發生於青、中年,部分老年患者也可發病。腰痛可同時伴隨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個別患者僅腰痛或腿痛。咳嗽、打噴嚏、大便等動作會誘發疼痛加劇。還會出現小腿外側、足背皮膚麻木感覺,嚴重的時候可出現會陰區麻木、大小便失控等癱瘓症狀。

一般來說,80%的患者不需要開刀治療,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無論治療與否,隨著時間的推移,突出的腰椎間盤組織通常(但並非所有)會出現萎縮和退變,症狀緩解功能改善,也就是說該病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這可能顛覆大多數患者的認知。絕大多數患者經過藥物及康復治療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有復發可能。當正規保守治療(臥床休息+藥物+康復理療)6個月以上,腰腿痛症狀無明顯緩解,影響休息及睡眠,神經損害明顯,肌肉力量明顯減弱者,則應儘早手術。現有證據表明,如果必須手術,在發病早期(6~12個月)手術患者,術後康復更快,手術效果更好,神經功能恢復更佳,手術風險更小。

4. 骨質疏鬆症

典型病例:

“我婆婆今年72歲,經常喊腰痛,三天前感冒使勁打了一個噴嚏,就開始出現腰背痛加重,伴有肋骨和胸前疼痛,持續不能緩解,睡覺困難。”

主要症狀:

骨質疏鬆症或椎體壓縮性骨折也可以引起腰痛,以60歲以上女性多見。這類腰痛的特點就是廣泛的胸腰背部的疼痛,疼痛位置不固定,老人經常描述像是有“一股氣”在腰背部遊走,在晚上或活動時疼痛加重。因為骨強度下降,輕微跌倒,甚至咳嗽、打個噴嚏,就可以引起胸腰椎的壓縮骨折,導致腰背部疼痛加劇,病程過久還會逐漸出現駝背,脊柱變形。多數當事人沒有明顯外傷史,根本不會想到脊柱骨折的可能性,往往都選擇在家休息幾天,結果疼痛一點沒有好轉,反而越躺越疼。

多半採取保守治療,如果新發生的壓縮性骨折引起腰痛,可以行腰椎微創手術穩定骨折,疼痛急性期也可以使用消炎鎮痛藥物控制疼痛,佩戴腰部支具,儘早下床活動。規範服用鈣劑、維生素D及抗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這樣才能長期、有效、安全地緩解腰背痛。

5. 炎性腰背痛

典型病例:

“我腰痛快一年了,尤其晚上睡覺疼得厲害,起床活動一下反而會輕鬆很多,天氣暖和的時候好一點,變天和受涼後明顯加重。”

主要症狀:

典型的炎性腰背痛有以下特點:

(1)腰背痛發生在40歲前;

(2)緩慢發病,很少突發腰疼;

(3)症狀持續至少3個月以上;

(4)伴隨晨起腰背部僵硬;

(5)休息並不能改善腰背部疼痛症狀,活動後反而腰背痛減輕。

如果符合以上5條中任意4條,就要考慮炎性腰背痛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了炎性腰背痛的表現,並且症狀已經持續3個月或以上,最好儘快去風溼免疫科看看,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需如此。

炎性腰背痛靜止期主要是注意保暖,堅持合理有效的體育鍛煉,維持脊柱關節最好的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力量,其中游泳被認為是很好的有效鍛鍊辦法。疼痛發作期可給予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口服,配合熱敷、按摩、針灸等物理治療方案。

需要注意定期複查,尤其年輕人出現炎性腰背痛,一定要警惕和排除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炎等這一類風溼免疫性疾病,避免病情發展造成嚴重殘疾。

如何分辨腰痛原因

腰痛的誘因 根據疼痛的誘因,如果伴隨抬重物,腰部扭傷或者其他引起腰部肌肉攣縮的誘發因素,這種情況多考慮急性腰部扭傷或者腰肌勞損;當然對於老年骨質疏鬆患者,可能只是打一個噴嚏或使勁咳嗽,也可能誘發腰痛,這種類型腰痛要警惕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腰椎壓縮性骨折。受涼受寒後腰痛,或腰痛伴有局部怕冷、怕吹風的症狀多考慮腰肌筋膜炎。

腰痛的時間點 腰痛以夜間為主,夜晚痛醒,要警惕炎性腰背痛。疼痛白天活動後加重,晚上休息後緩解,考慮腰椎間盤突出或腰肌筋膜炎可能性大。

腰痛的伴隨症狀 腰痛伴隨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多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症;如果伴隨腰部僵硬,脊柱活動度受限多考慮炎性腰背痛可能性;老年患者腰痛伴有全身痛、轉身痛、咳嗽痛多考慮骨質疏鬆症可能性。

此外,除了腰部本身的疾病以外,其他疾病也會引起腰部疼痛。如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會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泌尿系統感染、腎臟結石、婦科炎症、經期緊張也會引起腰痛。但由於病變不在脊柱,一般腰部的活動不受影響。以上方法只供大家初步自我判斷,若要明確病因,還要前往醫院結合具體檢查由醫生做出診斷。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腰痛的預防策略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腰痛,除了相應治療措施緩解急性期症狀外,還應該做好日常保健和預防。

■ 保持正確的坐姿,避免長期固定某一個姿勢,避免久坐、久站,定時起身活動一下腰部。

■ 注意氣候變化,腰部保暖,防止寒溼侵襲;長期伏案工作者或司機朋友建議增加腰枕,幫助腰部維持正常生理曲度。

■ 腰痛患者建議選擇硬質墊床墊,如硬質席夢思、棕墊即可,並不是非要睡木板床。

■ 掌握正確搬物姿勢:抬重物時先下蹲,然後雙臂握緊重物後起立,再移動雙腿搬運到指定地點,再下蹲放下重物。避免頻繁搬重物。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 控制體重,體育鍛煉前應先做熱身運動,避免腰部扭傷,強度要循序漸進。在進行專業訓練或強度較大運動時,合理使用腰圍。腰圍應在急性期使用,不推薦長期使用。

■ 老年人注意合理飲食,充足日照,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飲食保證充足鈣,飲食攝入不足時,可以額外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保持正確的日常活動姿勢,避免發生椎體骨折。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 適當肌肉鍛鍊,倒走,游泳,腰椎康復鍛鍊操等運動是非常合適的康復和預防方法。

腰痛原因多,您是哪一种?

來源/《中國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