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雲南“兩會”」3年374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39%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聚焦雲南“兩會”」3年374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39%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1月30日,記者從2019年雲南省兩會系列新聞發佈會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3年來,雲南全省共有374萬貧困人口脫貧、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雲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聚焦雲南“兩會”」3年374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39%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黃雲波介紹,自脫貧攻堅戰打響,特別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以來,全省上下緊扣“精準施策,提質增效”主題主線,突出深度貧困地區重點難點,開展“轉作風、大調研、抓精準、促落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脫貧措施戶戶清,縣級項目庫建設集中攻堅,扶貧信息數據集中比對,實戰能力大培訓等專項行動,推動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

一、取得了脫貧攻堅最好成績。在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脫貧成效越來越好。從貧困人口的減少看,2016年減少108萬,2017年減少115萬,2018年減少151萬,減貧人數逐年增加,減貧速度逐年加快,經過3年的努力,全省有374萬貧困人口脫貧、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我們離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越來越近。從貧困村出列看,2016年出列1270個,2017年出列1500個,2018年出列2298個,確保推進一個成功一個、鞏固一個、出列一個,實現整體脫貧。從貧困縣摘帽看,2017年實現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實現我省歷史上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2018年有33個貧困縣申請脫貧摘帽專項檢查。

二、形成了堅強工作保障。健全完善了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落實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促攻堅的組織領導體系,各級層層立下“軍令狀”,陳豪書記、成發省長親力親為,率先垂範,一線調研,一線督戰,推動全省形成“不抓脫貧攻堅就是失職、抓不好脫貧攻堅就是瀆職”的攻堅氛圍。省級以上財政投入逐年增加,3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56.67億元,整合涉農資金817.38億元。

三、奠定了精準脫貧的發展基礎。2018年推動以“精準施策,提質增效”主線,精準脫貧基礎做實,產業扶貧覆蓋建檔立卡411.25萬人,530.22萬貧困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新增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69.33萬人,新建306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5285人,鄉村公共性服務崗位聘用建檔立卡人口10.43萬人。完成54.9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新增搬遷對象,安置方式由“農村複製農村”逐步向“城鎮集中安置”轉變,生態保護扶貧實現共贏,累計選聘建檔立卡生態護林員5.62萬人。強化依法“控輟保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5%。完成4類重點對象農危改37.31萬戶,低保人口、特困人員、老人等特困群體基本實現應扶盡扶、應保盡保。2669名吸毒貧困人口脫毒脫貧。8502個貧困村100%實現通硬化路、生活用電、動力電、光纖、寬帶和有標準化衛生室、“雲嶺先峰”為民服務站、活動場所。怒江州獨龍江鄉經濟社會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勐海縣的曼班三隊實現了精神物質雙脫貧。

四、夯實了攻堅克難的社會基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實施,推動了農業農村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為農村建立了精準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好辦法、好措施、好機制,改變了過去農村工作“大呼隆”“漫灌式”的工作方式;累計派出2.2萬名幹部擔任第一書記,派出10.9萬名幹部駐村幫扶,目前在崗駐村工作隊員3.4萬名,推動60多萬名各級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與貧困群眾結成了共同脫貧致富一家人,引領了社會風氣,厚植了黨的執政基礎;東川區湯丹鎮吳國良、昭通市大關縣90後紀檢監察扶貧幹部王秋婷等61名扶貧幹部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各級幹部在攻堅中學會攻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風得到全面轉變,培養了一大批幹部,是一筆重要的寶貴財富。楚雄州大姚縣80後“白頭書記”李忠凱用自己的汗水和白髮換來貧困群眾的脫貧。通過脫貧攻堅顯著提升了農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花大精力建強基層黨組織,把最能打仗的精兵強將派到最需要攻堅的地方,加強一線扶貧隊伍建設,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打造了一大批懂農村、會幫扶、作風硬的幹部隊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加強,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富源縣營上鎮大慄村委會大格基村民萬良高致富後返鄉創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南華縣五頂山鄉牛叢村委會張萬才由致富能手變為帶富能手。

五、打牢了精準幫扶工作基礎。全面開展脫貧措施戶戶清行動和縣級項目庫建設,逐村逐戶逐人逐項盤點三年行動任務量。推動幹部沉下去“面對面”與群眾協商定策,組織20餘萬名幹部,深入1220個鄉(鎮)、1.2萬個行政村、14.5萬個村小組,核准主、次要致貧原因577.5萬條,做實“一戶一策”,實現全省建檔立卡189.2萬戶749.4萬人脫貧措施戶戶清。“實打實”研究落實脫貧措施。122個縣(市、區)、1220個鄉(鎮)、1.2萬個村做實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形成省、市、縣、鄉、村脫貧攻堅一盤棋、一本賬。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正在向“精而精”安排資金項目和建立“人對人”責任落實機制著力。

六、增強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通過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各地正積極推廣“以積分換表現,以表現換積分”愛心助貧模式,改變過去給錢捐物的救濟式扶貧,激勵貧困群眾“靠行動獲得積分、用勤勞贏得幫助”,各地通過改變幫扶模式,調整“一刀切”的幫扶政策措施,實行幫扶承諾,制定村規民約,培育致富帶頭人,表彰光榮脫貧戶等制度創新、工作創新,促進貧困群眾從“不願幹”“不會幹”轉變為“學著幹”“爭著幹”。昆明市開展“三講三評”,鎮沅縣開辦好漢班,西盟縣創新群眾工作機制,讓貧困戶通過自己的勤勞奮鬥實現脫貧。德宏州盈江縣盞西鎮雙龍村光榮脫貧戶楊恆榮以自己行動證明“坐等不如苦幹,伸手不如動手”。箇舊市卡房鎮維西灣村的先天性雙腿殘疾婦女張寶珍,身殘志堅,憑自己雙手帶領一家5口光榮脫貧。

七、構建了大扶貧工作格局。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財政部、寶武集團等47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發揮優勢,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幫扶舉措,直接投入資金8.6億元,幫助引進資金32.25億元。上海市、廣東省對我省88個貧困縣扶貧協作實現全覆蓋,分別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7.25億元、10.91億元。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雲南中煙工業公司、雲南菸草專賣局(公司)等企業集團計劃投入幫扶資金68.05億元,幫扶我省8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目前已投入資金46.9億元,幫助12萬“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22家省級機關企事業單位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0億元。紮實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動員2514家企業、商會結對幫扶3188個貧困村,廣東上海選派援滇幹部182人,投入資金35.08億元,實施項目5717個,96.45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弘揚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營造了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