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東西是農村裡常見到,城裡卻很少的?

農友君


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別,再加上所居住的自然環境也不盡相同,導致很多東西在農村常見,城裡面卻很少看的。

第一,居住環境不同導致很多東西農村有,而城市沒有。最簡單的來說,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庭院,而城市中大多是高樓大廈,很少會擁有庭院。

第二,農業生產物資在城市中很少見。農民下地幹活用的鋤頭,鐵犁,柴刀等生產工具基本上始終看不到。而耕牛、馬、驢等在城市也不多見。

第三,農村養殖的雞鴨鵝豬等家禽家畜,城市中也看不到。農業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大多數城市裡都沒有。

第四,農村地區很多老物件城市也沒有,比如說以前留下來的石磨、老式木門,火桶,柴火灶,等等。這些東西即使城市中有,也改變了原來的使用性質,更多的是起到裝飾作用。

總的來說,農村因為和城市的生活方式,生產習慣都不同,必然有很多東西在農村地區常見,而城市中不多見。其實反過來也一樣,在城市中很多東西常見在農村,也不一定常見。


茶人老七


農村裡常見的城裡沒有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說,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隨處可見的菜園子,綠油油的草坪,秋收時候飽碩的稻穀,隨處可見的鳥窩,還有我們農戶家養的那幾頭壯壯的土豬,雞鴨和牛羊......

太多太多,我認為農村裡比城裡多的最優越的一點是,人情味。春天來了,大家一起下地種菜,一起種水稻,即使泥土冰涼,也涼不了人們心中的那份熱情!夏天到了,沒有空調,村子裡面的人都出來在村頭的那棵老樹下乘涼。秋天來了,大家一起忙碌著秋收的喜悅。冬天到了,大家一起圍著火爐烤火,等待著外出的子女歸來!

我認為。農村裡面最好的就是這種人情味了!


小祝在農村


我們家飯點時間一般比左鄰右居相對遲一點,我爸媽勤於做農活,回家做飯就晚一些,無論在中午或傍晚,每每我們在桌上吃飯時,凡鄰居路過我家門口,總見我們一家還在吃飯,而我父親喜歡在飯前咪點自家釀造的小麥酒或蕎麥酒,鄰居會喲一聲,酒好香嘛,於是我爸就會爽快邀一下,來來來,咪一口,有好菜呢,若是不外出打零工,鄰居就也不客氣,我媽就拿小酒杯過來,給鄰居倒上,暢飲閒聊拉瓜了。凡我媽做點好菜,我爸就特別客氣,鄰居雖然在家都吃過飯了,但也會繼續坐上桌,動筷子嘗一下。記得,有一年的冬季,門前水塘放幹抓魚,我爸捉了幾條魚和好幾只螃蟹,燒好魚煮好蟹,我爸讓我小弟弟去喊幾個鄰居來一起喝酒,這種氣氛在城裡不多的。


青山綠水小村莊


有哪些東西是農村裡常見到,城裡卻很少的?

我國城市與鄉村發展大相徑庭。城市日新月異高樓林立,雖然近些年鄉村略有發展,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很多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模樣。那有哪些東西是農村常見而城市少有的呢?

1. 野味

農村的野味是很多城裡人都沒有見過的,農村裡美味新鮮的東西很多,就比如野菜,農村田間地頭到處是野菜,香椿、野蒜、馬齒莧、車前草、蒲公英......這些是城市裡很少見的。

2.雨具蓑衣斗笠

特別拎出這兩樣,因為蓑衣斗笠可謂是鄉村的標誌。戴箬笠,穿蓑衣,牽耕牛,扛鋤頭,這是我國傳統鄉村雨天常見的情景,蓑衣斗笠更是我國農耕文化世世代代傳承的因子。現如今雖有雨衣,但是蓑衣斗笠在一些農村地區依然留用著,這是老一輩農人心中難以割捨的記憶。

3.土灶

在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有土灶,多數用磚頭砌成,灶膛火熱,做出的飯菜異常的香,一家人吃著大鍋飯菜很是熱鬧。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灶頭總是燒得很旺的,炸魚、炸丸子、炸蓮藕,殺完年豬熬豬油等,那事永遠忘不了年味。

4.農具

城市工作離不開電腦,而農村的農業生產則需要很多的生產工具,鋤頭,犁耙,風車,水車等等,如今很多已經成為“古董”,時代在進步,一些工具也在被取代被淘汰,看到它們也會引起鄉愁。

5.家畜家禽

農村家庭幾乎都會養上一些的家畜家禽,像雞鴨鵝豬牛羊等,尤其是會養上一窩土雞和一兩隻豬。雞犬相聞,羊咩牛哞,都是農村的特色音符,而這些城市是很少見的。

我國鄉村城市各具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各自常見的是特定生活環境下的產物。且城市與農村不是二次對立的,兩者是緊密聯繫起來的,雖然城市與農村發展相差很遠,但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村,農村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市。對於鄉村,隨著時代變遷,以往我們曾不在乎的感覺無足輕重的東西,會慢慢的變得少見,應該妥善保存,因為那是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飲冰室先生


有哪些東西是農村裡常見到,城裡卻很少的?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如果有人問,有哪些農村很常見,城裡很少的東西?那簡直可以說是:太多了!

畢竟,農村是一個社會的基礎單位,城裡的所有生活所需物品供應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城裡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霧霾嚴重,農村到處都是純樸的鄉風,雞鳴狗吠,碧水藍天!

下面就列舉一些農村在平常不過,但在城裡卻很少見的東西,包含吃的,用的:

1、野菜



馬齒莧,記得小時候這種野菜到處都是!用熱水燙一燙,涼拌特別好吃,有淡淡的酸味!


掃帚菜,洗乾淨放點麵粉攪拌一下,蒸著吃,蘸著蒜泥特好吃!



薺菜,洗乾淨切碎,同豬肉,放點蔥薑蒜做餡,包餃子,太好吃了!





榆錢,這應該都不陌生!放點麵粉蒸著吃!倍香!

槐花,五月槐花香!槐花炒雞蛋!

2、知了(蟬)

油炸知了猴!簡直是美味中的美味!

3、農作物

小麥

玉米

花生

4、農用車

三輪車(我們那叫:三馬車)







拖拉機

4、羊群

5、老房子(平房)

其實真的還有很多很多的……,只不過是城裡的機會機遇比農村多一些,城裡的一些其他資源比農村多一些!

總之,農村也好,城裡也罷,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一樣會幸福美滿!

更多精彩原創,請關注:家是我的信仰!


家是我的信仰


因農村和城市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環境差別比較大,農村常見而在城裡少見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大體上可以分為這幾類:

一、生產工具

因農村要進行農業生產,而城市沒有,所有就有好一些工具城市裡很少見。如:鋤頭、鈀頭、柴刀、簸箕、耕梨、打穀機、風車等。

二、生活用具

農村的有生活也是城裡少見的,比如城果做飯一般都用燃氣灶,而農村用得較多是柴火灶;再就用水,城裡都是用自來水,農村大多用的是井水。

三、野生水果蔬菜

農村田間山野中都會生長一些野生的水果蔬菜,這些東西是城裡沒有的。如:刺泡子、糖刺果、野柿子、地皮菜、蕨菜、蒲蔥等等。

四、一些老物件

很多農村家庭都會遺留下一些老物件,這些東西不光城裡不常見了,在農村也越來越少了。如:16倆杆稱、算盤、板車、石磨、手工紡紗機、軋刀、煤油燈、蓑衣等等。


吳家山少


說起農村常見的東西,城市裡少有的還真不多。現在運輸條件這麼好,吃的用的只要有的城市裡都能見到,我覺得農村常見的,城市裡基本見不到。

一,農村的青山綠水藍天。

我從小的時候就看到村裡的人,一開春就拿著樹苗擔著水上山栽樹,都是自發的行動。每家每戶地頭堰邊,適宜栽什麼樹的就栽什麼樹,山的中上部栽植柏樹,刺槐等綠化樹,老人說這是給山頂蓋帽。預防山頂上的土被雨水衝下來。中部山果樹為主,因為土層淺薄,種莊稼產量不高,栽果樹正好,果樹的根既能有效的控制住水土流失又能結果賣錢。山的底部,土地深厚種莊稼,山根下載梧桐,楊樹等木材樹,成才週期短,蓋房子,做傢俱都用的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使家鄉變了樣,不再是貧瘠之地而是青山綠水世外桃源。


二,濃濃的親情,互幫互助的精神

村裡誰家有大事小情,蓋房子,婚喪嫁娶,基本是全村參與,一家有事全村支援,事情辦完了大家在主人的院子裡一座,拉著家常,喝著小酒,濃濃的父老鄉親情。從來不講什麼金錢,用老人的話說就是:天大地大沒有老少爺們的情分大,這叫人情大的王法。

說到這我想起了那首歌的歌詞:我住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多少親呢,多少疼愛,多少開心……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生活節奏快,沒有時間湊在一起家長裡短。有的住在樓層對門都不知道張三李四,碰面也是匆匆的寒暄一下,怕說多了人家誤會。工友朋友聚一下也是在飯館,有時候放縱一下也就是晚上在路邊練個攤。能在家裡談著心裡話喝著小酒的不多。路邊遇到個倒了的人都不敢扶,不是俺沒有救死扶傷的精神是因為俺家裡沒礦,扶不起!

城市裡啥都有,就是沒有山村裡優美環境和濃濃的父老鄉親情,互幫互助的精神!


老鼠爬了窗戶臺


一是農村的風土人情,在農村,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有什麼事鄰居都會主動幫忙一下,而且幹完就又各自忙各自的事,當然也會出現鄰里矛盾,口角糾紛,就因為這些形成了農村特有的鄉土氣息!

二是農村的生活環境,在農村你能看到食物的發芽成長,花開花落,生命輪迴,能和動物一起在鄉間散野,看日出日落,星光熠熠。

農村是你與自然的結合,你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是社會的載體,人變成創造價值的人,所以以上說的農村的東西基本上在城市裡是看不到的


歐陽堅深圳東里


這個問題,是要從年代上來考慮的,也就是說,在過去,很多農村的東西,城裡是見不到的,但是現在基本也都普遍化了。如果倒退幾十年,籠統的來說,其實從吃穿住行到日常生活,很多東西都是農村裡常見,城裡卻很少的。

1.從吃的方面(野菜)來說:農村的土地上,有大片大片的野菜,尤其是春天的時候,嫩芽剛剛生長,很多農民都會帶著鏟子去挖,清炒、涼拌或者曬乾做餡兒,味道好,營養價值也高。只是現在生活好了,交通也很發達,這些野菜們也會出現在城裡的市場上,但要是在過去,基本上是沒有的。

2.蟲子: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很多野生的植物,所以到了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蟲子。比如土裡會有蚯蚓,馬糞或者舊的草垛地下會有蠶,水窪裡會有蟾蜍或者青蛙,水面上會有浮萍,樹上有很多的鳥巢,農村的電線上會有很多的燕子或者麻雀,乘涼的人經常或落得一身的鳥屎,等等。這些在農村都是很常見的,雖然城市裡面也會有,但農村會更加的普遍。

3.動物:很多農民的家裡都會養上一些的牲畜,比如豬馬牛羊雞鴨鵝,豬馬牛羊還好,像雞鴨鵝這些,都是散養的,早上開籠子,自己出去,晚上自己回來。在農村的大街上,經常會有它們的蹤影,幾乎都不怕人,這些在城裡算得上是少見的了吧。

4.老式的土坯房:早些時候,農村的房子基本都是茅草或者土坯的,我小的時候,奶奶家裡就是住的這樣的房子,周圍鄰居也有這樣的。土坯房子都是用摔出來的土坯搭建的。夏天的時候,農民會用閘刀閘上一些碎草,然後和泥攪拌在一起,摔成方塊,晾乾了之後就能蓋房子了。現在農村這種房子應該很少了吧,在以前是很常見的。

5.種莊稼:農村人吃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靠著自己的雙手種出來的,每年到了播種的季節,農民就會帶著鋤頭、犁頭去地裡翻土,種莊稼。種子、化肥、農具、馬車、三蹦子(富裕的人家會有三蹦子或者手扶車),遍地都是。如果放在現在的社會,這樣的場景其實是一道很美的風景線,但是在那個時候,除了生活需要之外,也有那麼一些些的無奈,畢竟是生活所迫啊,農民也只能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其實,農村有農村的特色,城市有城市的特點,沒有哪裡好哪裡壞一說。農村的東西城市裡少,城裡的東西,農村也是稀缺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東西已經一體化,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但是我們那一代,甚至更早的一些人,是曾見過農村的貧窮的。不過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文化,雖然生活好了,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自己經歷過的,保存在記憶裡,時不時的去回憶一下,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三農實記


有哪些東西是農村裡最常見到,城裡卻很少的?

一:農村吃飯用的四方木桌子和長形的木橙子。城市裡由於住居條件的制約,現在在城市裡很小看見了,有還是有,但是很少。
二:農村用的揹筐,籮筐。農村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到收的季節都需要用揹筐和籮筐揹著或擔著運回家去,而城裡運輸條件方面就用不著了。但偶爾也能看到城裡的大媽們用揹筐到菜市場去買菜。


三:農村勞動時用的鋤頭。鋤頭是農村生產時必用的工具之一,用它來翻翻土,種種菜等等。在城裡都只能看到公園裡的護園工人用一下鋤頭,種種花,種種草。

四:農村耕田的犁頭,耙子,風車等等,在城裡是見不著的,也根本沒有。


農村常見到的東西,城裡很少見到,真是舉不勝舉。以上幾點和大家分享。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大家點評並順便加以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