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七旬流浪漢突成“神醫” 診費從5元漲到100元

達州流浪漢搖身一變成“江湖神醫”,說出藥名即可開藥,病情蒐集單一,藥方價格飛漲卻門庭若市一事件令人心驚,但又值得深思。

首先,流浪漢漂泊流浪50年,雖有赤腳醫生經歷但實屬醫藥行業門外漢,非法行醫害人害己。與侄子一起擺攤開藥方的行為不僅僅是缺乏法律意識,更是對生命的褻瀆和不重視。光聽一個病名就開藥,沒有儀器檢查,沒有望、聞、問、切,既不符合中醫診斷方法又不符合西醫診療原則,欠缺準確性;開藥以兩位單位,對藥量藥效全無把握,全靠蒙,不吃死人是萬幸。拿人錢財卻害人性命,一旦吃出問題將釀成悲劇。


達州七旬流浪漢突成“神醫” 診費從5元漲到100元


其次,流浪漢變“神醫”的過程說明群眾醫療常識的缺乏。村民因為一個虛構的救人故事而輕易相信流浪漢的“醫術”,並一傳十十傳百的將這個故事傳揚出去,甚至引來都、重慶、廣安、達州等多個地方的人來求醫問藥。謠言的傳播和信謠而來人都缺乏基本的醫療常識,一面是盲目的相信,一面是病急亂投醫的患者及家屬,他們的存在都在提醒著我們醫療知識的普及任重而道遠。

再次,收費從5塊漲到100仍門庭若市,反映出患者治病的無奈。目前,醫院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下,好醫院一號難求,得之價貴,一進醫院各種檢查各種用藥便錢如流水,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治療週期長,藥物見效慢,治療費用高,很多家庭難以承受,甚至因病返貧卻無藥可治。所以有這樣一個給一百兩百就能治病甚至有“康復”的希望時,很多人都會試一試的心態參與。這其實暴露出醫療保障機制的不完善,群眾面對疾病無可奈何,不得不鋌而走險。

最後,流浪漢行醫已久,媒體報道後影響巨大的情況下食藥監才出手整治,這無疑說明醫藥監管不足的弊病。若非涉及群眾範圍廣,影響大,此事件還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處理。此事件的曝光提醒我們的基層的幹部、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等對於農村醫療環境的監管工作還有待提高。


達州七旬流浪漢突成“神醫” 診費從5元漲到100元


醫藥是治病救人的最後一道關口,我們不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要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負責任。維護醫藥環境的健康有序,中公教育的面試專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醫療常識的普及,提升群眾醫藥健康意識。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渠道,通過領導幹部、醫療衛生部門的定期設點宣傳等方式,要更多的讓群眾瞭解疾病及用藥常識。

二是全面推進醫療惠民工程,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方面要強化基層醫療機構送醫下鄉、義診、免費體檢等活動主體責任,政府給補助的同時進行嚴格的考核,防止農村醫藥惠民的形式化問題;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障範圍,擴大參保範圍,提高報銷額度,增加報銷病種,讓老百姓在正規醫院看得起病。

三是強化醫藥市場監管,維護醫藥市場的有序發展。食藥監、工商等部門對於行醫問藥的門檻要嚴格把關,對於無證行醫、違規行醫、不科學用藥等亂象要加大打擊力度,形成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用國家公權力守好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最後一道關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