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為什麼要攻取上海

基於重視蘇浙的戰略考量,李秀成對於洪秀全的全局戰略持消極態度,導致武漢會剿計劃落空,造成安慶被圍的危局。面對上游危局,李秀成見危不救,讓其弟李世賢攻取浙江,自己也於安慶失守後入浙。

此時,李秀成兵團是太平天國中最有實力,他擁有數十萬大軍,如他能武昌率部入安徽,配合陳玉成解圍,有可能成功。但李秀成卻會師入浙,攻取杭州,難怪洪仁玕指責他對天京上游“棄而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不能久遠”。

但在李秀成看來,攻取浙江,若能再攻下上海,則江南千里沃野都能納入太平天國版圖,使天國有了豐裕的糧餉來源。同時,江南又是清朝軍隊糧餉供應地,佔領江南無疑是對清朝的嚴重打擊。所以,在安慶失守後,即使天京直接遭到湘軍威脅之際,李秀成仍然把主力放在江浙,並圖謀第二次進攻上海。

李秀成為什麼要攻取上海

上海是蘇浙官僚買辦的巢穴,洋槍隊和清軍在第一次上海戰役之後,都以此為基地,威脅蘇福省。而且,“滬地四面臨水,汊港紛歧,吳賊眾數十萬前來,我軍即數百人,踞一卡,扼一橋,足以扼守。且由滬趨蘇二百餘里,輔以水師,則處處捷徑,此之謂天然形勢。”李鴻章因此敗侵犯蘇福省的基地定在上海。太平軍如果能攻克上海,不僅將沉重打擊洋槍隊和清軍,而且還可以拓展基地,與蘇浙連成一片,解除長江下游的後患,從而使蘇浙地區高枕無憂。

攻克上海,還能爭取外援,用現代化武器武裝太平軍,實現第一次上海戰役未能達到的目的,“即取百萬買置火輪二十個沿長江上取。”儘管此時安慶已經失守,現代化的武器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上海又是清軍的糧餉重地,“上海一縣,人民千萬,財貨則萬萬,合東南數省不足比其富庶”,而清政府據有上海並在上海徵收進出口稅,不僅可以繳付賠款,同時還可以獲得進行戰爭所必要的一切軍用品的供應。因而,“上海為餉源所出,關係東南大局。”

太平軍攻佔上海,不僅能切斷清軍的重要餉源,而且可將進出口稅收轉歸太平軍所有,東南戰局必將發生良性轉變。在李秀成看來,此時太平天國失去了天京的屏障,唯有東南一隅可做東山再起的根據地,只有攻克上海,去掉蘇福省的後顧之憂,才能回師力爭上游。所以李秀成在攻取杭州,上海已成孤城後,發出佈告,認為“東南歸我版籍,唯有上海等處,此乃我必收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