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大的資本和推廣平臺,騰訊微視為何還是“扶不起的阿斗”?

有這麼一段時間,當我們玩QQ時,消息列表和空間裡總是會出現騰訊微視的廣告;轉到微信,我們看到騰訊微視成為了微信拍小視頻的選項之一;如果你打開騰訊視頻看劇,即使開通會員,依然能夠看到與視頻內容無縫連接的騰訊微視廣告;同時,你日常聽歌用的QQ音樂也成為了這個短視頻APP推廣渠道之一……微信和QQ可以說是我們最常用的社交平臺,而騰訊借用這兩大平臺,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插入騰訊微視的推廣,其意圖不言而喻。但對於廣大的微信和QQ用戶們來說,卻是不勝其煩,都開始討論如何將這一廣告徹底刪除。

對於騰訊微視鋪天蓋地的推廣,很多人在厭煩之餘也發出了嘲諷,諸如“爛泥扶不上牆”“扶不起的阿斗”之類的貶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騰訊這款短視頻APP的現狀:即使有如此大的推廣力度,微視依然比不過已經佔據短視頻市場半壁江山的抖音、快手之流。

很多人以為,騰訊的這些大動作是眼紅抖音、快手這類APP在短視頻市場上的吃香,從而也想推出同類產品一較高下,並妄圖通過自身強大的平臺迅速讓騰訊微視火起來,佔據一部分市場。但事實上,騰訊微視已經“死”過了一次,近年對於這個APP的扶持和推廣,不過是短視頻興起後的一次重啟。

在短視頻尚未形成風氣時,騰訊微視就已經火過一次了。微視誕生於2013年,和它相比,那時的快手堪堪起步,而抖音距上線還有三年。當時的短視頻領域剛剛興起,微視誕生不久,就躋身APP STORE下載榜前列,可見其當時的熱度不小,至少在這個新領域可謂是風光了一把。但好景不長,短視頻作為一個新的風口,並未形成市場規模,不管是短視頻鼻祖Vine,還是微視等同類產品,都未能掀起波瀾。在此後不溫不火的發展之中,微視於2017年宣佈關閉應用。

但市場似乎和微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微視選擇關閉應用後不久,短視頻就迎來了行業的春天,與微視同時期的快手,以及後來的抖音等短視頻APP的用戶量得到了爆發。此後,短視頻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幾年的行業沉澱和市場積累之後,短視頻終於在短短的一兩年內急速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和產業。而面對這樣一塊蛋糕,快手厚積薄發脫穎而出,抖音後來居上一步登天,其他大大小小的應用亦是如雨後春筍,騰訊也終於忍不住,想要依靠騰訊微視的重啟分一杯羹。

但對於微視來說,它已經與市場先機擦身而過,它的進場、退場,再到二進宮,都顯得如此不合時宜。

從微視誕生之前的佈局來看,不得不說,騰訊在短視頻這一領域的確是有先見之明的,但與同樣早早入場的快手相比,微視看起來卻太過沉不住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個同期、同類產品的不同命運呢?

首先,當時的微視在產品戰略上走入了一個誤區。由於當時互聯網行業仍然處於一個流量積累的時期,騰訊看到了短視頻的前景,卻沒有預見到互聯網流量在積累之後爆發的形式與時機。所以微視誕生之際的定位就是基於互聯網流量的積累,並且和當時絕大多數同類產品一樣,在形式上是8秒的短視頻上傳、分享。在現在看來,8秒要如何承載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故事和情感呢?更遑論明星網紅帶貨、廣告植入與引流?如今火遍國內外的抖音,普通用戶上傳15秒左右的視頻,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表達欲和創作欲,區區8秒更何談內容?所以即使流量雄厚,但面對這個尷尬的時長,廣告商和贊助商望而卻步,流量明星和網紅也不得不轉移陣地。

其次,微視的內容在發展過程中幾乎處於不變的狀態。人們在內容上的需求一向是求新求變的,任何人在娛樂方面都講究新奇、有趣,所以在內容領域,不斷的變化更新是保持用戶新鮮感的良方之一,迎合用戶的需求,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微視在這一方面卻顯得太過大意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少推陳出新,例如在短視頻的拍攝和加工上,微視並沒有注意人們對於濾鏡、美顏、貼紙等這些小工具的要求,更新慢,沒有新意,即使在視頻時長上有了調整,微視依然無法跟上用戶的需求,這些問題導致了用戶的大量流失。

還有,騰訊過早地放棄了微視,錯過了短視頻的爆發。和快手這樣的獨立公司相比,微視只是騰訊旗下的眾多產品之一,騰訊龐大的體制能夠給予微視的注意力是小之又小的,當微視流量不斷喪失,盈利難以完成時,自然就成為了一枚“棄子”。故而,騰訊在佈局戰略之時,逐漸將微視放在邊緣化的地位,這使得微視更加舉步維艱,只能慘淡收場。

不得不說,微視早期存在的問題,以及騰訊的戰略性放棄,都是導致微視一蹶不振的原因。而在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平臺爆發之後,面對短視頻帶來的市場紅利,騰訊又豈能無動於衷?於是,在騰訊投資快手的同時,微視也由“棄子”再次成為了世人眼中的騰訊“親兒子”。

但錯失了良機的微視,還能再次東山再起嗎?市場的迅速成熟,快手、抖音成為了短視頻巨頭,火山、西瓜等其他同類應用也成為了有力競爭者,面對這些壓力,微視要從新開始搶佔市場,似乎道阻且長。

事實上,微視或許是騰訊不得已的一個選擇,因為在進軍這一領域之初,騰訊首先是投資了快手,似乎想要從與快手的合作入局,但快手的上市釋放出了獨立發展的訊號,騰訊只能將這一念頭打消,重新培植微視這個產品。

為了扶持微視,騰訊可謂是不餘遺力。首先是加大補貼的力度,將重新上線的微視全面改版,不僅延長了視頻長度,在原有的濾鏡、字幕上添加了新的元素,還添加了原創大片、音樂秀MV、對口型等多種功能;此外,便是騰訊對於微視“喪心病狂”的推廣宣傳了,QQ、微信、騰訊視頻、QQ音樂等各大騰訊系產品中,都能看到微視的廣告。

但這些扶持和推廣換來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甚至有些還極大地引起了用戶們的反感。從這些困境可以看出,微視要想浴火重生,可謂是困難重重。而主要的困難,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短視頻市場局面初定,微視很難突破快手和抖音這些頭部應用已經形成的市場壁壘。在微視關閉後,短視頻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的一年,而在這一年裡,抖音、美拍、快手的用戶數量暴漲,新的同類產品也紛紛湧現,這些產品在行業的發展中也迅速成長,很快將整個市場瓜分,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局面。在行業巨頭與同體量的競爭對手面前,由於已經喪失良機,微視的用戶基礎早已流失,而在短視頻領域中用戶的分層以及對於APP的忠誠度,也是微視難以逾越的一座山峰。

其二,微視的營銷和推廣太過簡單粗暴,除了用力過猛,最主要的是缺乏新意。即使重啟之後得到全新改版,微視也依然在重蹈覆轍,那就是隻看重流量而非內容。在引流方面,微視沿襲了曾經利用名人效應增加流量的方式,斥巨資吸引明星、網紅入駐,企圖召來更多的粉絲和用戶。但這樣的用戶粘度和忠誠度都很低。而在推廣方面就更不用多說了,但凡是日常使用的騰訊系產品,很大概率都能看見微視的植入廣告,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審美疲勞,從而產生牴觸。相比起使勁砸錢和利用平臺進行壟斷式推廣,微視在內容和營銷上的創新似乎顯得更為要緊。

其三,微視採用抖音的模式,特點不足,對市場並不具有吸引力。騰訊對於其他產品的“借鑑”,向來頗有心得,但並非每一次“借鑑”都能成功,以前的騰訊微博如此,現在的微視也是。可以說,微視基本上照搬了抖音的模式作為模板,玩法大體上都與抖音一樣,由此可見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野心。但面對兩個玩法類似的應用,擁有更多用戶基礎、UGC能力更為強大、內容數量與質量更加優越、用戶群體消費能力更高的抖音似乎更為大眾所接受。以這樣的行業巨頭作為正面對手,微視是否有些自不量力、好高騖遠?

從以上的種種難題來看,微視在短視頻領域的嘗試都顯得過於魯莽和急功近利,在很多方面甚至表現出了不切實際與生搬硬套,以至於讓注意到它的人普遍無動於衷。因為在短視頻平臺這一內容領域中,沒有創新和特點,是很難吸引人的,不斷地出來博眼球,只會引起人們的反感。要做出特色,就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豐富和創新,瞭解用戶的需求,做出自身的特點;而在推廣方面,善用QQ、微信以及其他平臺,以更為有趣、更能讓用戶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利用騰訊的資源優勢,結合已有的口碑產品進行聯合和跨界推廣,或許這對於微視來說會有更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有強大的資本和推廣平臺,騰訊微視為何還是“扶不起的阿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